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為什麼說食補大於藥補

我們常說“食補大於藥補”這並不是隨便說說的,我們的飲食文化經過了數千年的演變以及老祖宗不斷地嘗試和實踐,告訴我們藥食同源。現如今,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以及環境的日益惡化,我們各種各樣的病症也就顯現出來了。雖然國家最近這些年大力的保護環境,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為什麼說食補大於藥補

我們的生活現在進入了一個快節奏的環境,所以有很多人就沒有時間去運動,可以透過我們周圍的人群看出來,我們普遍偏胖,這就是缺乏運動所導致的,同樣的還有三高也普遍的增多了。我們現在大多數人都處於亞健康狀態。這種狀態會導致我們的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而我們要改變這樣的狀態除了要注意運動以外,就是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上下功夫了。

藥食同源。大家知道,中醫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中藥和針灸。中藥多屬天然藥物,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而可供人類飲食的食物,同樣來源於自然界的動物、植物及部分礦物質,因此,中藥和食物的來源是相同的。有些東西,只能用來治病,就稱為藥物,有些東西只能作飲食之用,就稱為飲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東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樣也能當作飲食之用,叫做藥食兩用。由於它們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藥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龍眼肉、山楂、烏梅、核桃、杏仁、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們既屬於中藥,有良好的治病療效,又是大家經常吃的富有營養的可口食品。知道了中藥和飲食物的來源和作用以及二者之間的密切關係,我們就不難理解藥食同源的說法了。

缺乏維生素B2:

口角潰爛,鼻腔紅腫,失眠、頭痛、精神倦怠,眼怕光,眼角膜發炎,面板多油質,頭皮屑增多,手心腳心有燒熱感等。故要多吃動物肝和心、雞肉、蛋類、牛奶、大豆、黑木耳、青菜等含維生素B2較高的食物,動物肝臟中的羊肝在食物中含維生素B2居首。

為什麼說食補大於藥補

為什麼說食補大於藥補

缺乏維生素C:

骨質和牙質疏鬆,傷口難癒合,牙床出血,舌頭有深痕,不能適應環境變化,易患感冒,微血管破裂,嚴重的出現敗血症。要注意多吃鮮棗、山楂、柑橘、獼猴桃、柿子、芒果、黃瓜、白蘿蔔、絲瓜、西紅柿、菠菜、香菜、韭菜、黃豆芽等含維生素C較豐富的食物,其中鮮棗在果類中含維生素c最高。

為什麼說食補大於藥補

馬鈴薯

馬鈴薯又稱為洋芋,地瓜,為茄科植物馬薯的塊莖,原產在南美洲的智利,秘魯,現在世界各地都已普遍種植,主要在夏,秋季採收,可當成主食亦可當成蔬菜。馬鈴薯性味甘平,具有益氣健脾,消炎解毒的功能,適用於治療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痛,習慣性便秘和面板溼疹等症。可用以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痛,習慣性便秘,噁心反胃和面板溼疹等症。馬鈴薯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磷,鐵,無機鹽,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食用馬鈴薯時需注意馬鈴薯中含有龍葵素,平時含量極微,一旦發芽,芽眼,芽根和變綠,潰爛的地方龍葵素的含量會急劇增高,這是有毒的生物鹼,不慎食入時會造成人體中毒,因此發芽或潰爛的馬鈴薯不可食用。

為什麼說食補大於藥補

為了達到健康之道,除了須注意日常生活習慣之調整外,飲食的調整也可達到養生目的,中國千年來的生活體驗,經歷了「神農本草經」,「食療本草」甚至「本草綱目」等,已經將食物及醫藥溶成一體,演化出「藥食同源」之文化,中國醫學發展過程中首重預防,而預防之道在於遵循自然治療之原則,因此食療須求其所宜,其所忌,且中醫治病相當重視「對證下藥」,所以在選擇適當的中藥進行食補前應先了解體質,才不至選擇偏差太多,反而失去其意義。

今天就先到這裡,明天開始為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食補的詳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