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河北發現明朝聖旨,傳了19代總共570年,到底該不該上交?更多標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嬴政

在古代,皇帝擁有我們想象不到的權力,他們不僅僅可以一句話掌握人的生死,更一句話收集天下奇珍異寶。在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更是有“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謂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的描述,可見,在皇家,那滔天的富貴只有想不到,沒有皇帝享不到。

紫禁城更是位於北京的中心,按照禮制和陰陽五行學說來打造,就是為了體現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由此可見,古代皇帝真的有很大的權威。不僅僅是這些“大件兒”體現皇帝的權威,還有數不清的“小件兒”體現皇帝的“九五之尊”之身份。比如代表皇帝旨意的聖旨。

河北發現明朝聖旨,傳了19代總共570年,到底該不該上交?更多標

聖旨為何不易儲存

聖旨的材料一般是絲綢,絹帛,這些材料決定了聖旨的不易儲存的性質。現在流傳的聖旨大多是存在於清朝的中後期。因為聖旨本身在那個年代就非常有價值,現在隨便拿出一個真的聖旨都可以作為國家級文物。為什麼現存的聖旨會很少呢?其一是因為不易儲存。其二多是因為時局動盪,如果被發現身上帶有前朝的聖旨會被直接視為叛逆,招來抄家之禍。其三是因為聖旨可傳達的範圍很小,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擁有。

河北發現明朝聖旨,傳了19代總共570年,到底該不該上交?更多標

聖旨一般都是一份兩式。一份交給官員儲存,一份放在皇家作為存檔。一般在改朝換代或者新帝上位的時候,聖旨會被銷燬。畢竟皇帝只能有一位,至尊只能有一位。所以導致現在流傳下來的聖旨很少。

河北發現明朝聖旨,傳了19代總共570年,到底該不該上交?更多標

因為聖旨代表很大的殊榮,因此聖旨一般會列入陪葬品。這樣就更不利於聖旨的儲存。

聖旨的價值

聖旨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它的做工,不論是上面的材質還是圖案都會特別考究,更在於它的內容。這些內容對於歷史學家來說有很大的價值,可以用於填補我們歷史方面的空白。

一道聖旨憑空出現

2017年,河北省邢臺市出現了一道罕見的聖旨。據它的持有人說,這聖旨是他的傳家寶。根據查閱族譜和史料,可以得知,聖旨是發給郭氏家族的郭的的。他在明朝時候是一位官員,因為為官清廉,被特意頒發了這一道聖旨。也因此,這聖旨也就被家族保留下來。據郭老漢說,這道聖旨已經傳了19代了,距今更是有570年。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有一個10年浩劫在中間。很難想象這一家人是怎麼將聖旨儲存下來的,但是他們做到了。

因為這件事太過轟動,在專家的要求下,郭老漢還是去了當地文物部門對聖旨進行鑑定。這道聖旨的材質是青黃絹本,長1。9米,寬31釐米,開端紋著“奉天誥命”四個字。落款在正統十二年,蓋有皇帝的印章。專家經過反覆檢查,確認這是明朝時期頒發的聖旨,是真跡。而且是難得一見的國寶級文物。

河北發現明朝聖旨,傳了19代總共570年,到底該不該上交?更多標

專家稱,這聖旨不是頒給郭,而是給郭父親郭士賢的。這種情況在明朝叫推恩封贈。如果官員有功,朝廷會給官員的父母和官員一起進行嘉獎。朝廷以這樣的方式來增加受封者的榮耀。不僅賞個人,也會賞賜父母教子有方。

專家請求上交

在對聖旨進行鑑定後,專家對郭老漢的家進行了檢視。他們認為郭老漢的家裡不適合儲存這麼珍貴的聖旨,雖然郭老漢已經將聖旨裱了起來,專家還是苦口婆心勸說郭老漢將聖旨上交博物館。但是郭老漢委婉且堅定地拒絕了專家的請求,郭老漢稱這聖旨是自己的傳家寶,將來還要傳給子孫後代。

河北發現明朝聖旨,傳了19代總共570年,到底該不該上交?更多標

聖旨的去向

最後,這道聖旨被郭老漢掛在家裡,繼續作為郭家的傳家寶。但是這件事卻產生了一件爭議,聖旨究竟歸誰?既然是郭家的傳家之物,郭老漢不願意上交國家也是情理之中。但是上交後對於聖旨的儲存,防盜等方面的條件確實更好。而且給了國家會有更多人見到這道聖旨。但是畢竟聖旨的初代持有者是希望它一直留在郭家,祖輩之命不可違。

河北發現明朝聖旨,傳了19代總共570年,到底該不該上交?更多標

你認為這道聖旨該歸於哪方?

文 | 國學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