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此官名唐宋時極為尊貴,明朝時成了七品小官,清朝時索性就不用了

中書舍人是古代十分常見的一個官名,早在三國時期魏國就曾在中書省設中書通事舍人,其後的晉代及南北朝一直沿用。至梁代時,直稱中書舍人。隋、唐、兩宋時期,中書舍人成了中書省的要職,地位相當尊貴。其後的金、元兩朝不設改職。明朝中書舍人是皇帝的近臣。

此官名唐宋時極為尊貴,明朝時成了七品小官,清朝時索性就不用了

明朝的中書舍人之名始於洪武九年(1376年),開始時即洪武七年時設直省舍人,隸屬中書省,為從八品。洪武九年改名中書舍人,正七品。洪武十年,隸屬承敕監。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中書省自然也被裁撤,唯獨留下中書舍人一職。

建文時期,中書舍人改名為侍書,入文翰館,隸屬翰林院。明成祖即位,仍復舊制。中書舍人的官署設於午門之外,端門之內,與六科相聯,也就是中書科。

明朝的中書科是負責記錄、書寫誥敕的機構。凡遇大祀天地,有兩名中書舍人隨行供事;大朝會時,有四名中書舍人在奉天殿侍班;東宮節令朝賀,有兩名中書舍人在文華殿侍班;會試時,中書舍人負責收掌試卷;冊封宗室時,例由中書舍人充當副使。

此官名唐宋時極為尊貴,明朝時成了七品小官,清朝時索性就不用了

從以上這些具體事務中可以看出,明代的中書舍人其實就是皇帝身邊的近臣,與翰林、宮坊、尚寶司、六科同為侍從之臣,並不隸屬內閣和六部,說白了中書舍人就好比是皇帝的秘書,並無實權。

除了中書科中書舍人外,文華殿門東房、武英殿門西房還另設中書舍人分直,無定員。直文華殿東房中書舍人的主要職掌是奉旨書寫書籍等項。直武英殿西房中書舍人的主要職掌是奉旨撰寫冊寶、圖書等項。

內閣初設時人員結果較為簡單,其下不設屬官,凡是詔、冊、制、誥等官方文書均出自大學士之手。而所有書寫則都是中書舍人經辦。宣德年間,文淵閣專設西房為中書舍人的當班處,而東房為諸學士所居。正統後,西房稱制誥房,東房稱誥敕房,均設中書舍人。

此官名唐宋時極為尊貴,明朝時成了七品小官,清朝時索性就不用了

這兩房的中書舍人都是內閣的屬下,自稱“文淵閣書辦”或“內閣書辦”,可參與寫票。中書科、直兩殿、直兩房中書舍人相比較,中書科中書舍人地位最高。成化前,直武英殿中書舍人和直文華殿中書舍人地位低下,以後隨著內閣地位的提升有所改觀。

中書科中書舍人入仕門檻較高,非進士出身不能勝任,而且要經過吏部選用方可出任,其升遷也相對較快,可得科道部屬。而兩殿、兩房的中書舍人,不一定非要是進士出身,也不必經吏部選任,可以從監生、生儒、布衣能書者中選用。不過這些中書舍人不得升遷科道部屬。

此官名唐宋時極為尊貴,明朝時成了七品小官,清朝時索性就不用了

總體說來,明代的中書舍人不過是個書辦,並無多大權力,所有一切事物必須奉命,在政治上處於被動地位,雖然他們也是近侍之臣,但是在中樞機構中很難發揮作用。

到了清代時,中書舍人這個官職已經不復存在了,而是叫中書,對於任職要求也進一步降低,只是在貢生、廕生中擇優選用。至於我們所熟知的內閣中書又完全是另一個概念,按清制,內閣中書一職雖然品級不高,可一般情況下都是新科進士出任,當然也有很多滿洲八旗子弟充任。

此官名唐宋時極為尊貴,明朝時成了七品小官,清朝時索性就不用了

中書舍人從它誕生之初一直到被取締,其地位經過了一個從低到高,再從高到底的過程,其巔峰時期是在唐、宋兩代,到了明代時已經是個微末小吏了。因此,想要了解中書舍人這個官職就必須放在不同時代背景中去進行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