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2600多年前晉文公重耳的逃亡與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首一開始就以驢子隊馱著袋子、運載木炭,象徵寒食禁火後的薪傳,以轎子上插著柳條雜花點出清明時節之主題。

2600多年前晉文公重耳的逃亡與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五個節氣,在每年的太陽到達黃經十五度時即為清明。清明前後,氣候逐漸轉暖,冰雪消融,草木青青,清潔明淨的春季風光將代替了草木枯黃、滿目蕭條的寒冬景象。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

古人根據天道執行制定了二十四節氣,以順天地之變、與天地合德。古時候的農民們將所有的農事活動,都按照曆法節氣來安排行事,所謂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都不失其時,則五穀不絕,道理就在於此。節,是用竹節作比喻,分莖長葉的地方,也是關鍵轉折的時刻,節與節之間自成體系又彼此連為一個整體。氣,乃天地之氣。氣是根據時間在運轉的,氣象萬千卻是無形的,一般人不能夠看到氣的執行,那麼據此對應太陽的位置在一年中定出二十四個點,每一個點對應一個節氣,現在用這個點所在的那一天來代指節氣。中國傳統社會的人們從種莊稼到一切作息都遵照曆法節氣、天地之道。

2600多年前晉文公重耳的逃亡與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是一個美好的季節。天地清明時,清潔明淨的春季風光會代替了草木枯黃、蕭條的寒冬景象。形聲字“清”從水青聲,青是東方的代指,代表東方的天神。照臨四方曰“明”。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演變成民間節日的節氣。重耳逃亡

在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大公子重耳受奸臣陷害,於大臣介子推(亦作介之推)的保護下流亡國外。有一次幾天日夜沒吃,重耳餓得無力走動。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一塊肉,用火烤後送給重耳。重耳感動地說:“你這樣待我,日後我如何報答你呢?”介子推說:“我不求報答,但願你治理國家,做一個清明的國君。”“清明”對民眾將是如沐春風、可脫離寒冬的苦境。

2600多年前晉文公重耳的逃亡與清明節的由來!

重耳流亡十九年,終於回國成為晉國的國君,就是晉文公。他封賞流亡時期跟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介子推已經揹著老母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

於是,晉文公便讓御林軍上綿山去搜索,但是沒有找到。有人出了個放火燒山的主意說: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就會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死了。晉文公哭拜一陣,要安葬遺體時,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洞,洞裡一片衣襟,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為紀念介子推,令全國百姓禁火三天,將這一天定做“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群臣先在綿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有如看見了介子推,於是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之後,晉文公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