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山西和陝西兩個相鄰的麵食大省,總很認真地較量到底誰的更好吃?

陝西人說陝西是麵食文化發源地,是麵食之光!陝西人笑這說,鬧展,胡求想啥勒!知道啥叫麵食之都嗎?

山西和陝西兩個相鄰的麵食大省,總很認真地較量到底誰的更好吃?

陝西VS山西

說起麵食文化,北方人當之無愧的傳承了這幾千年的美食文化,但麵食雖是同一種麵食,卻在北方人的嚴重卻各有千秋,難分仲伯!作為鄰居的兩個麵食大省,陝西和山西,卻一直很認真的在做著較量,秦晉兩地的麵食誰的更好吃呢?要論山西和陝西哪家麵食好,追根溯源,還得拉扯點歷史才行!

山西和陝西兩個相鄰的麵食大省,總很認真地較量到底誰的更好吃?

麵食的歷史

中國的麵食文化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可謂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麵食在中國東漢年間已經存記載,至今超過1900年。中華面馳名中外,對世界之麵食文化亦有深遠影響,眾所周知,麵食的主食材為小麥,原根生在西亞一帶,後經絲綢之路東傳,在甘肅境內分支,一脈到陝西而沿黃河流域往東經河南,安微,蘇北,山東(青島嶗山的大饅頭很好吃哈!);而另一脈則經山西到華北平原,包括現內蒙的河套和遼寧的部分地域。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因此出產什麼, 才是吃什麼的根本!

山西和陝西兩個相鄰的麵食大省,總很認真地較量到底誰的更好吃?

山西地處黃河中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農業起源中心之一,亦被稱為為“世介面食之根”山西面食最大的人文因素是百姓的普遍參與性。山西任何一個地區的百姓,特別是農家婦女,都能做一手漂亮的麵食。有據可查的麵食在山西就有280種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麵名揚海內外,被譽為中國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麵、刀撥面、撥魚、剔尖、餄餎、貓耳朵、蒸、煎、烤、炒、燴、煨、炸、爛、貼、攤、拌、蘸、燒等多種,名目繁多,讓人目不暇接。正由於有了廣泛的群眾性,才產生了精美無比的製作技術和品種,以致形成了獨特的麵食文化。

山西和陝西兩個相鄰的麵食大省,總很認真地較量到底誰的更好吃?

吃麵也有吃麵的文化。北方人重面之欣感,南方人重面之湯料,中國人重面之蒸煮,西方人重面之烘烤。而早在唐朝時期,陝西長安(西安)的麵食製作,已享譽海內外,這都是因為麵食製作的起源在陝西。而經過這黃土地上幾千年的蘊育,麵食早已同陝西人的血脈有機的融合在了一起,並已悄然融入到了陝西人生活的各個角落。陝西面食文化積澱深厚與陝西關中主產小麥有關。而八百里秦川作為黃河流域的小麥主產區,麵食已經成為普通老百姓的主體食物結構。西北人特別是陝西人,都有著極為濃厚的麵條情結。

山西和陝西兩個相鄰的麵食大省,總很認真地較量到底誰的更好吃?

山西人愛麵條,光有據可查的麵條就有280多種,換句話說,你一天三頓吃麵條,兩個月都不重樣!山西人有句話說「四十里莜麵三十里糕、二十里蕎麵餓斷腰」,在山西,面絕對不只是小麥粉的代名詞,對於麵食山西更關注面的種類和熟成形狀方式,比如把麵餅一塊塊揪下來,叫揪片兒,把切好的麵餅捏成耳朵的形狀,叫貓耳朵,用莜麥面捲成圓筒,仔細碼在籠屜中蒸熟,這叫栲栳栳(不是烤姥姥),等等、山西人看似土氣、笨拙,其實充滿想象力和實幹力,這複雜矛盾的性格都體現在一碗麵裡。

山西和陝西兩個相鄰的麵食大省,總很認真地較量到底誰的更好吃?

在麵食的叫法上,山西人始終保持原有的姿態,沒有那麼多的花裡胡哨,比如削麵:澆上西紅柿叫削麵,澆上紅燒肉也叫削麵,澆上大燴菜還叫削麵,就是澆上海參鮑魚螃蟹腿,它還是叫削麵。煮了叫削麵,炒了也叫削麵,你炸了再涼拌,它還是叫削麵!山西人看似土氣、笨拙,其實充滿想象力和實幹力,這複雜矛盾的性格都體現在一碗麵裡。

山西和陝西兩個相鄰的麵食大省,總很認真地較量到底誰的更好吃?

