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古人為防盜墓,想了一個最簡單辦法,以至於很多名人墓至今沒找到

盜墓,是進入他人墳墓,作出不問自取的行為,這樣的社會現象自古就沒停止過。關於盜墓的影視劇,相信大家看過不少,在很多劇情片段中你會發現,比較神秘尊貴的帝王墓,總是虛虛實實,陷阱不斷,暗藏玄機。當然,有些影視劇是為了節目效果,特意做了誇張的演繹,與真實情況還是有所差距的。

古人為防盜墓,想了一個最簡單辦法,以至於很多名人墓至今沒找到

不過,歷史上的帝王墓確實神秘莫測,充滿玄機,比如: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就是為了防止盜墓者盜墓採取的手段。而且,朱元璋下葬時,也使用了很多反盜墓的手段,其中之一,便是十三城門同時出棺。泉州民間也曾傳說,施琅將軍共有7處“虛墓”,分別位於泉州的幾個古城門口。

歷史上關於曹操、朱元璋、施琅將軍這樣的下葬手段,統稱其為“虛冢”,屬於秘葬方式之一。所謂“虛冢”,通俗一點來說,就是製造一些假的墓穴,把屍體真正的下葬地點隱藏起來,以至於,讓人摸不清真實的墓葬地,從而實現不被他人發現的目的。

然而,歷史上有名的虛冢,還得是孔子的墓地。在某個瘋狂的年代,孔墓被用雷管和炸藥開啟,但是,奇怪的是裡面什麼也沒發現。他們不甘心一直挖到墓底,也沒有看到孔子的蹤影,除了黃土還是黃土。所以,也有說法,在孔子死後,他的弟子們為孔子製造了五座虛墓。

從歷史記載來看,孔子的五座虛墓都建立於孔墳的西側用石頭砌成,當然,這樣做也是為了防止他人來盜倔。

古人為防盜墓,想了一個最簡單辦法,以至於很多名人墓至今沒找到

那麼,孔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因為,當時孔子的學說思想屬於諸子百家中的一種,並不是所有人都贊成的,而且,反對他的人也有很多,所以說,弟子們為他製造虛墓,也是情理之中。因此,從這一情形來看的話,盜墓在孔子生活的那一時期,就已經成為了非常普遍的現象。

那麼,為了防止有更多盜墓情況的發生,後來的人們在下葬時,都會採取一些反盜墓手段。而虛冢,就是最常用的一種方式。東晉以後的十六國時期,後趙的始主石勒所統治的國家,是十六國中最強盛的,因此,在下葬方面也是十分的講究。

當了十幾年皇帝的他,在某天病死後,讓人採取了虛冢的手段處理後事,並且,在夜間偷偷下葬。據當時人們說,夜裡從城裡陸續抬出了十多具棺材,其中,多數裝的是一些雜物器具,用來迷惑他人。其實,在此之前,石勒下葬自己母親的時候,也採取了同樣的一種方式。

對於當時來說,這的確是一種高明的手段。

古人為防盜墓,想了一個最簡單辦法,以至於很多名人墓至今沒找到

石勒的葬事和曹操大同小異,用障眼法低調下葬。在秘葬施行的同時,也施行薄葬,並沒有任何金銀珠寶陪葬。

不但如此,哪怕是葬禮都是簡單處理,連官員們都不準參加,這也是為了防止他人有所歹念。後來,朱元璋下葬時,也是不允許自己的皇子、皇孫們前去參加的。對於這種現象,是否是受到了石勒的影響,我們不得而知。不過,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自己墓穴的安寧,防止盜墓。

在石勒死後,本應是其子石弘掌管朝政,反而被侄子石虎奪得皇位,後遷都鄴城。在石虎死後,公之於眾的則是葬於顯原陵,其實,這只是一個虛陵。話說,前燕皇帝慕容俊,某天晚上夢見石虎咬自己,內心憤恨,便下令挖掘石虎的陵墓,以此洩憤。但是,挖開顯原陵並沒有石虎的屍骨存在,於是,重金懸賞知情者,最終,不僅找到了石虎屍骨真正下葬的地方,還把石虎的屍骨扔到了漳水裡。

後來,前燕滅亡後,人們才把石虎的屍體重新撈起收葬了。

古人為防盜墓,想了一個最簡單辦法,以至於很多名人墓至今沒找到

中國的盜墓史,讓人驚訝不已。

據歷史記載,第一波高潮發生在漢末,那時候的漢陵被猖狂的盜墓者肆意破壞。所以說,魏晉南北朝以後,“虛葬”這種以假亂真的下葬方式,便普遍的流行開來。傳說,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在他病死後便設下了很多疑冢,定軍山下就有一個諸葛亮的疑冢。

因為,這裡是諸葛亮生前多次出兵北伐的根據地,而且,還在此推演八陣圖,所以,這裡得名定軍山。之後,諸葛亮在臨終前,曾對外宣稱:要在定軍山下葬。在世人眼裡,都認為諸葛亮不會把自己的墓地公之於眾,所以,定軍山下的墓地並不是他的真冢,反而把目光轉向了定軍山的西北角。

在那裡,也有一個諸葛亮的武候墓,如果認為這個是真的,那你就錯了,這其實也是一個疑冢。據說,只是一個他的衣冠冢,真身並不在此。從這些個傳說中,得出的結論是:古人做事情,其事情的真相往往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古人為防盜墓,想了一個最簡單辦法,以至於很多名人墓至今沒找到

其實,不僅僅是漢人這樣做,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也有這樣的行為,把屍身潛埋,不讓世人知曉。

比如:鮮卑族,他們的下葬方式,就是把死者的屍體潛埋到一個無人知曉的地方,並且,不做任何明顯的標記。至於葬送的話,會安排一個虛假的棺柩,將它下葬後設立墓冢,並在周圍將各種編織的車馬器材燒了來葬送死者。這一時期,就是透過這樣的手段,才使得很多大型墓地至今都沒有被發現。

其實,所謂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古代的帝王們為了防止陵墓被盜真是費勁了心機,實屬不易。

參考資料:

【《公羊傳》、《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第一》、《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明史·太祖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