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20年前就以“不補課”成就杭二傳奇的葉翠微,現在怎麼樣了?

在浙江杭州,乃至全國教育界,有一個校長的名字是最熟悉不過的。

家長們親切地叫他“葉校長”,學生們則調皮地稱他“葉大”“老葉”,媒體報道中,則會在他的名字前,再加上

“傳奇校長”“教育名家”

確實,“傳奇校長”四字用在他的身上最貼切不過。

2000年,他從湖北來到杭二中,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

雙休日、寒暑假、節假日“堅決不補課”

,一時間反對意見不少,但三年後,二中500多個畢業生中,就有400個考上一本,再兩年,突破500人。

20年前就以“不補課”成就杭二傳奇的葉翠微,現在怎麼樣了?

這麼多年來,他的學生中,

考入清華北大的有500多人,考入“雙一流”學校的8000多人

,還有許多考入世界頂級名校的,包括杭二中史上第一個被

哈佛本科

錄取的女孩。

2017年,他從杭二中榮休,一時間這則訊息刷屏了整個浙江教育圈。同樣刷屏的,還有知乎“如何評價杭州二中前校長”的帖子下,數百條回答和評論,都是來自學生的滿屏感激和回憶。

後來,他擔任杭州市蕭山區教育總顧問,創辦湘湖未來學校的訊息一經確認,這所新校也隨之成為熱點。

看到這裡,想必很多家長已經猜出,他就是

海亮教育集團總校長、湘湖未來學校校長、杭二中前校長葉翠微

。此外,他還是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西南大學、浙江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並擔任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政府特約研究員等等。

20年前就以“不補課”成就杭二傳奇的葉翠微,現在怎麼樣了?

四年磨一劍,

湘湖未來學校

終於在今年9月正式開學,即使在民辦校“退燒”之下,這所學校依然新生數量爆滿。也終於,向來低調的葉翠微校長答應了我們的專訪,第一句話,就發人深省:

我們辦學校,無論是國際方向,還是參加國內中高考,有一個根本的問題鮮有人回答:

教育是什麼?學校又是什麼?孩子的未來究竟是什麼?

教育的意義是從人出發,人是目的。但我們有很多教育不是從人出發,而是從分數出發。

20年前就以“不補課”成就杭二傳奇的葉翠微,現在怎麼樣了?

#01

學校是育人之地,不是功利場

首先,學校是育人的地方。

一個健全的人是什麼樣的?我們可以用5根手指來打比方,大拇指——身體是第一位;食指——品德要好;中指——學業要凸顯;無名指——要有趣味,要有韻味;小拇指——懂配合會協調。

你看我們現在的孩子,不好玩呀,眼裡沒有可愛的東西,特別是一些男孩缺少了陽剛氣。

“五‘指’登科”,

首先是我們要育一個完整的人

,讓生命在不同旨趣下,能夠更加完整,更加和諧。

再之,我們要育一個幸福的人

。我們現在的教育是讓孩子學習如何成功,成功考高分,成功進名校,卻沒有教孩子如何擁有自己的幸福。

最後,我們更要育一個面向未來的人。

我們培養了這麼多高分的人,但有多少是能做原創性研究的人?有多少是創新人才?為什麼日本自2000年來能夠一年一個諾貝爾獎,而且大多都是本土培養的,雖然我們不能唯諾獎論,但這的確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國家科技創新能力。

我們從人口大國走向人口強國,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從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國家,要的就是自主創新創造能力,社會要做改變,傳統的、機械的、應試的中國教育更要做自我革新。

這一步很難,但總要有人走,這一步也會走得很慢,但畢竟要有人在路上。

20年前就以“不補課”成就杭二傳奇的葉翠微,現在怎麼樣了?

△知乎上有個《如何評價杭州二中前校長葉翠微?》的話題,這是其中點贊量較高的一個留言

#02

基礎教育最大的問題,在於太過現實

我認為我們基礎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太過於現實了。甚至很多學校,包括有些校長也在不斷迎合現實,滿足於現狀,總是在重複昨天的故事。

這兩年很多人說,不斷推進高考改革,但“縣中模式”完勝是不爭的事實。

我認為這恰恰就是一種悲哀。

悲哀在哪裡?因為升學率永遠是一個零和遊戲。每年考到清華、北大的人是固定的,A校多一些,B校就少一些。而學生、家長、學校們則在這場零和遊戲中進行軍備競賽,不斷內卷,身心俱疲。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搶生源。

“靠好的生源成就升學”,這在教育圈已經不是一個秘密了。

你們可以觀察,很多學校的公眾號,在每年的3-5月和高考後的一段時間,是最熱鬧的,其他時間都很平靜,這樣做無非就是不惜人力物力“搶生源”。

甚至還有學校在升學考前變魔法似地搶生源,無心關注畢業年級。捫心自問,

這真的是搞教育嗎?

