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津門傳奇——煎餅果子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講講天津的傳奇美食

要是拿天津菜與四大菜系比較,天津不及它們的一半;但說到小吃,天津可不弱於任何地方。天津人靠海吃海,天津人尤其愛吃應季的海鮮;在以前水路是很發達的,什麼好吃的都得從天津地盤上經過,再加上各式美食,您說,這小吃能少得了嗎? 那麼藉著天津這一寶地,和大家聊一聊天津的小吃吧。

說起天津的各種小吃,最出名的,無非煎餅果子。

煎餅果子現在已是遠近聞名,家喻戶曉,說是天津的招牌小吃也不為過。大家可能不熟悉天津的相聲、狗不理、耳朵眼還有鼓樓,但是煎餅果子想必都應該知道吧。

剛剛出爐的煎餅果子,上面有著點點的綠,黃中又透著那麼一點白,相互襯托,這時候來上一口,雞蛋的香味混合著綠豆獨有的清香撲面而來,果篦兒是上等的酥脆,咬上一嘴,那香脆,沒的說。天津人從不說“薄脆”,因為他們本地人管這個叫餜餠兒。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垂涎欲滴啊。

煎餅果子的由來已經無從查證:僅僅是一種民間的小吃,沒有哪個人那麼閒,耗時耗力為它寫一篇介紹。在眾多說法中唯一靠譜的是,煎餅果子起源於碼頭的工人帶過來的山東大煎餅,第一次是在宜興埠發現的。在有本書裡,記錄了很多的特色小吃,但就是沒有煎餅果子,那麼我們可以推測,煎餅果子第一次出現於人們的視野中也是2000年剛開始了。有人寫文章說,煎餅果子剛開始叫做“煎餅裹著”,現在的讀音是由這個演化過來的:天津人把油條叫做果子,這兩者放一起,顧名思義,就是煎餅果子嘛。

最近這幾年,煎餅果子在國內一傳十,十傳百,就是做法全都變了樣子,硬是改成了煎餅大雜燴:不是很嚴重的,加火腿腸、肉鬆、生菜;情節重點的,豆腐絲、土豆絲、海帶絲等等,什麼都一個勁兒的往裡面塞。前兩天路過一個煎餅果子店,門口貼著一張海報,引人注目;老遠我就覺的不得勁,竟然在煎餅果子李家日本人的料!看的我難受的緊,火從心起,就要去找老闆理論,得虧朋友拉住了我,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也是奇怪得很,煎餅果子只要不在天津都會變模樣,也只有天津永遠是傳統且又正宗的煎餅果子。天津人倒是引以為傲,發自內心的捍衛煎餅果子的傳統,那勁頭都快開宗立派了:在天津只有正宗的煎餅果子,要是加火腿什麼的老闆肯定會先瞪著你緊接著說:嘛玩意?還火腿腸?抱歉,沒有那東西。

最正宗的煎餅果子,是玩玩啊不能用白麵的,只能用綠豆麵。用以前的話說,平民是吃不起的;從味道上講,白麵發酸而且太軟。和麵不能用清水,只能是牛骨熬製的湯,還得再加上蝦皮,那味道真的鮮。煎餅裡只能放油條或者果篦:油條也只能選用色澤金黃的;果篦兒必須是新鮮的,油條必須是才出鍋的,才能有脆的口感。如果不是新鮮的,不夠脆,吃起來就沒了那種感覺了。

在天津賣煎餅果子的小商小販,都會推著一輛手推車,可以保溫,也可以擋風。四周有著各種各樣的調料,邊吃邊做不會讓人等的太久,攤煎餅可稱得上是一門藝術,合桑林之舞,中經首之會,賞心悅目。這邊剛報上那邊就已經做了起來:先在煎盤上刷上薄薄的油,把事先準備好的面澆上去,用推子慢慢打個轉,一張特別薄的煎餅就這樣做了出來;再看他一隻手拿著推子,另一隻手抓起雞蛋來,一磕一掰,推子又是一轉,一眼望去眼中只有金黃一片。接下來就開始撒蔥花了,再換上一把小鏟子把沾盤上的煎餅鬆鬆,再把煎餅底上一番,吧早就準備在一旁的油條裹進去,最後就是上調料了:一把刷子刷兩下醬料一撒,再來一句要不要辣椒,最後再撒上一大把辣椒。接著摺疊兩下,就像疊被子一樣,變魔術似的把煎餅裝進塑膠袋裡,用不了兩分鐘一個正宗且又地道的煎餅果子就這樣做好了。

津門傳奇——煎餅果子

津門傳奇——煎餅果子

津門傳奇——煎餅果子

津門傳奇——煎餅果子

津門傳奇——煎餅果子

世上的事總像流水一樣瞬息萬變,只是有些東西,不管世道成了什麼樣,它還是頑強地遵循著原有的樣子:比如這百年來,天津像是經歷了地殼運動,高樓從孤峰連成了山嶺,街道河流一般窄了又寬,幾經改易,美食多得讓人數不清,中國的川魯淮粵,海外的日料韓餐,紛紛在天津安了家。可是天津人最鍾愛的,還是那一口煎餅果子。大清早飢腸轆轆的天津人,寧可排一條長龍,也要買上一套煎餅填填肚子。肚子填飽了,心情才舒暢,這日子才過得像樣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