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海報|張博之

物道君語:

生命中所有最初的美好,都需要加以珍惜。

秋風一起,蘇州人張季鷹就想起家鄉的蓴菜羹、鱸魚膾。

1700多年前,他在離家三千里外的洛陽當西晉大司馬,卻深深懷念江南的那片水波浩蕩。蓴菜、菰菜正鮮美,太湖的鱸魚已肥,我為何還要在這裡蹉跎歲月?於是就毅然辭職,棄官還鄉了。

從此,

“蓴鱸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鄉的代名詞。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傑PHOTO

它們總會在適當的時節提醒我們,該嚐嚐家鄉的這口時鮮味道了。

此時,江南人深愛的

“水八仙”

開始上市,它們分別是

蓮藕、菱角、芡實、茭白、蓴菜、荸薺

(bí qí)

、茨菇、水芹

等八種水生食物。

在接下來幾個月的時間裡,只要留心注意,我們也能在自己的“蓴鱸之思”中,

吃出秋天最好的養生節奏。

只是別忘了,一定要在最好的時節遇見它們哦!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考拉788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在江南各地,新藕7、8月份即上市。要是想吃到最成熟的老藕,那也不妨等到9、10月份。

初秋時節,暑氣開始減退,燥氣傷人,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

民間有俗語說,

“蓮藕一身寶,秋藕最補人”,常吃有養胃健脾、清心安神之效,特別適合老幼婦孺。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1|梁志東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2|叄糖

江南人的餐桌總離不開這秋令新藕,因其色白如雪,嫩脆甜爽,所以還有個文氣的名字“雪藕”。

韓愈就曾在詩裡,既賞它的鮮美,也贊它的藥用,“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

蘇州人愛吃桂花糖藕,蓮藕塞滿糯米熬煮,切成片,淋上一勺香甜的糖桂花,就能勾出濃郁的江南風情。

每次去吃江浙菜,都要忍不住點上一份,軟糯香甜,食慾大開,讓人回味許久。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1| df3dray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湖廣一帶會做成蓮藕排骨湯,也叫“煨藕湯”。兒時脾胃很弱,秋冬時節,媽媽會精選粗壯的老藕,加上排骨、八角、薑片等配料,慢慢燉上幾個小時。

盼著那一碗,濃郁湯汁上點綴著蔥花,喝一大口湯,咬一塊粉糯的蓮藕,最是幸福。接下來的幾天,連飯都能多吃半碗。

長大後,在異鄉偶然再喝到一碗藕湯,長長的藕絲扯出,驚覺“啊,是媽媽的味道!”才發現,

藕斷絲連,原來是人間最溫暖的那一縷牽念。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娜小young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立秋一到,嫩嫩的水紅菱就可以採摘了。處暑之後,便可以收老菱。

“秋三月,此為容平。”所以此時在吃食上也要講究平和,不宜大吃大補。

《本草綱目》中說,

菱角可補五臟,除百病,且可輕身。

它的熱量不多,纖維含量卻豐富,既能飽肚、又能促進消化,多食可有“身輕如燕”的塑身功效。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1|老富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菱角生熟皆可吃。據說南京人比較講究,只喜歡吃黑棕色的老菱。它可以健脾補氣,而且肉質甘美,簡直可與栗子媲美。

魯迅卻很愛生吃新菱,覺得又甜又脆又爽又美。周作人有篇《菱角》也寫過,“水紅菱只可生食,雖然也有人把他拿去作蔬。”

愛喝酒的兄弟倆,在對菱角的偏愛上,有了難得的一致。

或許正因為新鮮的水紅菱能夠清熱生津、解酒醒脾。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CZ雪飄飄

所謂紅菱做蔬,其實在紹興也頗受歡迎。那一帶的水鄉,幾乎家家會做“醉大菱”:去菱殼,加酒、醬油和花椒,滷上半個時辰,一道下酒菜就做好了。

只是水紅菱如美人,出水太久即不再嬌豔,需要細細呵護。

其實也是在提醒我們:生命中所有最初的美好,都需要加以珍惜。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CZ雪飄飄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蘇州的芡實成熟較早,立秋之後已經可以吃到鮮芡實了。

江南人秋天的膳食少不了芡實,因為它

性味甘平,健脾固元,可以調整被炎夏所消耗的脾胃,是藥食兩用的好食材。

《黃帝內經》說它,“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常吃還可以祛溼強身,是秋季平補的上品。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1 2|呆呆龍

芡實的果實毛刺刺帶尖喙,很像落湯雞晃了晃頭。所以江南人也叫它“雞頭米”,聽著俗氣,卻又活潑潑的。

《紅樓夢》結海棠社的那一回,早秋的大觀園剛結出了新果,寶玉便惦記著,想給湘雲也嚐嚐鮮,便讓襲人安排送一份食盒去史家,其中就有雞頭米。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1|考拉788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2|庸人蛋擾

