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自古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看包拯是如何打破潛規則的

自古以來,人們都稱包拯為青天大老爺,是剛正不阿、為民請命的化身。俗話說得好:自古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但那樣如此汙濁的社會環境中,包拯又是如何成為百姓心中鐵面無私的青天大老爺的呢?且看下文詳解:

自古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看包拯是如何打破潛規則的

包拯認為,要嚴明賞罰,做到任人為公,還必須“以正克左右”開始。對於那些胡作非為的大臣,不管皇親國戚,都決不能手軟。

他說:“亦惟先正克左右”。未有左右正而百官枉者也。”朝內外之臣僚,其有??“老懦貪殘,苛刻奸佞”,不適合所擔任之政府職務者,不管官職有多大,都應以時廢退;應當選溫良淳厚之士,置之於位,使海內昭然知本朝之所貴。

只有這樣,才能災異消於上,禍難息於下,五緯循軌,四時和順,召天地之脅氣,致邦家於永寧……。

張堯佐為宋仁宗寵妃張貴妃的伯父,不學無術,為非作歹,不得人心。他倚仗裙帶關係,陰謀奪取三司史(管全國財政稅收的官)這個重要職務。包拯據理反對,再三上疏彈劾,與仁宗爭論到音吐憤激,唾濺帝面的程度,終於罷掉了張堯佐的這一職務。

自古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看包拯是如何打破潛規則的

在經濟上,包拯力主壓縮開支,主張不能苛剝平民。當時有一種政策,國家需要的物資由政府向城鎮百姓強行購買,價格比市場價格低。這就成了剝削平民百姓的一種手段,包拯對此堅決反對。

他列舉陝西強購軍用物資的危害,“前後人戶破蕩家產不少”,因而要求廢除這種辦法。他建議,國家急需物資應該“置場收買”,以公平的價格自由收購。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減輕百姓負擔,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商品生產。

他在任京東、陝西、河北轉運使(相當於省的財政、監察等行政事務的官職)期間,十分重視體察民情,要求朝廷讓百姓休養生息,安居樂業。

在任戶部副使期間,他曾往河北解決軍糧問題,又到陝西解決運城(今屬山西)鹽業問題。在河北,他奏請把養馬的田地還給地方和農民。

在運城,他改革鹽稅法令,使食鹽的生產與銷售,由原來官方壟斷,改革為允許商人買賣。這一改革不僅解除了百姓為政府搬運官鹽之苦,而且有利於食鹽流通。

自古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看包拯是如何打破潛規則的

包拯還主張方田均稅,即丈量地主豪強的土地,防止他們漏稅和逃役;還鼓勵民間採礦鍊鐵等等。可見其政治經濟思想和主張,全在利國利民;作為清官,他時刻恪守著“愛民如子”的原則。在他的思想意識中,忠君利國愛民,是完全一致的。

在封建社會里,封建統治階級中有遠見的官僚士大夫,都能認識到,對於人民群眾應當保護,決不能橫徵暴斂,更不能無法無天,任意欺壓,否則,就要走向反面,動搖甚至摧毀封建王朝的統治。

因而,從根本上說,暴政顯然不如仁政。包拯就是這樣的人。?包拯從宋王朝的長治久安出發,主張愛民,所謂愛民,就是要使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權力有所保障,這就需要嚴明法紀。所以,作為清官,包拯遵循的另一條原則就是執法如山,具體表現為三個特點:一是不畏權貴;二是與民做主,為民申冤;三是不徇私情。

不怕權貴,敢“捅馬蜂窩”,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容易的事。北宋時期,官僚、貴族、豪紳、惡霸透過既得利益的繩索連線在一起,盤根錯節,沆瀣一氣。要衝破這個龐大的關係網路,談何容易。但包拯卻迎難而上,置身家性命於不顧,向達官貴人發起挑戰,使得“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

自古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看包拯是如何打破潛規則的

汴京城有一條惠民河,河的兩岸的住戶既有平民,也有達官貴人。包拯任開封府尹時,天下大雨,?河水氾濫成災,使許多平民無家可歸。

成災的原因不在河道淤塞,而在達官貴人在河上築起了堤壩,將壩內的水面據為己有,種花養魚,並且同自己的住宅連成了一片,成了他們的水上花園。要疏通河道,消弭水災,就得將這些堤壩挖掉,毀掉水上花園,而這樣做,既得利益的特權階層是決不答應的。

包拯硬是不信邪。他畫了地圖,拿了有關證據,下令將所有的花園和堤壩一起拆毀。?有人自持權大位顯,告到皇帝那裡。包拯拿出證據,證明他們非法建造水上花園。宋仁宗也就不好再替皇親國戚們講話,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了了之。

自古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看包拯是如何打破潛規則的

包拯不畏權勢,敢碰硬,還表現在他對待黑社會中的地痞、流氓、無賴等一類惹不起的社會渣滓的態度上。這一類人雖無權,但有勢,同樣危害社會和人民。對這樣的社會渣滓,包拯也毫不手軟。

有一次,汴京的一條街上發生了火災,有些無賴竟然耍弄起包拯來。他們故意追到包拯面前問包拯:救火是到甜水巷取水,還是到苦水巷取水?包拯一看是一些地痞流氓想來破壞救火工作,便馬上下令把他們統統殺了。

在天長縣時,包拯還處理過一件偷牛案。有一次,一個無賴將農家的牛舌割了;農民告到包拯那裡,包拯讓那位農民回家把牛殺了。宋代法律規定,擅殺耕牛是犯法的。農民殺了耕牛後,那個無賴立即告到官府。包拯大怒,立即審問無賴為什麼把人家的牛舌割了,無賴暗自吃驚:你怎麼知道是我做的?驚懼之下,只得招供。其實包拯是經過推理作出的判斷:殺人耕牛,是要藉以害人,既然被害者犯法,害人者一定會乘機告狀,包拯叫農民殺牛,目的就是引誘割牛:舌者前來告狀。

自古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看包拯是如何打破潛規則的

在宋代,雖然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條文,但普通百姓要想告狀,還是難於上青天。因為普通百姓告狀,不但手續繁多,而且根本見不到政府官員的面。所以老百姓依然是有冤無處申,有苦無處訴。這就給官吏豪強貪贓枉法開了方便之門。

針對這種情況,包拯在開封府任職時,作出了新的規定:大開正門,凡是告狀的,無論什麼人,都可以進去直接見官,面陳案情,任何人不得阻攔刁難。這就使老百姓有了申冤的機會。這一改革在中國法律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由此也可以看出包拯對百姓疾苦的關心和對他們政治權利的尊重。

自古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看包拯是如何打破潛規則的

包拯執法,不僅不阿貴,而且不徇私,就是家人、親朋、老鄉,也一律不給面子。他在家鄉廬州府任職時,他的堂舅父貪贓枉法,被人告發,包拯立即派人把堂舅父捉拿歸案,依法量刑,照樣打板子。由於包拯執法不徇私情,不開後門,任何人都難以從他那裡打通關節,所以當時民間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關節不到,有閻羅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