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觀點】鄭新業:雙碳不是免費的

本文大約

1800

字,讀完約

4

分鐘

【觀點】鄭新業:雙碳不是免費的

要降低碳排放,所採取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化石能源的排放標準,購買綠電等措施,背後都意味著一件事:雙碳不是免費的,要告訴大家,想要減碳,需要多花錢。

本文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兼院長鄭新業在“碳中和高峰論壇暨中國上市公司碳排放榜單釋出會”上的發言整理內容,文章來源於“財經十一人”

【觀點】鄭新業:雙碳不是免費的

“我們想要減碳,需要多花錢”, 在“碳中和高峰論壇暨中國上市公司碳排放榜單釋出會”上,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鄭新業在發言中表示。

鄭新業表示,要降低碳排放,所採取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化石能源的排放標準,購買綠電等措施,背後都意味著一件事:

雙碳不是免費的,要告訴大家,想要減碳,需要多花錢。

但另一方面,也要明明白白說明減碳的收益在哪。在鄭新業看來,碳減排存在收益不對稱的問題,即企業透過減排讓世界變得更好,但沒辦法向全世界收費,這和製造出售產品不一樣,很難確權,從而很難匹配成本和收益,也使得金融工具設計比較麻煩。

進一步的,對於國家而言,鄭新業認為,

減碳以降汙

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其團隊此前的研究表明,中國每減少一噸二氧化碳,短期可以產生1。7美元二氧化硫減排的收益。長期可以產生30美元的二氧化硫減排收益。因此,減碳與降汙有協同效應,而且是前者在先,對於受汙染問題負面衝擊的發展中國家而言,這是實實在在的紅利。

關於碳排放,鄭新業提醒的另一個問題是

存量比流量更重要

。他認為,碳排放具有時空無關性,歷史的碳排放和今天的排放對氣候變化負面影響是一樣的,流量重要,存量更重要,當前的氣候變化也是存量引起的。但現在世界上主要是談流量,不談存量,應該說《京都議定書》之後的各種議定書中都關心流量不太關心存量。

在當下的資源稟賦下,碳排放權與發展權仍然密切相關。

“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角度,增量碳排放權要留給不發達國家,還有很多國家缺電,他們有發展的權益”,鄭新業表示。他認為,發達國家已經佔據了大量的碳排放空間,後進國家沒有空間了,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發展中國家應該怎麼辦。

對此,鄭新業建議,亞投行、世界銀行等金融機構應該參考如蘋果公司在碳中和上的舉措,去

購買可再生能源的額度,以多邊機構專案制的形式來推進碳中和。

具體而言,對於缺電的不發達國家,洲際發展銀行應該繼續支援其投資火電,促進基礎設施發展,同時去購買更多可再生能源,實現專案的碳中和,這樣可以兼顧二氧化碳排放問題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問題。

具體到國內,類似的問題在不同省份之間也存在。鄭新業指出,

不同省份存在差異,要因地制宜推進,不能整體對待,誰的GDP高,誰承擔的減排責任就越重,因為其收益也越大。

此外,河北、河南、山西、四川等省份正處於經濟爬坡階段,面臨的發展權和排放權問題更為突出。

對於碳排放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鄭新業強調措施不能激進,

不能影響企業的競爭力,

如果企業競爭力急劇下滑,也將打擊碳事業。

在具體機制上,鄭新業建議

提高碳稅,降低增值稅稅率,倡導將增值稅稅率降到10%。

“這樣碳稅收入上升,增值稅收入下降,可以緩和企業本身受到的碳衝擊”,鄭新業表示。

隨著技術進步,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成本不斷下降,是支援能源轉型的重要基礎。不過鄭新業也提醒,

可再生能源名義裝機提高,有效裝機仍然偏低,並且比例升高之後,對系統帶來的匹配成本、平衡成本、電網成本所導致的系統成本也在上升,其上網電價的下降和下網電價之間並不匹配,需要引起注意。

對於減排的投入,存在代際成本均等化的問題,

鄭新業認為,每一代的收入水平決定了對減排的貢獻,往後有更好的稟賦、更好的技術、更強的承受能力,這三個更好決定了我們每一代有每一代的事情,不必透支煩惱。德國之所以當前減排更為激進,是因為其儘管減排支出總量比較高,但佔總支出的比重並不高。

瓜分6666元現金紅包!領取8%+理財券,每日限額30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