要吃到軟糯清香的雞頭米,就得當天現剝現吃。

這個時節,江南人總是熱衷於坐在門前屋後,閒話聊著,一碗碗地去剝。直到雪白的雞頭米把一雙雙手剝黑,蘇州人叫“烏龜腳爪”,也樂此不疲。

糖水煮雞頭米也是很好的吃法。最宜一碗一煮,再放些桂花、蓮子、銀耳搭配,

吃起來口感更彈糯,舌尖的清香能一直透到心底,清潤了一整個秋天。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2|木兮兮兮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茭白古稱菰菜,蘇州人一年到頭離不開它。在蘇州有一則民間故事,說茭白本來一年只熟一季,後來被鐵柺李施了法,就一年熟兩季了。

秋季進補不宜大補,而要清爽不膩,茭白正是這樣的平補之品。而且秋季乾燥,需要補充大量水分,茭白恰好能幫助消除浮腫。

秋分之後的茭白,最值得期待。

它潔白肥嫩,透著一點點草的香味。簡單清炒,一不小心就能吃滿盤,舌尖還縹緲著一股淡香甘潤的水澤氣。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1|路人悠悠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2|大李佳泰

愛茭白的人,覺得它的美一在清、二在潔,其他菜蔬無可比擬。

而且

這種“冰清玉潔”,還有一種君子之風,無論葷腥濃淡皆可搭配,且不改其性。

古代的美食家們可不會放過它。

袁枚在《隨園食單》裡記載,“茭白炒肉、炒雞俱可。切整段,醬、醋炙之,尤佳。煨肉亦佳。須切片,以寸為度,初出瘦細者無味。”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2|江蘇國際農業展覽中心

吃貨陸游對茭白也是情深款款,他曾有詩感慨,“冷落秋風把酒杯,半酣直欲挽春回。今年菰菜嘗新晚,正與鱸魚一併來。”

這樣的下酒菜,讓他覺得很精緻滿足,甚至還能挽回春天。

文人們愛吃茭白,或許愛的是它溫潤如玉的氣質,在滿口滿身的瑩潤中,也飄逸著自己的謙謙君子秉性。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1|聾哥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2|行者無疆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蓴菜是晉人張季鷹念念不忘的秋令風物,其實每年清明便可採春蓴菜;到10月份又可大量採摘,稱為秋蓴菜。

仲秋時節,我們貼了一段時間的秋膘,往往容易給腸胃帶來負擔。此時吃一些蓴菜,可以幫助清腸又減脂,身心舒泰。

如果你錯過了今年春夏的蓴菜,一定要在秋天到來時,與它有一次相逢。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雲海樵夫

蓴菜的口感低調,在滑脆中帶著微微清苦,有人形容為“無味之味”,妙就妙在舌尖上感觸到的奇特觸覺。

《食經》裡說:“芼羹之菜,蓴為第一。”最好的吃法,便是精心調製一點蓴菜湯羹。

清代李漁曾把蓴菜、蘑菇、蟹黃、魚骨一起煮羹,起名叫“四美羹”。每次拿來招待朋友,都立即被搶光,客人還說:吃了四美羹後,覺得沒什麼可吃的了。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葉聖陶曾寫過一篇《藕與蓴菜》,他說在上海,蓴菜只有館子裡才有。

而在故鄉蘇州,蓴菜的季節,河船上滿艙盛著從太湖撈的蓴菜,幾乎天天都能吃。他向來不戀故鄉,但“想到這裡,覺得故鄉可愛極了”。

或許,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不論何時何地,所戀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故鄉了。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1 2|陳哥307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寒露過後,在江南就可以吃到早熟的荸薺。而到了冬至時節,它的糖分是最高的,也最鮮甜。

秋冬乾燥,要多補充水分,正好荸薺

(bí qí)

脆爽多汁,有生津、清熱、潤肺的功效,是難得的“地下雪梨”。

荸薺因長得像人的肚臍而得名。閩粵等地俗稱“馬蹄”,我更喜歡這個名字,叫來親切又形象。

至於是什麼味道?周作人說它生吃時“自有特殊的質樸新鮮的味道”,也像汪曾祺小說《受戒》中的小英子,

是鄉野的、清新的,拿來做“粗水果”,清貧農家的日子也有了甜意。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1|冬梅392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2|鍾心小學

以前父親每次上街看到有馬蹄,都會買滿滿一大袋,給我們當“粗水果”。洗淨去泥,擺在筐裡,誰的刀功快,馬蹄的皮削得飛起,就能夠多吃幾個。

馬蹄可生吃、可熟食。我更鐘愛煮熟之後的馬蹄,它的皮不再那麼難削,甚至能用手剝開就吃,完美解決一大難題!

