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介紹幾個克服睡眠障礙的心理學技巧

你的睡眠還好嗎?躺在床上多久能睡著?如果經常輾轉反側睡不著,那你或許是患上了睡眠障礙。在我國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其中年輕人更是睡眠障礙的主要大軍。那麼,睡眠障礙有哪些表現呢?

介紹幾個克服睡眠障礙的心理學技巧

1、時睡時醒

時睡時醒是指夜裡醒來的次數較多,而且醒後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重新入睡。在一般情況下,每個人晚上的醒來的次數不應超過2次,即使是因為尿急而起床上廁所,在重新躺下後馬上就能睡著才是正常的。如果醒來的次數頻繁,而且每次入睡的時間都超過30分鐘,那就說明是睡眠障礙。

2、長期淺眠

有些睡眠障礙的患者並不是睡不著,而是在睡眠時長期處於淺眠狀況、深層睡眠時間過短。因為睡眠品質不好,就算睡了7、8個小時,早上起床時還是會覺得沒有睡好,感覺很疲憊。

3、過早醒來

過早醒來指的是比平時習慣性醒來的時間早1個小時以上,比如平時是在7點鐘醒來,而現在卻是6點鐘就醒了,甚至還要早。此外,過早醒來還有一個評量的標準,就是整體睡眠時間短於5個小時。

4、入睡困難

當一個人上床開始準備睡覺時,如果是兒童或青少年,在30分鐘內沒有睡著,如果是成年人在1個小時內沒有睡著,就可能是入睡困難的表現。

一旦出現睡眠障礙,很容易導致白天出現疲倦,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還會出現脾氣暴躁、焦慮與憂鬱的症狀。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睡眠問題,出現睡眠障礙的時候要及時干預,否則只會讓症狀越來越嚴重。

幾個幫助睡眠的心理學技巧:

1。避免睡眠債

我們每個人都有“補覺”的經歷。事實上,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講,“補覺”的意思便是償還睡眠債。

“欠債”過長對人的傷害是透支性的、難以逆轉的。心理學家Van Dongen表示,“睡眠債”越大,越難以償還。當你長時間缺覺,你很難透過“睡它個天昏地暗”來讓你的精力恢復到正常水平。

2。用良好行為代替不良行為

你睡覺前總喜歡玩手機,不僅容易熬夜,還會降低睡眠質量。你現在想改變,你有兩種選擇:

(1)不玩手機:直接取消不良行為,這是一種簡單粗暴的方法,有效,但很難做到。

(2)睡前看書:使用良好行為來代替不良行為,一舉兩得:看書這件事本身對你有益;床上看書容易讓人犯困,促進睡眠。

這兩點便起到了獎勵的作用,心理學上稱其為“正強化”,此舉不僅有利於消除不良行為,還可以培養良好習慣。

3。把睡眠當作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如果你是一個睡眠規律的人,你每天早晨可能會在同一時間自動醒來,比如早上七點。這種不需要鬧鐘便可以在每天同一時間醒來的現象,被稱為生物鐘。

事實上,擁有良好生物鐘的人更容易入睡,也更容易在相應的時間醒來。而生物鐘不良的人,很難按照自己的期望在某個時間入睡或是醒來。他們入睡更困難,更容易失眠。

這一點極具啟發意義:我們應該把睡眠當作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認真對待。比如夜晚十一點睡覺,早上七點起床,當這種睡眠養成習慣後,你很容易入睡和起床。

為了保證良好睡眠,請把睡眠當作一份朝七晚十一無雙休的工作堅持下來。

4。睡覺前不進行亢奮性活動

根據心理學家對睡眠的研究,在睡眠的起始階段,人們處於淺睡狀態——肌肉放鬆,呼吸變得緩慢。

這意味著,如果你想進入睡眠,你的身體需要滿足一個條件:肌肉放鬆,呼吸變得緩慢。所以專家建議,睡覺前不要進行容易引起亢奮的活動,比如看恐怖片,刷短影片,或者喝咖啡。

相反,可以做一些有利於身體保持放鬆的事情,比如深呼吸、做一些簡單的鍛鍊等。

總結:熬夜不酷,睡個午覺挺酷,早睡早起更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