我在杭二中的時候,我不玩這一套。如果學生一定要來,原學校也同意,我們非常歡迎,但如果當地學校、教育局不同意,再好的生源我們也不會接收,更不會到各個地方去挖學生。

我們現在彷彿是在溫水煮青蛙中,需要有人能夠有勇氣把脖子抬高一點,看一看,然後喊醒大

家。

20年前就以“不補課”成就杭二傳奇的葉翠微,現在怎麼樣了?

△當年杭二中的學生製作的表情包和名叫“葉大”的吉祥物

#03

千分之一

五分之一

的選擇

我們算一筆賬。每年,我們國內高考報名人數在1000萬左右,清華北大每年錄取新生不到1萬人,機率是千分之一。

但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興行業所提供的崗位缺口巨大。比如資料化管理師、AR旅遊設計師、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等等,這些職業有100-200萬人的人才缺口。

20年前就以“不補課”成就杭二傳奇的葉翠微,現在怎麼樣了?

對於現在還在讀書的孩子來講,

一邊是千分之一的機率,一邊是五分之一,你為什麼要讓孩子去追那遙不可及的千分之一呢?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把孩子送進了清北復交,成績是達到了,孩子的素質達到了嗎?我們有職場經驗的人都知道,孩子未來的職場打拼,名校是有一定的優勢,但人的潛力和素質更重要。

文憑時代即將結束,未來是能力時代。

你可以去清華北大做學問,成為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但你也可以做最好的AI工程師、資料專家,在未來更加多元化的時代裡,你依舊可以有無限發展。

20年前就以“不補課”成就杭二傳奇的葉翠微,現在怎麼樣了?

△海亮教育的基本做法是“一生一課表”,一個學生一張課表,私人定製。推出知識拓展,職業技能,興趣特長和社會實踐四大系列課程

#04

我在杭二中做的第一件事:

週末堅決不補課

2000年,我來到杭二中當校長,做的第一件事情,

就是規定週六周天不能上課,自我“裁軍”。

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說你這個玩法,二中的孩子不都讓你給玩丟了?

我當然知道,想出成績,多上課肯定是有效的,平時60分的孩子也許能補成80分。但這不叫高水平的學習,更不是有意義的學習。

我要換一個思路,

解放學生、解放老師,給他們充分的自主和自由。

學生不補課,相當於做了減法,

但我們也在另外一個地方做了加法:課堂質量。

比如,語文老師一週帶兩個班10節課,你要按照遊戲規則,不能額外補課,但要儘可能讓每個孩子滿意,還要讓每個孩子能出成績。在這種倒逼機制之下,坦率說,每個老師會每堂課非常用心和在意。

很快,“杭二不補課”在社會上流傳開來了。同樣,有

一群認同這樣辦學方式的家長,和比較能夠自我管理的學生走到了一起。

我們一邊承受著升學率下滑的可能性,一邊很幸運找對了教育合夥人,也就是在三年後,學校500多個畢業生裡,一本人數就從300人,上升到400人、450人,最後穩穩突破500人。

20年前就以“不補課”成就杭二傳奇的葉翠微,現在怎麼樣了?

△葉校長在杭二中時開的選修課

杭二中有一個建築制高點,叫做“二中之巔”。那裡視野開闊,可以極目遠眺,很多孩子來這裡發呆,寫寫畫畫。有人寫“某某某,你好漂亮,等你長髮飄飄的時候,我在浙大門口等你”,也有人寫“某某老師太壞了,題目太刁鑽”……

這都是15-18歲的孩子的內心獨白,發現一個女生的美,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或者抒發現在的學習壓力。我時常會到這裡來看看,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能給孩子釋放心情的一個空間。

20年前就以“不補課”成就杭二傳奇的葉翠微,現在怎麼樣了?

△杭二中畢業學子給二中之巔的題詞

再跟你們說一位化學特級老師,從1999年就來杭二中教書了,非常受學生歡迎,但同時又非常有個性。比如:我們開教師大會的時候,他往往要遲到幾分鐘。

有老師看不慣,提意見,我說,如果有老師上課比他漂亮,帶學生比他的學生成績好,而且學生能發自內心喜歡他,經常回來看他,那我允許這樣的老師除了上課之外,天馬行空。

一個現代的學校,就應該把孩子當人,把老師當人,讓他們在校園裡自由行走,快樂學習。

校園就應該是充滿著人之理性,人之善良的地方。但我們現在都是競爭關係,都是我如何超過你?

