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親戚要遠離,而這兩種親戚要親近

真正的親人,往往不是靠血緣關係決定的,而是以對方待你的心而定的。

把你當作親人,不是因為你骨子裡流的血和我一樣,姓氏和我一樣,而是因為,你待我真誠,有情有義。

很多人到了中年,只想圖個安生日子,不希望再為人際關係裡的煩瑣事糾纏不斷。

尤其是在和親戚的相處中,他們若想真的讓日子過得順心些,自然會明白,有些親戚不相往來,反而是最好的選擇,以下兩種親戚你可以遠離。

王陽明是明代的心學大師,他所創立的“知行合一”和“致良知”這兩大心學體系,受到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追捧,甚至還名揚了海外,影響了無數的人。

在他的心學中提到,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親戚要遠離,而這兩種親戚要親近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親戚要遠離,而這兩種親戚要親近

第一種:遠離貪得無厭的親戚

好友陳元和我提過,前幾年,有位很久沒聯絡的親戚突然跟他借錢,說是買房首付的錢不夠。

因為不是筆小數目,陳元就說:“借錢可以,但得打欠條,要有東西抵押,可以不收利息,但是要有最晚還款日期。”

那位親戚一聽他講了這些臉馬上變臭說:“你這是當我外人嘛!”

陳元也很生氣,就掛了電話,沒再和他聯絡。但是前幾天聽說他借了另一個親戚的錢始終不還,似乎想賴賬。

我們說做人得要有底線,就如親戚借錢一樣。

不該將別人對你的幫助當做理所當然。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親戚要遠離,而這兩種親戚要親近

雖說談錢傷感情,可那都是建立在其中一方不懂得遵守承諾按時還款的前提下。

陳元是真的吝嗇嗎?

當然不是,他只是提出保護自己的方案,並沒有什麼不妥,甚至提出不要利息,這本就已經是給予幫助了。

只可惜,有的時候人太過於貪得無厭,喜歡用親情來捆綁物質。

這樣的親戚,不如遠離得好,多年未聯絡,一聯絡就開口為錢,最後想要給予幫助的那一方還落了個吃力不討好。

第二種:遠離喜歡比較的親戚

網上看過一篇帖子,以下為作者自述:

以前小時候家裡境況一般,我的姑姑是個勢利眼,見到我就說“你這孩子沒我家孩子學習好,沒我家孩子高”反正每次見我都要奚落我一番。

但是看我三表哥家裡富裕就喜歡對他阿諛奉承。

不過三表哥卻不領姑姑的情,他和我說過:“外面對我阿諛奉承的人多得是,目前還不缺這一個。”

記得一句話:人為什麼自卑?因為他們喜歡比較,容易看不起人。

有人愛處處比較,展現自己的優越感,可當她們發現有一個人在所有方面都比得過自己時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這種心理讓她們不得不對這個比自己方方面面都好的人屈服,轉而對他示好。

同時,她們又會變本加厲的去打壓弱者,找回那份在比自己優秀的人身上遺失的優越感。這樣他們自卑的同時,又能夠重新獲取自信。

這樣的親戚,品性缺失,他們永遠不會想到,在自己看不起弱者的同時,強者也會將他們看得很低。

所以,人到中年,遠離這類親戚真的是正確的選擇。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親戚要遠離,而這兩種親戚要親近

雖說有些親戚需要遠離,但是生活中也不缺少與我們能夠相處融洽的親戚

第一種:曾經幫助過你的親戚

朋友是單親家庭,有一年父親曾在工地幹活不慎被墜物砸傷昏迷送去醫院,好在後來動了手術沒有什麼大事。

那個時候,朋友的姑姑和姑丈聽到訊息趕忙跑來醫院,他們詢問了狀況後,當晚就留下來照顧。事後他們一得空也會來醫院幫忙看一看父親。朋友說:“要是沒有姑姑和姑丈,自己恐怕早就慌成一團了吧。”

都說錦上添花人人都會做得到,但能做到雪中送炭的人又少之又少。

在你最困難的時候,能夠向你伸出援手的人,不管對方是不是你的親戚,都很值得珍惜。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親戚要遠離,而這兩種親戚要親近

第二種:願意鼓勵你的親戚

一位網友的留言:

記得14年高考的時候,全家人都嫌棄我考的很差,哥哥愁著臉和我說:“你這比一本線可差了十多分啊。”那個時候小姨也在場,但是不說話,直到晚上要睡的時候她和我說:“分數而已沒什麼,你已經比很多男孩子優秀了。”就是這句話,成為了我多年的動力,現在我有了好的工作,多虧小姨的那句鼓勵。

很多時候我們氣餒和失落都是因為自己覺得不滿和別人的嫌棄。

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刻,能有一個人可以站出來為你說話,給予你鼓勵,那麼你的心情至少可以變得明亮一些。

書上說:人生最大的幸運,不過是在你傷心的時候,有一個人可以給你鼓勵和安慰。

我想,有一個能在精神上給予你支援,不貶低你的親戚,也是人生的一種幸運吧。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親戚要遠離,而這兩種親戚要親近

雖說是親戚,但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會做到相對的完美。

對於中年人來說,親戚之間的感情都是經過長年累月的積攢而成。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和那些充滿算計貪得無厭和勢利的親戚保持距離。

而那些對自己曾經有過幫助和鼓勵的親戚就要做到拉近距離。

唯有如此,你的生活才會漸漸變得平和順暢而愜意。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親戚要遠離,而這兩種親戚要親近

當然,以上只是我對王陽明心學中粗淺的認知罷了!

學一學王陽明,人生就能少走一段彎路

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曾在授勳宴會上,講授自己的人生之道。

他取出了自己的腰牌,示與眾人,上邊只7個大字: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陽明之所以能夠被稱作為聖人,便是因為他的心學影響了世界!

他的思想一出世,便形成了巨大的反響。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親戚要遠離,而這兩種親戚要親近

數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國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親戚要遠離,而這兩種親戚要親近

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日本在王陽明的影響下,順利進行了明治維新,而在我國,如今卻很少有人還記得王陽明,小編我對此感到非常遺憾!

人生多學習王陽明,便能少走一段彎路,何樂而不為呢?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親戚要遠離,而這兩種親戚要親近

《傳習錄》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親戚要遠離,而這兩種親戚要親近

而《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親戚要遠離,而這兩種親戚要親近

我買了兩套,一套自己閒來時讀一讀,淨化心靈,一套當禮物送給了朋友,對於喜歡歷史,喜歡文化的人來講,王陽明是必讀之物!

《傳習錄》《知行合一》兩本書一共加起來不到一頓飯錢,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而且還能代代相傳,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點選下圖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