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應試教育”,一千四百多年,你還搖擺不定嗎?

不管是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還是漢朝的“察舉制”等選拔人才的制度,都充滿了腐敗,不公正,後來才改造成“科舉制”的,估計當時的百姓,沒有一個人願意依靠出身、門第、主考官的喜好,這些來決定自己的命運。

到了隋唐,初創了“應試教育”,

到現在已經存在了一千四百多年,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借鑑。

再到了宋朝又把“詩詞歌賦”引入了科考,再到明朝開始學習“策論”。直到1905年只是廢除了“科舉制”,但是“應試教育”好像從來沒有改變過。

“應試教育”,一千四百多年,你還搖擺不定嗎?

我們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聽到的都是吃苦耐勞和充滿希望的說法:“

十年寒窗;苦讀詩書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沒有人隨隨便便不經過“科舉考試”,就能行走在軍機處,成為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這樣的說法。

很多人因為家庭環境和父母的原因等,這些自己不能左右的客觀事實,只能為了生存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使得很多人沒有時間作某些思考,也沒有獲得預期的教育。也沒有在成為父母前,進行過系統的學習,

學習如何成為合格的家長

“應試教育”,一千四百多年,你還搖擺不定嗎?

那在這種情形下,很多父母沒有形成在知識、經驗基礎上的理性和信念。很多家長訴諸於信仰和權威;而有家長不停在搖擺和猶豫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恐懼和希望,現實和理想的煎熬。

既然這樣我們如果不能聽自己的,那麼是不是就要聽聽別人的呢?

我們無法改變規則,或無法成為制定規則的人。

既然定好了規則,那我們就要去遵守規則,而不是總是質疑和挑戰規則。當然任何一種制度都存在侷限性的,那也不是為某一個人制定的,所以沒有必要和它過不去。

“應試教育”,一千四百多年,你還搖擺不定嗎?

孩子在“應試教育”下,不僅僅能學知識,還能提高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時間規劃能力等等

。學習學好學不好,作業做完做不完,考試緊張不緊張,困難面前退縮不退縮,這些不都是人的一生的一種模擬和體驗嗎?

我們也沒有必要質疑“教科書”的內容,那是高手精心編制出來的,挑選的一些人物、思想、知識編到孩子的課本中,都有著深刻意義的。

“教科書”才是學生真正的“武林秘籍”

,課本上的大標題,小標題,例題,練習題等等,需要做的就是“吃透”、“啃爛”。

“應試教育”,一千四百多年,你還搖擺不定嗎?

學習語文英語,就要會說,會寫,會閱讀,會欣賞;

學習數學,就要會思考,會推導,懂邏輯;

學習物理化學,就要會動手,會研究;

學習歷史,就要會獲取經驗教訓,以史為鑑;

學習地理,就要知道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然後去適應它、利用它、改造它。

“應試教育”,一千四百多年,你還搖擺不定嗎?

“應試教育”下學的既是知識,也是技能,更重要的是學習一種做人的秩序和規範。“有所為有所不為”,擁有了知識、技能、遵守秩序的人,和沒有這些的人是格格不入的。

智也認為:

各位家長,大多數的人既能聽從自己,又願意去聽別人的。一會說快樂教育好,一會說應試教育好;一會說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會又說知識無用論。這樣搖擺著和猶豫著,不僅自己很迷茫的,影響到孩子也無所適從。經得起時間和歷史考驗的東西,我們是不是就應該堅持和支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