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意識力學之《態論》(二十八)

上次講到本論的《熱動理論》,即星體上物質的“相對運動”是一種“熱量釋放”行為,這就很好的詮釋了能量守恆定律,物質不會作無謂的運動。

“熱動形式”多種多樣,從簡單的熱脹冷縮到複雜的大洋環流,從直接的颳風下雨到間接的“燃燒致動”,再到動物的“食物致動”都是熱脹冷縮導致的負力運動。

“火”的成因

那麼“食物燃燒”是怎麼回事?,難道食物還能“燃燒”嗎?“火”是一種什麼東西呢?

古人認為“火”是一種物質,西方人認為自然界有四大基本物質,地,水,風,火,中國古人認為自然界有五大基本物質,金,木,水,火,土,都把火列入其中。

後來人們逐漸意識到“火〞是一種“燃燒”現象,並不是物質,因為“燃燒”完之後那麼多的“火”不知道那兒去了?

火不是物,而是光。

意識力學之《態論》(二十八)

【火是一種有機物的氧化過程】

現代化學產生以後,人們才認識到“燃燒”是一種化學反應,而且是一種“氧化反應”。

所以,要了解“火”,先要了解什麼是“燃燒”,要了解“燃燒”,先要了解什麼是“化學反應”。

“化學反應”是兩種不同的原子相遇後其核外電子層發生的“交軌借光”的行為,分為“氫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兩種。

意識力學之《態論》(二十八)

化學反應都是關於電子的反應,是兩種不同原子的電子層的“借光”行為,即前邊講的“異原子交軌”。

在“宇宙能源危機”的大背景下,宇宙中的一切物質都缺能,前邊講過“原子態恆星”和“分子態行星”,在恆星上是核缺能,所以存在“核聚合”,小核變大核,比如太陽上大部分是氫,但太陽大氣中卻有許多重元素。

在行星上則是電子缺能,所以行星都有固體外殼,以及化學反應,交軌借光。

高低搭配

前邊講過“類原子交軌”,即同類物質的電子缺能就會發生這種反應,這是一種“隨機性”的普遍交軌。

意識力學之《態論》(二十八)

異類原子走到一起的就會發生“異原子交軌”的化學反應,並生成分子。

意識力學之《態論》(二十八)

行星上的“分子”就是這麼來的。

前邊講“異原子交軌”是“高低搭配”,即一種“高能原子”與另一種“低能原子”實行“交軌借光”,這是因為“高能原子”由於負力作用而與“低能原子”相遇,雙方的核與電子層都發生了“排斥性”反應(布朗作用)。

高能原子本來已經習慣於在“高能量自由態”(即原子態)的環境下生存,早就適應了“高吸高射高壓力”的生活方式,左鄰右舍的原子也互相適應,能夠保證自已定頻吸收,定頻輻射,電子在“基態軌道”上定距分佈,過著“小康”生活。

現在進入低溫環境中,再也吸不到那麼多光了,也就發不出那麼多的輻射了,對核外電子來說,這就必須改變軌道,這意味著降級。

前邊講過,原子也好,質子也好,電子也好,都有四大本能(四喜四厭),即喜高厭低,喜群厭單,喜升厭降,喜新厭舊。

本論有個《合分法則》,叫降溫則合,升溫則分,這正是粒子的“喜升厭降”的本能所致。

“喜升厭降”就是喜升級,怕降級,所以原子核缺能會核聚合,電子缺能會交軌借光。

公軌網路

那麼向誰借光呢?

高能原子交軌借光有兩個選擇,一,向同類原子借,二,向異類原子借。

比如水汽分子在空氣中遇冷,它們是向同類借的,水分子凝結在一起形成雨滴,它們也可以向異類借,比如向空氣中的氧或氮借。

如果與“同類原子”交軌借光,就象冶煉金屬固化那樣,那是在“自由原子態”下,突然“高能低就”,周圍都是同類原子,借光者沒有選擇,只能同類互借,實行普遍交軌。

意識力學之《態論》(二十八)

【類原子普遍交軌,紅圈代表原子核,白線圓代表核外電子軌道】

類原子交軌固化後,就形成穩定態,彼此靠的很近,電子互相進入對方的區域釆光,金屬一般都有很多層電子,而且有很多“公軌電子”,形成非常複雜的“公軌網路”,這種網路的“借光率”很高,狀態很穩定,完全適應了現在的溫度和環境,沒有特殊原因不再降級。

意識力學之《態論》(二十八)

【金屬原子固化形成“公軌網路”,即每個原子的最外層軌道都有許多電子共用一軌,如上圖中紅色軌道上即是】

另一種情況就是“異類交軌”,當異類原子雜處時,借光者不是和同類原子交軌,而是和異類原子交軌”。

比如鐵在空氣中會氧化,生成三氧化二鐵,就是鐵原子向氧原子借光,而不向鐵原子借光,很多金屬都是如此。

之所以要向異類借光,比如鐵氧化,是因為鐵已經同類借過一次了,也就是冶煉後的液態鐵固化,所以現在把鐵放到空氣中是第二次借光了。

意識力學之《態論》(二十八)

【。一個鐵原子與一個氧原子交軌生成氧化亞鐵】

借光率

上邊不是說“公軌網路”借光率很高,狀態穩定嗎?為什麼固態金屬放在空氣中會再次借光呢?