而且還有一種軟糯沙沙的口感,甜味也更升級,實在是讓人歡喜。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1 2|華仔聚焦

後來發現,廣東有一道甜品,叫茅根馬蹄竹蔗糖水,秋燥時節路過糖水店,總是忍不住要來一碗,咕嘟咕嘟幾口,清爽甜潤,下火去燥,整個人都瞬間舒泰了。

據說江浙人家還會將它用稻草捆綁裝好,懸在屋簷下,待到冬日雪紛紛,吃來更是甜爽。這種“風乾荸薺”,魯迅很喜歡拿來當零嘴。

越是質樸親民的食物,入口沒有辛熱美食來得驚喜刺激,然而細品慢嚼的幸福,也只有平淡之中才能體會。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跨界大叔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茨菇本名為“慈姑”,只生長於南方水土,是比較小眾的食物。

秋天“燥邪”當令,往往容易咳嗽。而茨菇性涼,具有斂肺止咳、清熱涼血的作用。在民間也有“內火旺喝碗茨菇湯”的說法。

到了深秋時節,便能見到其貌不揚的茨菇,可以一直吃到來年開春。

它的肉質粉糯,可炒可燴可煮。溥儀在回憶錄中說,他最青睞的御膳之一便是茨菇燒肉。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1|寒殘一葉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但茨菇有一股微苦的氣息,小孩子一般不愛吃。

記得兒時,爺爺最喜歡吃茨菇炒肉片。

菜一出鍋,總能聞到柴火汪油烹炒之後的焦香。忍不住誘惑,夾過幾片來吃,爺爺就笑得格外開心。

可是等看到我們苦得皺眉吐舌,再也不朝那盤菜伸筷子了,又有些許失落。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其實,說茨菇有分寸感,是因為它的苦並不是中藥黃連的苦,而是“五味”中的一味,

等你適應之後,它會慢慢回甘,更像是“清雅”的一種極致。

汪曾祺曾寫,他到沈從文家去拜年吃飯時,師母張兆和炒了一盤茨菇肉片。沈從文吃了兩片說,“這個好!格比土豆高。”

茨菇之所以能夠“有格”,恰與它的清苦、中正氣質有關,彷彿是一種雋永可回味的人生。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寒殘一葉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水芹姍姍來遲,一直要到立冬後才會與我們照面,冬末春初時最盛。

秋冬之交的氣溫變化大,人們習慣吃較多高熱量食物保暖,容易導致血壓升高。此時,水芹便是最好的藥膳美食,可以降血壓、清血脂。

水芹被排到“水八仙”的最後,既因它來得晚,也因它的美好品性。

記得《詩經》有“思樂泮水,薄採其芹”的詩句,怪不得後世常把讀書人稱為採芹人。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1 2|關朵朵

菜市場買回水芹,盈盈一把握在手裡,覺得它綠是綠,白是白,清爽飄逸,有美人之相,而且腹有詩書,可謂是“蔬菜裡的林黛玉”了。

水芹最好的做法是涼拌:老葉摘掉後清洗,切成寸段,過水焯,在盤子裡碼整齊,宛如一碟翠色江南。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古人還有一種簡單方便的吃法,就是做湯羹。杜甫很喜歡這種水芹湯,曾寫下“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的詩句。

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也提到“碧澗羹”的味道是,“既清而馨,猶碧澗然。”那湯色如碧綠的山澗一樣,清新可人。我愛其名,也喜它的清香樸素之味,覺得淡雅得剛剛好。

如此佳品,內外兼修,正如身邊清風明月般的解語花,怎能不愛?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1 2|杭州我最懂

想起葉正亭在《吃在蘇州》一書中,還記錄了一則有趣的舊事:

金庸曾以一塊錢的價格,把《天龍八部》給蘇州電臺改編評彈。試演之日,當地準備了一桌“武俠宴”接待他。

葉正亭提出,不如把普通水果改用時令地產的“水八仙”:只見果盤中荷葉墊底,精選雪白的塘藕七八片,粉紅的水紅菱三四隻,深褐的荸薺五六隻……

我想,金庸在看到這份巧思時,一定會默契接收到

江南人的飲食密碼:當時當令、食不厭精。

家鄉美食的這份溫度和風雅,肯定最讓他留戀和感動。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1|LydiaCC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2|小黎就要拍

如今,面對菜市場琳琅滿目的反季食材,很多人卻在感嘆,吃不到那一口時鮮的家鄉味了。

好在我們還能夠珍惜這個秋天的“水八仙”,依循著時令,一個一個把它們嚐遍,呵護好我們的身心。

同時在秋風落葉、冷雨敲窗的時刻,憶起那些曾經被溫暖過的歲月,就很好。

願你在時鮮美食的慰藉中,能夠過好每一季,亦是對時光的珍重和感恩!

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

圖|張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