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規定存在於哪些朝代?真相是怎樣?

文/炒米視角

3炒米認為“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在中國歷史上是大機率不存在的。

炒米第一次聽說“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恐怖故事,是小時候看過的一部引進的韓國動畫片,叫《蘿蔔道士和白菜道士》(又名很久很久以前)。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規定存在於哪些朝代?真相是怎樣?

裡面有很多朝鮮民間故事,有的很多類似於我們中國的傳統民間故事,比如《田螺姑娘》等等。

而這個關於“把老人背到山裡等死”的故事,還是一個正能量滿滿的故事。

大致故事是在一個村子裡,一直流傳著過了60歲就要把老人送到山裡自生自滅的風俗。這個村子裡的人都很窮,其中主人翁家就更窮了,而且由於母親死得早,兒子30多歲了還沒娶上媳婦。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規定存在於哪些朝代?真相是怎樣?

但是到了這一年,老父親60歲了,但是仍然活的好好的。按照風俗,兒子必須用富有民族特色的揹簍把老父親背上山,放在山洞裡,再把山洞口用石頭封起來,讓老父親自生自滅。

然而兒子在背老父親上山的路上,一步一回頭,十分不捨老父親。封洞口的時候也沒封死;臨走的時候,把僅剩的幾個飯糰留給父親。但是父親不捨得吃,非要兒子自己下山時留著吃。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規定存在於哪些朝代?真相是怎樣?

這下兒子就更不捨得老父親了。於是兒子每天偷偷上山給父親從那未封死的洞口送吃的。但是轉眼間到了冬天,這荒郊野外、天寒地凍的,兒子實在不忍心老父親受苦,就想要偷偷地把父親帶下山帶回家。但是父親死活不同意。然後就耽誤了下山的時間,然後就開始大雪封山了。

兒子和父親就躲在山洞裡相互依偎著取暖,然而就在兩人快要凍僵的時候,就只能往山洞深處走,最後發現山洞深處,不但有吃的,有穿的,還有一個陶罐裡裝著金子。原來這個山洞曾經是強盜藏金子的地方。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規定存在於哪些朝代?真相是怎樣?

然後雪停了,爺倆下山買地蓋房,給兒子娶媳婦。夫妻倆共同孝敬老父親。而因為這個“兒子因為孝順而有好報”的故事,讓村裡逐漸放棄了這個不人道的風俗。

日本也有類似的民間風俗。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規定存在於哪些朝代?真相是怎樣?

比如1983年有部電影《楢山節考》,裡面就講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由於糧食長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歲,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只不過日本的這個版本是70歲。

但是由於同屬於漢文化圈,中國兩千年來的主流文明講“忠孝禮義”,所以理論上大一統的朝代都不會發生此類事情。

但是這不代表中國歷史上不存在這樣的事情。陝西漢中、山西呂梁、河北保定、山東煙臺,在歷史上都發掘過“瓦罐墳”。根據民間傳說,當家裡的老人達到60歲的時候兒子就會把老人們背到準備好的“瓦罐”中居住,每天只送一次飯,送晚飯後就往墓穴裡放上一塊兒磚頭,直到滿三百六十天後就能把墳墓給封住了,老人也就因此不能再出來,整個墓葬也就完成了。這就被認為是古人不贍養老人的鐵證。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規定存在於哪些朝代?真相是怎樣?

但是根據考古發現,“瓦罐墳”或許只是北方遊牧民族的一種墓葬形式而已。因為大量出土的存在的墓誌都是金、元時期。而且有的甚為豪華,叫“瓦罐墳”根他的穹窿券頂設計有關。

而“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這個傳說,有兩個重要因素:

一個因素:古代生產力低下,糧食產量低,不足以養活一家人;

另一個因素:六十歲的老人失去了勞動力,屬於“疲民”,吃飯就等於和年輕人爭奪生活資源。

但是中國歷史上國家關注老年人贍養問題的政策可以追溯到周朝。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規定存在於哪些朝代?真相是怎樣?

西周規定,對50歲以上的老人要給他們吃細糧;60歲以上的飯菜中要配肉;70歲以上的在飯食中要增加副食;80歲以上的要給吃些珍饈美味;到了90歲小輩要在老人的床前伺候飲食。

如春秋時期,齊國規定對家裡有70歲以上的老人,免除其一子的賦稅和徭役;家裡有80歲以上的老人,免除其二子的賦稅和徭役;家裡有90歲以上的老人,免除全家的賦稅和徭役。

因此,“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在古代中原大地應該只是一個民間傳說而已。而偏遠的日韓山區,或許真有這種風俗存在。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規定存在於哪些朝代?真相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