選單

最強換工作攻略--換工作前先問自己3件事

相信每個人在職場上都會有類似的心聲,「工作沒有熱情,我該不該換公司?」、「這份工作會有未來發展性嗎?」、「換工作換了下一份工作也不一定更好」、「現在不走,會不會要在這裡待一輩子?」

探索員工想換工作的源頭,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曾說:「員工離職的理由千千萬萬,最真實的只有兩條: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其實歸根究底就一條:幹得不爽。」

縱觀離職原因,主要脫不開「企業文化」、「職涯發展性」和「薪資水平」等因素,有一項調查顯示離職原因佔比如下「現在工作的薪水太低」(42。2%)、「覺得公司未來沒有發展性」(39。6%)、「擔心所處行業的前景」(32。5%),以及「工作量太大」(29。2%)、「想要轉行或創業」(28%)。

美國有個「一輩子平均離職七次」的說法,以工作40年來估計,平均每5~6年就換工作一次。不管換工作理由是薪資太低,還是對職涯發展方向不確定,每一次換工作前,都要記得先問問自己以下3件事,再提交離職申請書。

問題1:你在市場上具備無可替代性了嗎?

許多人可能為著老闆每天交代的任務焦頭爛額,時間久了就覺得疲倦,等到想換工作時,卻發現自己沒有累積專業上更好的實力。

針對這點,《換工作思考法:唯有「隨時能換工作」的人,才能獲得自由》作者建議,換工作之前,要有意識地看重自己的「技術力」、「人際關係」跟「業界生產性」,三者若能加乘累積,才能在每次換工作時,有更好的躍進。

所謂的技術力,指的是一套專業的技術、知識,像是作為律師、醫師、工程師、營銷企劃所擁有的專業知能。若再近一步分為「專業性」跟「經驗性」,前者指的是你精通某項專業的程度,後者指的就是你帶過多少相關專案、合作團隊的人數累績。

而在人際關係上,如同知名勵志演說家安東尼·羅賓(Anthony Robbins)所說,「人生最大的財富便是人脈關係,因為它能為你開啟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門,讓你不斷地成長、不斷地貢獻社會。」

問題1:你在市場上具備無可替代性了嗎?

至於業界生產性,指的是換工作前,要思考這個行業是否正在浪頭上。只要有業界生產性,選對趨勢浪頭,就連「站在風口的豬都會飛」。

根據2021年的英國經濟展望報告推測,2037年的英國,會因著AI發展,帶來720萬個新的工作機會。與此同時,機器人、無人機、自駕車輛等AI技術會取代700萬個工作。製造業受到AI影響會減少25%的工作機會,醫療業的工作機會則會因為AI而增加22%。

也因此,我建議,在專業性與人際資產不足的人更應該慎選產業,若加入上升趨勢的產業,就算表現不特別突出,市場價值也會體現出來;相反的,在衰退的產業中,累積再多經驗也難快速增值。

問題1:你在市場上具備無可替代性了嗎?

人際關係的累積,讓換工作者可以借力使力,得到更好的工作機會,達到光靠自己無法做到的事情。

一般來說,想轉換工作的人,從想離職到實際行動之前,約有3個月到半年的時間。這段期間,要深思自己換工作的原因,是來自對外在壓力的逃避?還是真的想清楚才做的決定?

職場專家洪雪珍曾經做過一份769人填寫的線上調查,發現近四分之三的人認為目前的工作比上一份好,但也有近四分之三認為自己不容易找到好工作。可見人類是很難獲得心理滿足的動物,在前一份工作待的愈久,要跨出舒適圈不一定容易。

如果想清楚了要換工作,就可以開始「放風聲」。年輕時候,人脈來源多半是同學、前同事,只要平常保持正向的互動關係,不乏有引薦工作的機會,如果超過30歲,有了一點資歷後,可以善用獵頭公司。

選擇獵頭公司時,可先蒐集資訊,調查各家獵頭公司的強項產業,再主動投遞履歷,讓獵頭公司收了履歷,和你面談後,等到有適合的職缺時,主動與你聯絡。

問題2:

問題2:

工作佔每天生活的至少三分之一時間,要重新適應不一樣的群體、工作環境、生活重心,都會帶來新的壓力。因此,不妨在擁有換工作念頭後,更有意識地去思考、寫下做此決定的原因,認識自己想要換工作的新環境應該擁有哪些特質。

例如,你最有工作效率的時間落在哪個時段?你是需要彈性工作、還是明確規範的人?這些都是可以探索的方向。如果還沒有想得很清楚,也不妨給自己一段休息的時間,用來重整生活,做好時間規劃、進修與下一階段的職業生涯思考。

換工作前,做好以上3個方向的思考,任何時候都可以是換工作的好時機,也都有機會開啟更好的職業生涯。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的話,可以點點關注哦,我會為你更新更多有用的職場乾貨。如果各位在職場上有遇到什麼問題,都可以私信我哦,我一定給你們盡力解答的。

你們覺得換工作前要做什麼準備呢?歡迎評論區發表你們的看法,一起討論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