在山西人面前,可不要順口就說“麵條”,因為在他們眼裡,面,可不只有“條”,山西面食以原料和製法見長,如此排列組合出上千個品種,就是普通人家一般也會十幾種麵食。很多外地朋友會認為山西就只有刀削麵,其實在山西,面不僅是小麥做的,高粱、玉米、大豆、綠豆、豌豆、土豆、蕎麥、莜麥、小米、榆皮、藜麥等都可以做成面,晉面是主食,以加工製法和麵料分類,圍繞“面”根上下功夫,自成一體。在山西,麵食的開啟方式是你意想不到的,山西人的麵食工具能重新整理你的世界觀!用擦菜的板子擦面,用剪刀剪面,用漏床抿面、壓面,用筷子戳面,用鐵筷子剔面,用彎刀削麵,用木棍擀麵,這都不算啥了,實在沒工具,但用手心還能給你捏成貓耳朵煮個面!

山西和陝西兩個相鄰的麵食大省,總很認真地較量到底誰的更好吃?

山西和陝西兩個相鄰的麵食大省,總很認真地較量到底誰的更好吃?

如果說山西面食被人詬病的話,也就是沒有過多的花花腸子,沒有更好的澆頭,她只是保留了麵食原來本有的味道,看過霍建華演的《鏢門》就會知道,山西人多少是有些固執的。以至於把這份固執都保留在麵食的製作當中,固執發揮好了是精緻,是追求完美,是成功的必要素質!正因如此才讓山西人有了“山西人一日無面,十魂就掉了九魂。的這樣的俗語!能讓山西人念念不忘的,大概也只有回家的那一碗麵了。

山西和陝西兩個相鄰的麵食大省,總很認真地較量到底誰的更好吃?

相較於山西的麵食形狀的花樣型,陝西面基本就三種:手擀、刀切,以及加上肉變成肉夾饃。陝西好像更注重麵食的味道,八百里秦川,沒有什麼是老陝的一碗麵解決不了的,最多加上個冰峰。即便沒有花式澆頭的輝映,也能吃出麥子的香甜!陝西面食有50種之多。biang(音)biang(音)面、岐山面、擺湯麵、蒜蘸面、宮廷罐罐面……數不勝數,雖說都是面,但是陝西面食把每一種面都做得與眾不同,都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就像陝西的歷史一樣。

山西和陝西兩個相鄰的麵食大省,總很認真地較量到底誰的更好吃?

陝西面多以配料和調味分類,多圍繞湯頭、澆頭、調和、地名命名面講面,多在配料和調味上下功夫,突出特色!喜歡偏油偏香偏辣的人來吃,這與陝西獨特的制辣工藝以及獨特的配料有關,使用這樣的方法的面,面是次要,料才是主角!比如臊子面是老陝麵食澆頭的集大成者,啥是臊子,就是肉丁炒出來的澆頭。最好的臊子面挑到碗裡站得住,咽在喉嚨裡面很順溜,吞到肚子裡面最踏實!

山西和陝西兩個相鄰的麵食大省,總很認真地較量到底誰的更好吃?

陝西人用燒滾的菜油澆在蔥花碎、花椒粉和厚厚一層辣椒麵上,是油潑面;蓋一份羊雜,就變成了羊雜麵。一大碗麵,再配上一大勺澆頭,陝西的麵食,就跟三秦大地的人一樣粗獷。一大口又香又油的面下去,就問你美不美?還有你判斷不出來的,比如有名的biangbiang面,其實就是一寸多寬的褲帶面,配上西紅柿雞蛋的臊子、肉塊、青菜,再澆上一勺熱油。這樣一碗正經的面,竟然用了做面時biangbiang的聲音來命名。

山西和陝西兩個相鄰的麵食大省,總很認真地較量到底誰的更好吃?

山西和陝西兩個相鄰的麵食大省,總很認真地較量到底誰的更好吃?

陝西人省內旅遊都是拿麵食當座標的!去楊凌?蘸水面備齊了!去寶雞?擀麵皮麼馬達!去岐山?臊子面香的發抖!西安人吃麵不叫吃麵,叫「咥面」。咥,狼吞虎嚥之意。有人說,吃麵的人最多情,與不同的配料搭配就能成就迥然不同的味道。這麼說來,西安人一定是最純情的那一個,不論怎樣變化,西安的麵條總是最爽直大氣的那一碗。

陝西山西的麵食除了形狀上的不同外,在麵食的菜或澆頭上多有區別,但各有特色,但陝西人離不開辣椒,山西人離不開醋這是真的,總之麵食之餘北方人,就是生活,兩個鄰居,就能依著個麵食玩出各種花樣,千城,也有千面。一方水土一方人,誰更好吃,每個人心中自有定論。儘管面的種類和飲食習慣不同,但對面食的熱愛,由始至終!

歡迎關注,支援點贊轉發收藏!

你認為那裡的麵食更好吃呢?有什麼見解留下您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