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古代朝廷六部,為何工部排在最後看看其他五部做的事,就明白了

秦王朝在確立皇帝尊號的同時,還總結了戰國以來各國的官僚制度,建立起一套適應於封建統一國家需要的中央政府機構。這便是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即奉常、廷尉、治粟內史、典客、郎中令、少府、衛尉、太僕、宗正。待到漢朝,延續了秦朝的一系列制度,只是漢景帝漢武帝為適應朝局變化更改了大量官名。

古代朝廷六部,為何工部排在最後看看其他五部做的事,就明白了

名字的更改並未影響到其職能,不過為了皇權的穩固,漢武帝后期開始更改職能。西漢、東漢、魏晉南北朝,原先的三公九卿制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一直到隋朝。隋朝建立後,將北周仿造周禮設立的官爵制度廢除,設立了以三省六部製為主體的中央官僚體系。

三省也就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也就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一共是二十四司,這套官制組織嚴密。那麼三省、六部的職能分別是什麼呢?在這六部之中,為什麼是工部排在最後?

古代朝廷六部,為何工部排在最後看看其他五部做的事,就明白了

三省

中書省作為正規的宰相機構,掌管制令決策,是中央最高權力機關。其長官中書令是制度規定的首席宰相,中書省不常設時,副長官中書侍郎便是首席宰相。南北朝、唐朝、宋朝時,中書舍人是中書省的實際長官,行使宰相權力。

門下省起先是宮內侍從官的辦事機構,後來才與中書省、尚書省三足鼎立。開始起到重要作用大概是從漢獻帝時期開始的,當時設立了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各六人,在皇帝左右省尚書事。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越來越重要,東晉以後皇帝頒發制度必須經過透過門下省。

古代朝廷六部,為何工部排在最後看看其他五部做的事,就明白了

尚書省的前身是尚書檯,尚書檯則是皇帝的秘書機關,當時負責主管文書、省閱奏章、傳達皇帝的命令。地位還是十分重要的,漢光武帝時期三公居高位,但實際權力已經轉移到尚書。後來權力太高被削弱,一直到與中書省、門下省三足鼎立。三省六部設立後,三省分別負責起草詔書、稽核詔書和執行政令,一定程度上起到防範個人專斷的作用。

古代朝廷六部,為何工部排在最後看看其他五部做的事,就明白了

六部

六部繼承的職務是原來秦漢時期本為九卿分掌,隋唐開始確定以六部為尚書省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說隋唐以後六部是歸在尚書省的。那麼這六部又都是幹嘛的?

吏部是管理文職官員的機關,它掌握著天下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不過唐朝前期將科考主試權轉給了禮部。

戶部掌管的是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響及一切財政事宜,也就是說登記戶口,官員辦專案要錢都得找戶部批。禮部掌管典禮事務與學校、科舉之事,這相當於是現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門的結合,全國的學校、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往來的事情全歸禮部管。

古代朝廷六部,為何工部排在最後看看其他五部做的事,就明白了

兵部如其名,主要管理武官的選授、全國軍衛、簡練等政令,說白了吏部掌管著文官各項大權,兵部就掌管著武官的各項大權。刑部負責的是全國刑罰政令以及稽核刑名的機構,也就是說,全國的大部分案件都由刑部管。法律也是透過刑部制定的,類似於現在的司法部和公檢法部門。看了以上五部的職責,再來看工部的職責,就明白為何是它排在最後了。

古代朝廷六部,為何工部排在最後看看其他五部做的事,就明白了

工部掌管的是全國工程事務的機關,執掌土木興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簡單來說就是,今天這個省要修一個什麼水利工程,這個省要辦一個官辦紡織等工業都得找工部稽核。皇帝要修個陵寢,修個宮廷也得找工部,這樣看來工部的職責其實並不簡單。可相對前面五部來說,權力還是比較輕的,畢竟只修工程。

但細看就會發現,工部其實一點也不能忽視,它關係到的都是社稷民生的大事。一個辦不好那是要出大事的,就比如說水利工程,加入說某個水利工程沒修得紮實。出點小事便塌了,那百姓便要遭殃了,再者不少工程關係著一個地方的發展。地方發展好了,國家才能欣欣向榮,可見工部時常被人忽視卻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