這是因為固體金屬面臨再次“降級”。

既然“借光率”高,為什麼還會再次降級呢?

據實驗,如果把金屬(鐵)放在沒有水汽的乾燥空氣中是不會氧化的,只有把它放在比較潮溼的地方才會氧化。

金屬之所以最後都會氧化,是因為空氣中有“竊取”它能量的東西,使它失去了過多的能量,因而面臨降級。

這個“竊取能量者”就是水汽。

水是一種導體,具有“導電和導熱”的特點,水分子裡的氫電子既容易“走失”(即電離),又容易升級和降級。

氫原子是所有原子中能級最多的,能級越豐,生存能力就越強,在各種溫度下都可以單獨存在,我們看幾乎在所有的星體上,包括恆星和行星上都有氫的存在。

氫在可見光頻段就有布喇開,逢德,巴爾末,賴曼等五個能級,在不可見光區就更多了。

本來鐵在乾燥的空氣中是不會氧化的,但是如果空氣中有水汽,它就會進行滲透,進入其中,奪取鐵周圍的能量,這樣本來夠用的能量就不夠用了,鐵的電子面臨降級,為了保級,只好與周圍的氧交軌,共享能量。

鐵氧化以後會生成紅色的三氧化二鐵(Fe₂O₃),如果是鋼,會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Fe₃O₄),如果是鋁氧化,會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鋁(AI₂O₃),如果是銅氧化,會生成綠色的五氧化二銅(Cu₂O₅)等等。

意識力學之《態論》(二十八)

【氧化銅】

單向借光

為什麼化學反應往往導致生成物的顏色發生了改變呢?

比如鐵是白色的,氧是藍色的,生成三氧化二銅後卻變成了紅色的?銅本來是黃色的,與藍色的氧反應卻變成了綠色的?鈉是白色的,與氧反應後變成黃色的氧化鈉?

前邊講過“質子散射色”原理,是說物體的顏色由原子核反射決定,物體的溫度由電子輻射決定。

物體在陽光照射下會呈現某種顏色,是原子核中的質子(包括中子)吸收了太陽光中的一部分色光,而反射了其餘的色光,所以該物體就呈現反射色光的顏色。

鐵本來是白色的,說明其固化後原子核只吸熱量,而對太陽光全部反射,氧化後發紅或黑,說明鐵原子核(也包括氧核)在光照下吸收綠光和藍光,反射紅光,所以發紅。

意識力學之《態論》(二十八)

【三氧化二鐵粉沫】

而四氧化三鐵是黑色的,發黑的物體意味著原子核全頻吸收可見光,所以鋼氧化後把紅,綠,藍三色光全部吸收。

鈉是白色的,氧化後發黃,說明氧化鈉分子的核反射黃光(紅光和綠光),而吸收藍光。

但是反應前後顏色上的變化並沒有使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發生能級上的改變,而僅僅是質子和中子的吸收與輻射在光照下出現了暫時的改變。

化學反應的“主因”是電子缺能,電子為了保級,只能“帶核緊縮”,前邊講過,物質的密度越大,能量流失越少。

“異原子交軌”是高能原子“主動侵入”低能原子的地盤內進行的“單向借光”。

主原子入侵

既然自己的“能量不足”,為保級就必須“入侵”別人的地盤,奪取“地盤光”。

好在高能原子的高能電子具有更強的能力,可以對低能原子進行“抵近撞擊”,這時侯低能電子只能接受對方,以免真的相撞。

所以高能原子是“主動交軌”方,稱為“主原子”,低能原子是“被動交軌”方,稱為“從原子”。

意識力學之《態論》(二十八)

【高能主原子為保級,透過擴軌入侵了低能原子的地盤】

但是“異原子交軌”有個“主原子”和“從原子”之間的“數量配比”問題,即幾個主原子配幾個從原子呢?

在現實中,化合態的分子千千萬萬,有複雜的大分子,也有簡單的小分子,各種“數量配比”的分子都有。

一主配一從的有很多,比如一氧化碳(CO),氯化氫(HCL),氯化鈉(NaCI),硫化氫(HS),氧化氮(NO)等。

一個配兩個的也有,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二氧化矽(SiO₂),一氧化二氮(N₂O)等。

意識力學之《態論》(二十八)

【兩個氧原子入侵了碳原子的地盤,氧為主原子,碳為從原子】

幾個配幾個的也有,如三氧化二鐵(Fe₂O₃),五氧化二磷(P₂O₅),四氯化碳(CCl₄),五氧化二銅(Cu₂O₅)等

但是這個“配比”決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嚴格的“配比規則”的。

那麼這個“配比規則”是什麼呢?下講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