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紅茶,綠茶,特種茶是中國,也是世界的三大茶類

紅茶,綠茶,特種茶是中國,也是世界的三大茶類

安溪產茶歷史悠久,始於唐末,興於明清,素以“茶樹品種優良,製茶工藝精湛、茶葉品質獨特”馳名海外,其中尤以鐵觀音為最佳,安溪人發現培育了名茶鐵觀音,從而奠定了安溪在中國茶葉史上的重要地位。

安溪產茶地理條件優越,高山出名茶,一直以來,安溪茶葉在中國茶葉史上一直佔有非常重要的席位,但好茶並不一定帶來好收益,雖然,安溪適宜茶葉生長有種茶的傳統,大部分百姓以種茶為生計。長期以來,由於缺乏品牌打造意識,茶賣不出什麼好價錢。茶賤傷農,還出現過毀茶的事件,民眾潦倒。20世紀80年代末全國開展扶貧濟困工作,安溪縣被列為國家重點扶貧縣,是福建省扶貧的重中之重,由當時在任的省長親自掛鉤扶貧,其貧困程度可想而知。直到1996年以前,安溪還是福建省最大的貧困縣之一。

紅茶,綠茶,特種茶是中國,也是世界的三大茶類

20世紀90年代以來,安溪縣政府、茶葉經銷商和茶農慢慢認識到品牌的重要性,從生產工藝、茶葉包裝、營銷活動等方面大力進行安溪茶葉品牌塑造,“茶葉富民”,2006年,全縣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47。9億元,財政收入12億元;全縣涉茶人口70多萬,涉茶行業總產值50億元;農民人均收入5781元,僅茶葉收入達3100元,佔53,茶葉成為安溪最重要的民生產業和主導產業。安溪縣也因為茶葉的巨大貢獻,一舉脫掉了“貧困縣”的帽子,並連續9年進入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先後兩次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行業。

可以說,因為茶葉,安溪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很有必要總結下安溪茶葉的品牌之路,看看安溪茶葉20世紀90年代以前如何經歷“有品名無品牌”的困窘,20世紀90年代以後又是如何透過品牌打造了安溪的“名片”。

紅茶,綠茶,特種茶是中國,也是世界的三大茶類

茶葉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在國際商品市場上茶葉的總貿易額雖然還不及咖啡和可可,但茶葉除有公認的藥理功效和一定的營養價值外,副作用較小,而且售價亦較低廉,因此日益為人們所重視。二次大戰以後,世界茶葉發展更快,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逐漸上升,質量亦有提高,銷量日益增多。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普遍喜愛的飲料。

茶葉品種繁多,其中以中國為最多。但目前世界以及我國茶葉分類尚未有統一的方法,按照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紅茶,綠茶,特種茶是中國,也是世界的三大茶類

(一)六大茶類的分法

安徽農業大學陳椽教授提出按製法和品質為基礎,以茶多酚氧化程度為序把初製茶葉分為綠茶、黃茶、黑茶、青茶、白茶、紅茶等六大茶類。這種方法已被業界廣泛採用。

(二)三大茶類的分法

在國外,茶葉分類比較簡單,歐洲把茶葉按商品特性分為紅茶、特種茶、綠茶三大茶類。日本則按茶葉發酵程度不同分為不發酵茶、半發酵茶、全發酵茶、後發酵茶。由於本文參考了聯合國糧農組織資料庫的資料,因此,將世界茶葉分為紅茶、特種茶、綠茶三大茶類。

紅茶,綠茶,特種茶是中國,也是世界的三大茶類

紅茶是發酵茶,以適宜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因其幹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故名紅茶。紅茶創制時稱為“烏茶”。綠茶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其幹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綠茶。除紅茶和綠茶之外,國際上將其餘的半發酵茶統一稱為特種茶。

紅茶、綠茶、特種茶是中國也是世界的三大茶類。就茶葉產銷數額而言,紅茶通常佔生產量的75%,貿易量的90%以上,綠茶次之,特種茶由次之。

紅茶,綠茶,特種茶是中國,也是世界的三大茶類

特種茶種類繁多,以烏龍茶普洱茶類為主。世界茶業貿易趨勢是:紅茶比重減少,綠茶、特種茶比重相對增加。19世紀早期及以前,茶葉出口貿易80%左右為綠茶及特種茶。隨著紅茶的研製和發展,紅茶比重劇增至90%以上,綠茶、特種茶不到10%。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紅茶比重開始減少,長期以來,紅茶產大於銷、國際市場銷路不暢,價格居低不上。而綠茶、特種茶則不同,綠茶、特種茶因其保健功效更好,名優茶多、品位獨特,尤其是特種茶類中的烏龍茶品系,不僅琳琅滿目,而且美不勝收。烏龍茶較紅、綠、黃茶耐泡,多次沖泡有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