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彭富春:藝術創作的過程

藝術中的解構和建構是同一的。作為如此,藝術創作的構思如同一條在原野上自身伸延的道路,也就是它自身作為道路而開闢道路。

彭富春:藝術創作的過程

■ 文| 彭富春

藝術創作的開端是藝術形象或者是意象的孕育階段。所謂孕育就是一個事物尤其是具有生命的事物開始成為自身。但一個事物的開始在根本上來源於另一個事物的完成,正如一個嬰兒的孕育來源於成年男女的精子和卵子的結合一樣。因為開端來源於完成,所以孕育表現為接受,也就是開端對於完成的接受。對於藝術創作而言,它的開端正是源於生活世界的經驗。因此,所謂的接受是對於生活世界經驗的接受。

這表現為去經驗生活,體驗生活,去經歷生活世界中的慾望、工具和智慧的遊戲。一個對於生活世界缺少經驗的人是不可能產生真正的藝術經驗的。但生活經驗不能等同於藝術經驗,故藝術家必須將生活經驗轉變成藝術經驗。於是,藝術創作的接受同時也是分離。這意味著不僅與日常生活世界的分離,而且與一般的生活世界相分離。透過分離,藝術家獲得了一種審美的態度,也就是非功利的自由的態度,而開始了真正的藝術創作。

藝術創作的中間階段是藝術形象的形成階段。它是藝術創作過程中最重要的和最關鍵的階段。人們一般稱之為藝術構思。所謂構思就是關於藝術作品結構思考,也是一種編織,如同人們編織網路一樣。藝術創作的編織其實就是藝術家用技能表現慾望和智慧的鬥爭的遊戲,即這個遊戲所形成的各種形態的網路。但藝術創作如何編織?人們認為藝術家藉助於藝術想象。一種是再造性的想象,也就是對於生活世界的慾望、工具和智慧的重新編織;一種是創造性的想象,也就是藝術世界的工具、慾望和智慧自身的編織。

但再造性的想象和創造性的想象的差異是微小的,同時,任何再造性的想象都是創造性的想象,這是因為藝術想象本身在其本性上創造性的。藝術創作透過自身的編織行為形成了一個藝術形象的結構。因此,藝術創作在根本上是一種建構。它建立了一種的結構,但這個結構不是邏輯性的,而是非邏輯性的。但同時藝術創作也是一種解構。它不僅是對於已經給予的生活世界的解構,也是對於自身任何一種結構化傾向的解構。於是,藝術中的解構和建構是同一的。作為如此,藝術創作的構思如同一條在原野上自身伸延的道路,也就是它自身作為道路而開闢道路。

藝術創作的完成是藝術形象的物態化,也就是成為藝術品。終結和完成意味著一個事物自身成為自身,達到圓滿,亦即事物自身最後的規定。一個藝術創作過程的完成表現為藝術創作成為已經創作的,而已創作的正是物態化的藝術品,它表現為各種文字形態。作為藝術創作的完成,藝術品便和整個藝術創作過程相分離,而成為獨立的存在。於是,藝術品一方面是藝術創作的完成,另一方面是藝術接受的開端。

彭富春:藝術創作的過程

本文作者系武漢大學哲學教授,著有系列學術專著“國學五書”(《論國學》、《論老子》、《論孔子》、《論慧能》、《論儒道禪》,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與發行)。本文選自《美學原理》,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