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樊噲戰功不顯,史記中卻光輝燦爛,是後人和司馬遷有交情嗎?

我們在讀《史記》時,有一個人的形象非常鮮明,雖是一介武夫,但言行和事蹟與他的身份又格格不入,那便是樊噲。難道司馬遷和樊噲的後人有交情或是親戚?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看《史記》對樊噲的記載有哪些值得推敲和疑惑的地方?

樊噲戰功不顯,史記中卻光輝燦爛,是後人和司馬遷有交情嗎?

一、力勸劉邦還軍霸上

劉邦的軍隊進入咸陽後,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眼花繚亂,很多將領和士兵都跑到有錢的官府搶錢去了,就連劉邦也被咸陽的富麗堂皇給鎮住了。一個在秦朝官都算不上的泗水亭長,抵擋不住眼前的誘惑,還有那後宮眾多的佳麗,所以他要夜宿秦宮。《史記》記載,首先是樊噲來勸阻劉邦,不能這樣做,勸說他帶著軍隊離開咸陽,住到霸上。當然,樊噲是個賣狗肉的,講不出道理,沒有張良會講道理。我們可能有疑惑,盧綰與劉邦的關係比樊噲還鐵,他去哪了?夏侯嬰去哪了?

樊噲戰功不顯,史記中卻光輝燦爛,是後人和司馬遷有交情嗎?

二、高光時刻——鴻門宴

《史記》記載的鴻門宴章節,樊噲的表現應該是大於在場的其他人。我們重新溫故一下有關樊噲的表現,因大家比較熟悉,其他不再描述,只說一下樊噲對項羽講的那番話。項羽問樊噲還能否喝酒,樊噲說:“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怕甚!”樊噲終於抓住機會,把剛才劉邦的解釋又重新說了一遍但這話從一介武夫的口中講出來,味道就不一樣了,樊噲繼續說道:“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要殺盡,用刑要用重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他。楚懷王和大家提前約定說‘先攻破秦地進入咸陽的做關中王’,現在沛公先進入咸陽,卻絲毫利益不敢接近,封閉宮室,回軍霸上,就等著大王到來。為了防止意外事情發生,所以才遣將守關,沒想到項王你不僅沒有封侯賞賜沛公,卻還聽信閒言細語,要殺他。這跟暴秦有什麼區別,我認為您這樣做,不可取。”這番話一說,項羽都不好意思了,無法反對,只能說:“坐,坐,壯士趕緊坐。”

鴻門宴片段,樊噲對項羽說得那段話,不像賣狗肉的樊噲能講出來的,《史記》也沒有講到是其他人教給樊噲的。

樊噲戰功不顯,史記中卻光輝燦爛,是後人和司馬遷有交情嗎?

三、樊噲軍功記載非常詳細

樊噲攻濮陽時第一個登城,斬首二十三級;攻打城陽,又是率先登城,同時打敗了秦將李由的軍隊,斬敵首十六級;在成武,斬敵首十四級,俘虜十一人,被賜爵五大夫;攻開啟封,英勇殺敵,率先登城,殺死一個偵察兵的頭目,斬敵首六十八級,俘虜二十七人;攻宛陵時率先登城,斬首八級,俘虜四十四人;向西攻酈縣,樊噲擊退敵軍,斬首二十四級,俘虜四十人;進軍武關,殺秦都尉一人,斬首十級,俘虜一百四十六人,收降卒兩千九百人。

對比一下,司馬遷記載其他人的事情,就沒有如此的詳細,可能大家心中有很多問號。

其實這都是我們對司馬遷的誤會,司馬遷和他的父親,治學態度非常嚴謹,對於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很少記載,就是因為沒有依據。

樊噲戰功不顯,史記中卻光輝燦爛,是後人和司馬遷有交情嗎?

司馬遷編寫《史記》主要取材於三個方面,一是先秦和西漢初期的可靠典籍;二是當時國家的機密檔案和文獻;三是司馬遷對他們後人的訪談。我們現在寫人物傳記都採用他的套路。

對於樊噲的事蹟,首先司馬遷訪談了他的後人樊他廣。為了得到第一手資料,司馬遷去了沛縣。樊他廣是他孫子,肯定對樊噲的事蹟比較熟悉,告訴了司馬遷。所以在寫《史記》時,司馬遷就採用了這些資料,當然這裡面也許有樊他廣誇張的地方。

樊噲戰功不顯,史記中卻光輝燦爛,是後人和司馬遷有交情嗎?

對於《史記》中記載的樊噲殺敵的數字,司馬遷的職位方便他查閱朝廷的文獻資料,這些記錄都沒有水分。因為當時劉邦分封諸侯的時候是按照軍功來的,當時劉邦把蕭何放在第一,是遭到大臣的反對的,就因為蕭何只管理大後方,殺敵的軍功不如別人。

雖然司馬遷採訪過樊噲的後人,但治學嚴謹的他不會誇大事實來記載樊噲的,這也是《史記》最難能可貴之處。司馬遷寫《史記》的基本原則,是每件事每個人都要有所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