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閒話“唐人宮樂圖”

對於當今大多數人而言,中國古代的飲茶方法已經相當久遠甚或陌生了。大家偶爾會在影視劇中看到古人飲茶的場景:或用紫砂壺,或用陶瓷杯,投茶、沖水,茶湯泡好後傾入小如香櫞的茶盅裡,細細品啜,於是大家以為這便是中國古代的飲茶方法,其實這是個誤會。那麼,中國古代的飲茶方法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先從一幅茶畫《唐人宮樂圖》說起吧。

閒話“唐人宮樂圖”

畫面中央是一張大型方桌,後宮嬪妃、侍女十餘人,或圍坐、或侍立於方桌四周,團扇輕搖,品茗賞樂,意態悠然。方桌中央放置一隻很大的茶釜(即茶鍋),畫幅右側中間一名女子手執長柄茶杓,正在將茶湯分入茶盞裡。她身旁的那名宮女手持茶盞,似乎聽樂曲入了神,暫時忘記了飲茶。對面的一名宮女則正在細啜茶湯,侍女在她身後輕輕扶著,似乎害怕她醉茶的樣子。

據專家考證,《唐人宮樂圖》是晚唐時期作品,當時正值飲茶風氣昌盛之時,茶聖陸羽《茶經》便完成於此際。稍稍回顧我國飲茶法源流,唐以前都屬於粗放式煮飲法,即煮茶法。陸羽在《茶經》裡則極力提倡煎茶法,他的煎茶法不但合乎茶性茶理,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一經推出,立刻在文人雅士甚至王公朝士間得到廣泛響應。從《宮樂圖》我們可以看出,茶湯是煮好後放到桌上的,之前備茶、炙茶、碾茶、煎水、投茶、煮茶等程式應該由侍女們在另外的場所完成;飲茶時用長柄茶杓將茶湯從茶釜盛出,舀入茶盞飲用。茶盞為碗狀,有圈足,便於把持。可以說這是陸羽“煎茶法”場景的部分重現,也是晚唐宮廷茶事昌盛的佐證之一。

閒話“唐人宮樂圖”

唐代茶詩中也有描寫宮廷飲茶的詩句,如張文規《湖州貢焙新茶》:“鳳輦尋春半醉歸,仙娥進水御簾開。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湖州紫筍來。”王建《宮詞》:“延英引對碧衣郎,江硯宣毫各別床。天子下簾親考試,宮人手裡過茶湯。”都細緻刻畫了唐代宮廷茶事場景。如張文規的《湖州貢焙新茶》、王建的《宮詞》等,都細緻刻畫了唐代宮廷茶事場景。而鮑君徽的《東亭茶宴》尤其值得我們關注:“閒朝向曉出簾櫳,茗宴東亭四望通。遠眺城池山色裡,俯聆弦管水聲中。幽篁引沼新抽翠,芳槿低簷欲吐紅。坐久此中無限興,更憐團扇起清風。”全詩格調閒雅,氣象雍容,很接近《宮樂圖》中所描繪的飲茶場景。

閒話“唐人宮樂圖”

又據晚唐曹鄴《說郛·梅妃傳》記載:“唐明皇與梅妃鬥茶,顧諸王戲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爭輝,今鬥茶又勝吾矣。’妃應聲曰:‘草木之戲,誤勝陛下。設使調和四海,烹飪鼎鼐,萬乘自有憲法,賤妾何能較勝負也。’上大悅。”這位聰穎機智的梅妃可能是最早將茶事引入唐宮的女茶人,可惜當時畫工不在場,沒有將鬥茶的場景描繪下來,不然,一幅“梅妃鬥茶圖”足以和“宮樂圖”相媲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