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六大名著中,5個被拍成影視劇,為何僅剩那個無人敢拍?並非聊齋

六大名著中,5個被拍成影視劇,為何僅剩那個無人敢拍?並非聊齋

六大名著當中前四部幾乎已經被每個中國人知道了,不僅如此,他們還都被我們拍成多部電視劇,直到如今都還是許多人童年揮之不去的美好記憶。比如86版的西遊記,直到現在,它還在很多人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而《聊齋志異》其實也被拍成了系列電視劇,而且它的內容還被廣泛地吸收到其他的一些電視劇當中去。

唯獨《儒林外史》這本名著,直到今天都沒有被拍成電視劇,這是為什麼呢?按道理說,其實《儒林外史》的內容拍電視劇是最容易的,不像《水滸傳》那麼血腥,不像《三國演義》那麼需要很多龐大的戰爭場面,也不像《西遊記》那樣包含這很多難以描述的神仙法術情節,更沒有《紅樓夢》當中的色情段子,也不用拍《聊齋志異》當中那麼多恐怖的鬼片。為什麼《儒林外史》反而直到現在都沒有人敢拍呢?

六大名著中,5個被拍成影視劇,為何僅剩那個無人敢拍?並非聊齋

所謂《儒林外史》,其實看題目就知道這本書的內容是講的讀書人的故事。《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朝時的吳敬梓,出生於1701年。吳敬梓是書香世家,他的祖父和曾祖父2代人都曾經考取科舉做官。他所在的那個時代是清朝時期,朝廷採用八股取士,不允許人們在文章當中有創新的表現。

而吳敬梓寫文章喜歡出奇,不講規矩。公元1729年,吳敬梓前往參加科舉考試,結果被人斥責他“文章大好人大怪”,他感到受到了羞辱,於是憤懣離開考場。後面他雖然也曾經獲得了官員的舉薦,但是拒不接受。因此他是一個對當時的官場、八股、科舉、讀書人等都特別熟悉的人。

六大名著中,5個被拍成影視劇,為何僅剩那個無人敢拍?並非聊齋

而他的文章當中,都是在講述、反思當時的科舉制度的,《儒林外史》裡面最出名的一篇就屬《范進中舉》了,那個范進,木訥,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考到五十四歲才考中了秀才。聽到自己中了秀才,居然得了失心瘋,被胡屠夫一巴掌下去才清醒過來,這些場景都顯示了清朝科舉制度之下的讀書人變態的心理和科舉制的人變態。

不僅如此,在吳敬梓的筆下,把當時的社會陋習寫得太過於清楚了,包括如何貪汙受賄,如何行騙。比如貪官的典型南昌太守王惠,書中這樣寫道:他一到任,衙門裡就滿是“戥子聲,算盤聲,銀子聲,衙役百姓一個個被他打得魂飛魄散,合城的人,無一個不知道太守的厲害,睡夢裡也是怕的。

六大名著中,5個被拍成影視劇,為何僅剩那個無人敢拍?並非聊齋

還有腐儒的典型,范進的老師周進,考了60多歲還是個童生,最後鬧著要自殺,幸好商人們幫他捐了個監生的資格才罷休。這個監生,其實就相當於合法的賣官鬻爵,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腐朽。這樣一個老頭子,後面居然又考中了舉人、進士,誰知道他是不是又花了錢呢?最後他又提拔了一個他的極品學生——范進。

六大名著中,5個被拍成影視劇,為何僅剩那個無人敢拍?並非聊齋

由此可見,《儒林外史》雖然是一本描述現實社會的故事書,但是寫的社會陰暗面太多了,又與人的現實生活所接近,如果拍成電視劇對人們的精神文化塑造不利,所以不能拍。反觀西遊、水滸、紅樓、三國、聊齋,要麼是講普通人根本接觸不到的王侯將相,要麼是講虛無縹緲的鬼怪神魔,反而對人沒有太大的負面作用,所以都被拍成了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