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正視孩子抑鬱情緒,陪伴孩子走出厭學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普遍有了質的提升,現在的孩子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不再像父母輩一樣需要過艱苦奮鬥的日子。

然而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在青春期出現負面的心理狀態。

很多原本品學兼優的孩子,在青春期突然變得厭學,對學校和家長格外牴觸,嚴重的甚至會為了拒絕去學校,選擇不斷的傷害自己。

這樣的情況讓家長又心疼又焦慮。

溯其根源,其實這樣的問題都屬於孩子抑鬱情緒無法紓解時的一種展現和表達。

面對孩子突然出現的抑鬱情緒,厭學狀態,我們又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01

進入青春期,很多家長反應說自己的孩子原本品學兼優,自覺自律,怎麼突然變得總是喜歡偷懶,面對孩子學習越來越沒有動力,家長多教育幾句,孩子對學習還會更加牴觸。

正視孩子抑鬱情緒,陪伴孩子走出厭學

很多家長會把這種對學習的牴觸簡單的歸結到青春期的叛逆中,然而實際上,孩子在青春期出現的學習動力不足,甚至厭學的狀態,都是一種抑鬱狀態的表現,而嚴重者甚至有可能已經發展成了抑鬱症。

孩子雖然表現出來的是突然的變化,但追溯原因,這一切都是長期發展出來的結果。

青春期本身的生理發育特點,決定了孩子在這個階段本身就容易情緒不穩定,暴躁易怒,因而在這個階段先天存在抑鬱和焦慮多發的傾向。

回顧孩子的成長,其實新一代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進入了一種高焦慮的狀態,而孩子在青春期的抑鬱狀態,正是這種高焦慮狀態長期存在的產物,所以孩子在這個階段是很難透過自我控制和約束來控制這樣的情緒。

而很多家長一見到孩子不愛學習,成績波動,也會進入一種很焦慮憤怒的狀態,對孩子進行壓力的施加,當父母的焦慮狀態撞上孩子的抑鬱情緒,自然只會讓情況變得更加惡化。

默薇老師的心理課程中講到過,

人只有在開始使用理性腦思考學習時,才能更加輕鬆愉悅的獲取外來的知識,注意力更加集中。

而如果只使用原始腦工作學習,對外在心理環境的敏感會對效率和成果產生影響,這是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中的科學論斷,所以有時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這不是能被孩子用“意志”簡單控制的部分。

所以當家長看到孩子的厭學煩躁時,不要簡單粗暴地將孩子判定成偷懶或者懈怠,想要引導孩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理解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壓力和痛苦。

很多家長會覺得疑惑,為什麼明明現在的孩子生活的如此幸福,跟我們小時候比起來幾乎各方各面的需求都被滿足了,為什麼反而會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其實我們家長認知中,孩子得到的提升更多是在生活中,我們更關注孩子的飲食和成長健康,衣食住行上獲得的照顧更多,但隨著社會的變化,壓力的變強,孩子需要的心理營養也水漲船高。

雖然我們能給孩子提供的物質資源越來越好,但對於孩子心理健康和營養的補充上,卻相對匱乏。

很少會有家長注重對孩子的心理關懷,同時孩子缺乏一些負面情緒釋放的良好通道,這就導致孩子的心理體質普遍不如曾經的我們,自然就更容易出現問題。

02

瞭解了青春期孩子為什麼容易抑鬱厭學之後,我們家長要如何做呢?

想要幫助孩子,首先要從改變自己開始。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厭學、抑鬱等情況時,自己都是暴躁的。

可以說我們是在用焦慮面對孩子的抑鬱情緒,兩方都存在負面情緒的情況下,根本無法達成有效的溝通。

我們首先要保證自己的理智,同時讓自己進入理性的思考中。

面對孩子時,我們要想明白,我們最希望孩子的,難道不正是希望他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嗎?

在孩子已經出現了抑鬱狀態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做的不是為了孩子不上學而焦躁,而是要體會孩子在青春期心態的痛苦掙扎,幫助孩子走出這個階段。

其次,我們要對孩子的狀態進行判斷。

抑鬱情緒和抑鬱症不同,抑鬱情緒是青春期多發的,短時的,可以透過引導和安撫療愈。

正視孩子抑鬱情緒,陪伴孩子走出厭學

而抑鬱症已經是一種心理病症,是需要專業的醫生透過藥物和治療來進行療愈的。

如果孩子的問題已經嚴重到成為抑鬱症的範疇,我們要儘快在孩子不牴觸的前提下帶孩子去看醫生,接受科學的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更多的觀察孩子的狀態,對孩子的抑鬱狀態進行判斷,並及時根據孩子的嚴重程度調整應對辦法,才能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

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過度魔化抑鬱情緒

,這是一種青春期的伴生狀態,是可以透過關懷和幫助緩解解決的情緒問題,真正導致孩子情況越來越糟糕的,是家長對孩子的忽略,為孩子帶來的壓力,以及錯誤的溝通方式。

當我們以平常心態看待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困難,我們才能更平和包容地照顧到孩子的所思所想,真正幫助到孩子。

03

青春期學生中,厭學休學成為一種越來越常見的現象,家長對心理健康和心理營養也越來越重視,但是這種體系的建立本身是需要時間的,而已經受到創傷的孩子的心理修復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

正視孩子抑鬱情緒,陪伴孩子走出厭學

很多家長學習過課程或者讀過書之後就很快的去實踐,發現沒有效果之後會更加焦慮,但本身孩子的心態是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傷害,很難因為一次兩次的交流緩和。

而透過科學的研究和學習,想要真正讓一個青春期的孩子恢復正常上學,根據孩子的情況不同大概需要一個1-3年的週期,甚至有些孩子回到學校之後還會有一些情況的反覆,這也是很常見的事情。

尤其是休學後回到學校的孩子,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需要得到家長的重視,原本休學的安排就會讓他們無法跟上同齡人的進度,在學校也或多或少的會對老師同學們的看法更加敏感。

如果家長只是簡單地將讓孩子復學作為最終目標,當孩子回到學校生活中時,往往會故態復萌,甚至因為這樣失敗的嘗試而更加惡化。

家長要從心底做出改變,當孩子的情況已經影響了健康時,我們也要降低自己的心理預期,始終將孩子的快樂平安當做第一位。

畢竟,學習只是一個人生中的重要階段,而健康茁壯的心靈才會伴隨他走過一生。

——內容節選自默薇老師直播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