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大儒王陽明:情緒穩定,是一種修行和能力

你的情緒裡,藏著你的人生。——題記

大儒王陽明:情緒穩定,是一種修行和能力

很久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了,公司新來的一個文員,小姑娘長相甜美,第一印象就令人喜歡。但是共事了一段時間卻發現,這個小姑娘因為沒有工作經驗,做起事情來比較毛躁,而且特別喜歡向別人抱怨。

每天抱怨的內容是和她一起畢業的同齡人考取了律師證或者公務員,而自己卻在普通的公司裡忙碌不堪。小姑娘看得出來心氣兒很高,剛畢業的時候大家的心境都是如此吧。理想生活總是風花雪月,但現實卻是金戈鐵馬。

在這樣的抱怨裡,她的情緒越來越不穩定,有一次竟然因為空調壞了,沒及時修好,忍受不了熱的環境而亂摔東西。

小姑娘最終因為沒能適應工作環境,最終離開了公司。

把脾氣拿出來,那叫本能;把脾氣壓回去,才叫本事。

你有什麼樣的情緒,就有什麼樣的生活。擁有穩定的情緒,才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別讓情緒影響了生活,淪為情緒的奴隸。

大儒王陽明:情緒穩定,是一種修行和能力

大儒王陽明認為情緒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可以透過智慧和修養來獲得的能力。

大儒王陽明:情緒穩定,是一種修行和能力

能夠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不會患得患失,也不會杞人憂天,只會活在當下,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情。

王陽明在被貶到貴州龍場時,是他人生最灰暗的時刻,他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被貶的龍場是個漫步瘴毒之氣的地方,這對於三十多歲,且身體一直不好的王陽明來說,面臨著生死考驗。

不僅受到環境的影響,王陽明還沒有地方可以住,今天住在這個山洞,明天住另外一個山洞,過著衣不蔽體居無定所的生活;這樣有上頓沒下頓的生活,所有的生活來源都需要自己親力親為。

本是一介書生的王陽明,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不僅養活了自己,還悟出了“致良知”的道理。

“致良知”在當下的意思就是,

在發生事情的時候要遵從自己的內心,不要刻意壓抑情緒,敢於面對事情的發生,與情緒做朋友,才能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人,實現自我的完善。

王陽明因為能夠靜下心來面對艱苦的生活環境,並始終遵從自己的內心做事,從絕望中尋找希望,活在當下,最終創立了“陽明心學”。

唯有穩定的情緒,知行合一,立足當下,有一顆活在當下的心態便是“致良知”。

大儒王陽明:情緒穩定,是一種修行和能力

情緒穩定的人,是能做到致虛守靜的人。致虛守靜,出自《道德經》,意思是

使心靈的虛寂達到極點,使生活安靜堅守不變,它是一種氣質,也是一種修養。

諸葛亮一生崇尚寧靜,追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境界,所以他能在靜中產生極高的智慧和讓人歎為觀止的奇謀妙略。

情緒穩定的人,淡泊以明志。躁動不安的心被物質世界牽絆住,越是急功近利,越是浮躁不安;倒不如放下慾望,珍惜當下擁有的,迴歸純粹的心,細細地品味生活。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宋人的詩句總是能給人帶來安靜,在安靜中才能觀照萬物,讓人對生活充滿盎然的興致。

從容穩定,境由心生。

永遠保持一顆樂觀、寧靜的心,你的生活總會陽光燦爛,即使偶有風雨,也會在彩虹出現後煙消雲散。

大儒王陽明:情緒穩定,是一種修行和能力

生活裡的明白人,往往都願意心平氣和地接受外界拋來的疑難雜症,他們懂得被情緒支配,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保持情緒穩定,與情緒和諧共處,才是珍惜自己。

與情緒和平共處,是一個人最頂配的修養,把自己修為好了,你的世界就會煥然一新,因為你的境界和心態,已經變得不一樣了。

(作者:慢節拍的寶藏女孩,堅守筆格,執筆寫點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