在我看來,學校被孩子們稱之為“天堂”,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

20年前就以“不補課”成就杭二傳奇的葉翠微,現在怎麼樣了?

△葉校長接孩子們下校車

#05

迴歸教育本質,中西方沒有區別

育人是教育的王道,育分是教育的雕蟲小技。

當然好的教育,育人和育分是可以統一的。

我們要相信每個孩子有無限的可能。

其實在杭二中的時候,我們有幾個教工子女的孩子,他們沒有考取二中,但我們認為老師送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出去,但如果自己的孩子沒有與他相伴的話,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於是給了他們學習的機會。原本這些可能分數相差100多分的孩子,最後的出口卻一點也不差,都到了一流大學。

另外,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路徑。

優秀的孩子也會有短板,相對較弱的孩子也會有閃光點,而且,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有很多讓你意想不到,可能是驚喜,也可能是無奈,但可能恰恰就是這種無奈,給我們教育者提供了開展教育的最好契機。

因此,當我們說到教育本質的時候。其實中西方在育人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並不是什麼中和西的問題,基礎教育要面對的問題,是人類共性的問題

,孔子和蘇格拉底的教育方法也是相通的。

那麼為什麼現在我們和世界還是有差距呢?就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方法和主流的國際教育方法是南轅北轍的。

我們還停留在知識記憶,考試的零差錯上。但別人已經在倡導合作性學習,專案制學習,強調綜合發展,深度學習了。

慶幸的是,現在已經

至少有5%-10%的家長開始覺醒了

,他們知道要給孩子快樂的童年和成長的空間,培養他們的自信自主。但具體怎麼做?家長也需要引導。

這也是中國教育接下來面臨的兩個話題:如何讓孩子可持續發展?如何讓家長形成開放、理性的教育態度,來陪伴孩子共同成長。從而形成學校、家庭、孩子三合一的學習共同體。

20年前就以“不補課”成就杭二傳奇的葉翠微,現在怎麼樣了?

36:16

△湘湖未來學校的“211”課程

#06

辦一所偉大的學校,

育一個大寫的人

因此,當很多人問我湘湖未來學校的教育理念時,我說我們就是要

辦一所偉大的學校,育一個大寫的人

。我門這批辦學者一定要有一個宏大志願,這也許是遙遠的,但只有這樣才能夠走出世俗化的羈絆。

我們的學校也要走向5G時代:

基於人才,基於教育,基於世界,基於技術,基於未來。

首先就是基於人才,學校是育人的地方;

其次,學校是做教育的地方。

教育是什麼?他是神聖的、高遠的、科學的、藝術的,但不是短視的、重複的、機械的。我們現在的教育如何?一放學,校門口是來接孩子們去培訓班的,孩子的童年沒有玩耍,只有從A培訓班到B培訓班之間的風光,多麼可怕啊。

第三,我們學校教育,是基於世界的,基於社會的。

我們生活在一個變革的時代中,未來已經進入AI時代,我們如何避免用過去的知識去教育孩子應對未來?

第四,我們現代的學校是需要科學技術的

。當大資料、雲計算、萬聯網等已經進入我們的學習與生活時,我們大多數學校還用老一套的評估體系,這又如何基於學生給孩子更加精準的學習畫像、興趣畫像呢?

第五,學校是基於未來的。

我們培養的孩子既要保持童心、好奇心,更要有創新力,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20年前就以“不補課”成就杭二傳奇的葉翠微,現在怎麼樣了?

△湘湖公學效果圖

「 寫在後面的話 」

在採訪中,我們多次被葉校長的教育浪漫主義情懷所感染,在他的眼中,教育是神聖的,校園是如天堂般最潔淨、真誠的地方,每一個孩子都是充滿活力和潛質的。

他說,教育是俗人做不了的,是匠人做不好的,只有一類人能做,就是像《紅樓夢》裡的痴人。

我心只有教育,我心只有孩子,我心只有師生的快樂。

眼前這位年過六旬的葉校長,確實就像是一位痴人教育家,他不是特級教師,也沒有“正高”級別,卻始終心裡只有教育,只有孩子,只有師生的快樂。我想,這才是真正教育家。

20年前就以“不補課”成就杭二傳奇的葉翠微,現在怎麼樣了?

你是那個教育覺醒的5%家庭嗎?聊聊你的家庭教育故事吧

歡迎

留言

,分享你的想法~

@本期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