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孩子總是無端撒氣,作為爸媽,哪裡做錯了呢?

許多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反映這樣一個問題:

“我的孩子不尊重我。”

年齡小的孩子,一個不高興就對父母撒氣、發脾氣、甚至拳腳相加;

大一點的孩子,父母跟他說話常常被無視、回懟,溝通困難;

經常對父母冷漠、頂嘴、吵架;對父母講的道理、建議不屑一顧……

這讓許多家長著實委屈:

“我這麼愛孩子,為他付出那麼多,為什麼還換不來孩子對我基本的尊重?”

其實,問題不在孩子身上,恰恰出在父母身上。

孩子總是無端撒氣,作為爸媽,哪裡做錯了呢?

每個孩子一生下來,都是深愛著父母、尊重、信任著父母的。

之所以會變得不尊重父母,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和不被孩子認可的一言一行導致的結果,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教育的失敗。

什麼樣的父母,會讓孩子越來越不尊重呢?

無原則溺愛孩子的父母

有一種父母,是能夠把心都掏給孩子,卻換不來孩子的尊重。

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沒有規矩來規範孩子的言行,給孩子各種特殊待遇,傾盡所有給孩子創造快樂、舒適、沒有一點不適的環境。

最終,孩子地位越來越高,父母卻越來越卑微。

這樣一種溺愛和過度保護,不會讓孩子記得父母的愛和付出,而是認為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可以呼風喚雨;想要什麼必須有什麼,否則就是別人的錯。

這類孩子,大都自私霸道,心中沒有他人,又怎麼可能會尊重別人。

孩子總是無端撒氣,作為爸媽,哪裡做錯了呢?

曾看過這樣的新聞:

江蘇一個12歲的小男孩,弄壞了茶館裡的物品,想讓媽媽替他償還,媽媽說了他兩句,孩子當場就對媽媽動起手來,當眾死死掐住媽媽的脖子。一個10歲左右的男孩在大街上暴打奶奶,他用腿壓著奶奶的頭,用腳直接踹奶奶的頭和臉,面對路人的責也是相當不屑,甚至破口大罵。而令人氣憤的是,這個奶奶沒有說一句話,甚至還護著孫子。

父母需要明確,過度的愛,會造成孩子人格的不健全和性格缺陷,對孩子自身成長是一種傷害。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願望得不到滿足的情況,從中體會到失望感和挫折感,這是他必須經歷的一個環節。

家長不能因為捨不得孩子難過、受挫而無條件滿足他的任何需求,應當引導孩子在挫折中學習、認識和調節情緒,讓孩子漸漸明白自己並非無所不能、可以隨心所欲。

在一些事情上,有必要建立和善而堅定的規矩,讓孩子心中有是非觀、行為有界限。

孩子會在這樣的過程中,打破嬰兒期的“全能自戀”感,走向人格的健全與成熟。

他也會慢慢了解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明白別人對自己的付出不是理所當然的,逐漸發展出同理心,懂得尊重他人,學會珍惜、感恩和回饋愛。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

很多做父母的,沒有意識到孩子是一個和自己同樣平等、獨立的個體,覺得孩子是自己的私人物品,可以任由自己安排、想怎麼對待就怎麼對待。

孩子總是無端撒氣,作為爸媽,哪裡做錯了呢?

這是在思想觀念上就走入了誤區。

在這種認知下,很容易出現一些錯誤的教育方式。

忽視、否定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對孩子的需求不重視,不滿足;

嘲諷、打擊、隨意語言攻擊、打罵孩子;

承諾孩子的事情說話不算話、出爾反爾;

不能認真地傾聽和回答孩子說的話,敷衍、不耐煩;

包辦孩子的一切,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控制孩子……

很顯然,這些方式都違背了孩子自尊、自主、獨立的需求,這也是一個健康獨立的人格發展最基本的需求。

尊重是相互的,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缺少對孩子的尊重,親子關係差,孩子必然也不會尊重父母。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發現許多孩子到了青春期,明顯變得愛頂撞父母、不把父母放在眼裡,甚至動手。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在那個年齡段,自我意識增強,心理上渴望獨立和更多自由空間、思想上又經常陷入迷惘。

當家長不瞭解孩子的這些心理特點時,就會覺得孩子沒有以前聽話,總是故意跟自己“作對”。

如果這時家長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好好地和孩子交流、理解他,還是簡單粗暴地用父母的權威

“鎮壓”孩子,那麼親子之間矛盾只會越來越多、距離越來越遠。

於是父母失去了孩子的尊重和信任,教育就隨之失去效用。

不管孩子在哪個階段,最需要的都是父母的尊重、接納、理解和欣賞。

當父母發現孩子不尊重自己的時候,恰恰是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學會尊重孩子的時候。

把孩子看做一個平等獨立的個體來對待,懂得傾聽孩子的感受、理解他的情緒和想法;

認真、有耐心地聽他說話並積極迴應,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更瞭解孩子;

不管發生什麼,好好地和孩子溝通,控制好自己情緒,不隨意辱罵、責罰孩子;

不控制孩子,安全和原則範圍內允許孩子自己做選擇和決定,隨著年齡的成長適當放手,給他足夠的成長空間。

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的父母

還記得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在作文中寫道:

“我媽媽什麼事也做不好,一天到晚光知道玩兒,還天天叫累。和我一起玩的同學,小青的媽媽會開車,她不會;小林的媽媽會陪著小林一起打乒乓球,她不會……我覺得我的媽媽就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

小小年紀的孩子,會說出這樣的話,嫌棄父母,固然是存在問題的。

但作為家長,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給孩子做一個正面的榜樣?有沒有過好自己的生活?有沒有在努力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

孩子總是無端撒氣,作為爸媽,哪裡做錯了呢?

莫言曾說:

“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這種教育有言傳有身教,甚至我覺得身教重於言傳。你生活在這個家庭裡面,你的長輩,你的親人,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工作、對待他人,我想會對孩子產生非常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然而很多家長,總是用雙重標準來要求孩子和自己:

孩子不許看電視玩手機,自己卻天天追劇打遊戲刷短影片;

孩子必須早睡早起,自己卻可以熬夜睡到日上三竿;

孩子要愛閱讀愛看書,自己卻從來不摸書不學習……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卻理直氣壯地要求孩子,必然是不能讓孩子信服的,教育效果會大打折扣。

還有一些家長,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未完成的心願,非要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去完成:

自己小時候沒條件學樂器,就讓孩子苦練鋼琴、舞蹈,多才多藝;自己學習不好,就整天逼著孩子考第一考名校……

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做的事情卻不符合邏輯,經不起推敲。

我想,真正能夠贏得孩子尊重和信任的父母,一定是努力做好自己,用一言一行給孩子帶來積極的影響,可以在關鍵時刻給孩子有效指導。

有了孩子之後,不代表家長就可以把自己人生未完成的課題,都安放在孩子身上,或者交由孩子去完成,那是不對的,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課題。

有了孩子,家長更加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斷努力提升自我、經營好生活,給孩子傳遞勤勞、積極向上、堅強、不放棄等優秀的品質,而不是散漫、懶惰、消極、愛抱怨。

誠如李安導演所說:

孩子總是無端撒氣,作為爸媽,哪裡做錯了呢?

“我做了父親,做了人家的先生,並不代表說,我就很自然地可以得到他們的尊敬,你每天還是要來賺他們的尊敬,這個是讓我不懈怠的一個原因。”

教育是大作文的堅持,與您一起關注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