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想起媽媽攤煎饃

家鄉有一種名吃“煎饃”,薄、軟、香、嫩,非常可口,大人小孩都愛吃。兒時每年夏天的時候,媽媽都會給我們做幾次,俗稱“攤煎饃”。

攤煎饃的工具叫“鏊”,和做山東煎餅用的工具差不多,放在地上,下面用柴火燒。一般是新麥收穫後,用新麥磨的麵粉來做。做法是:用一個和麵盆,倒進麵粉,用溫水化開,做成稀麵糊;然後放上花椒葉、食鹽和其它調料,在鏊上面刷上油。等鏊燒熱後,用勺子把調好的麵糊均勻地倒在鏊上,再用木板刮抹平,使之薄厚均勻。三四分鐘後,一張白裡透黃、鬆軟可口的煎饃就成熟了,要是蘸上蒜辣椒吃最好不過了。

小時候,每當媽媽攤煎饃的時候,我和哥哥就蹲在旁邊等著吃。一個煎饃我們幾口就吃完了,每人少則吃兩三個,多則吃五六個。而媽媽總是高興地看著我們吃,等我們吃夠了她才吃。還有一種做法,就是把做好的煎饃裡夾上調好的韭菜、雞蛋、粉條,再在鏊上煎烤,叫“菜盒子”,這樣更好吃,一般吃兩個就飽了。來到省城工作後,有時想吃煎饃,但沒有賣的,也沒有做煎饃的工具,想吃煎饃就成了一種奢望。偶爾吃個山東煎餅,但總覺得不如家鄉的煎饃軟嫩可口,也不是一種風味。

兒子上學前留在老家讓父母照看,每年夏天總能吃到媽媽做的煎饃。記得媽媽給我講過兒子小時候吃煎饃的故事:媽媽在攤煎饃,兒子蹲在旁邊等著吃。母親問他吃幾個?他伸出一個手指頭;吃完後媽媽看他,他伸出第二個手指頭;後來又伸出了三個手指頭;最後五個手指頭都伸出來了,竟然一口氣吃了五個煎饃。逗得母親哈哈大笑,說小傢伙真能吃煎饃。

離開家鄉已經三十多年了,但家鄉煎饃的味道和媽媽攤煎饃的情景一直記憶猶新,難以忘懷。每當回到家鄉,總要去煎饃店裡吃上幾個煎饃,喝一碗濃香的米湯。走時再給老婆孩子帶上幾個煎饃,免得他們唸叨。

媽媽離開我們快十八年了,我們再也吃不上她親手攤的煎饃。但家鄉那煎饃的味道和濃濃的鄉情一直留在我的記憶裡,銘刻在我的心中!

2021。9。12

想起媽媽攤煎饃

想起媽媽攤煎饃

想起媽媽攤煎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