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華傳統名吃:打滷麵

吃,從來是和禮儀緊密相關的。這些禮儀不僅關聯時令節俗,更包括人生大事,比如出生、做壽、過世。北京人辦這三件大事都講究吃麵條兒,有所謂“人生三面”之說,而這三頓面無一例外都要吃打滷麵。

中華傳統名吃:打滷麵

過生日吃“長壽麵”的傳統現在仍然在,不必多說。老人過世,三日之夕初祭,稱為“接三”,悼客要吃“接三面”,意味著對逝者緬懷之情悠悠不斷。這種風俗現在一些人家還有。與之相對的嬰兒出生後第三天“洗三”的習俗已經徹底消失了。不過在早年間,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這項儀式必不可少,不僅是為了洗淨嬰兒身上的汙垢,更寄託著一家人對孩子的祝福。

參與洗三儀式的來賓通常只限於至親密友,時間一般選在下午。百姓人家把銅臉盆擦洗乾淨放在炕上,盛上用槐枝、艾葉熬的熱水,就可以為孩子“洗”了。

中華傳統名吃:打滷麵

儀式開始,大家按照長幼輩分遵禮如儀,或往盆裡加一勺清水祝願孩子聰明伶俐,或添上幾枚蓮子、桂圓討個“連生貴子”的口彩,還可以放上幾枚銀元或硬幣圖個吉利…之後、奶奶或姥姥就開始輕手輕腳地給嬰兒擦洗、嘴裡還唸叨著吉祥話兒:“先洗頭,做王侯;後洗腰,一輩更比一輩高…”嬰兒哇哇一哭、大家笑逐顏開、一段嶄新的人生就這麼在歡樂中起航了

洗過之後,主人家必要招待來賓們吃上一頓香醇的打滷麵,共同祝福嬰兒長命百歲,一生順順當當,這就叫做“洗三面”

中華傳統名吃:打滷麵

說到打滷,一般說來,在北京凡是蔬菜做的澆頭不勾芡的叫餘兒,勾了芡的才稱滷。比如既可以有茄子汆兒面、菠菜餘兒面,也可以有茄子滷麵、菠菜滷麵。但打滷麵的滷並不是簡單的滷,而是按照一種特定工藝精心熬煮出來的。

首先,要把豬硬肋切成大薄片兒下到滾開的水裡焯,舀出浮沫兒後再將調料包下到滾開的鍋裡一起煮。調料不光是花椒、大料,還要按照中藥的配伍原則配上砂仁、白蔻、丁香等不下十幾味香料,同時根據季節相應調整。煮肉的工夫是漫長的,為的是讓肉的濃郁和調料的馨香充分交匯,盡數融在湯裡。咕嘟半個多鐘頭後湯煮得差不多了,對上口蘑湯,加上蔥、姜,還有泡發的木耳、黃花、海米、乾貝、玉蘭片、洗淨的口蘑,點上醬油接茬兒再熬,直到用筷子在大肉片兒上輕輕一杵,能出個窟窿,才算熬透。勾上薄薄的米湯芡,湯汁頓時顯得光澤滋潤。熄了火,把打好的雞蛋液小心澆淋在滾燙的湯上。頃刻間,一朵朵薄薄的蛋花在棕紅色的湯中彌撒翻滾,黃白相間,如紗如雲。點上幾滴噴香的香油,一鍋香醇的滷就算打成了!

中華傳統名吃:打滷麵

吃打滷麵講究滷多面少。盛上半碗麵,澆上半碗滷,品嚐的就是滷的醇香。不能攪拌,就那麼邊喝滷邊吃麵,感覺才更是味兒。若是一拌,滷就澥了,韻味全失。吃打滷麵不能加醋,也不放其他菜碼兒,這樣才能充分體味打滷的滋味。打滷麵是代表北京人家的面,不僅因為其味美,更由於它飽含著北京人的禮數。當然,今天想吃這口不必非等到辦什麼大事,隨時都可以自己動手做上一碗,在解饞的同時品味人生中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