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阿里十年經驗等於零!

閱讀本文大概需要7分鐘。

大廠是很多職場人追求的目標:薪資高、福利好、培訓規範、發展空間大、管理規範等等,這些都是大企業的優勢。

但不少人在大廠的發展卻陷入了困境。關於在大廠工作的問題,有一個洋友的問題,分享給大家:

“洋哥,我是做地圖相關研發工作的,來這家大廠(阿里高德)10年了。因為舒適和安逸,忽略了能力上的長線發展,最近一次晉升又失敗了。已經快40歲了,還是基層員工。最近嘗試在跳槽,本以為有大廠光環很容易找到好的職位,卻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我的工作經驗在其他公司根本沒有用武之地。我現在非常非常苦惱,請洋哥指點迷津,我到底該怎麼辦?“

破解中年危機的方法其實是提前預防,而不是等到危機發生的時候再去找方法。

所以我給他的建議是:先繼續在這家大廠幹著,同時開始改變自己,不能再繼續當一顆螺絲釘。

雖然我一直建議應屆生和經驗不多的職場新人,最好能去大廠薰陶下。但是一些在大廠按部就班,適應維護某些模組的朋友,很容易陷入一年經驗用十年的狀況,隨著年紀的增大遇到風吹草動,再轉向非常困難。

大廠是培養職場螺絲釘的溫床:工作穩定、分工明確、工具和元件化的程度高,這樣帶來的好處是:組織的效率高。但組織的效率高,並不意味著你能有成長。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裡,舉了釦針工廠的例子:

“一個工人無論如何努力,一天也生產不了20枚釦針,但有了分工之後,經過前後18道工序,每人每天平均可以生產48000枚釦針。這就是專業化分工的高效性。”

任何一家公司,從老闆的角度肯定是提高效率、多賺錢,所以公司必然走向專業化分工,一個工作切成很多塊。

每個人都終日重複其中某一塊,以提高效率、降低風險和對人的依賴。越大的公司,這種現象越明顯,但是,這對個人發展是災難性的。

你在大企業裡可能成為了一個“人才”,但是,只是企業定製化人才,被體制化了。就像一顆螺絲釘,尺寸和材質只能用在某一個地方,挪到別處去,根本用不上。

說幾點避免成為螺絲釘的破解方法吧:

1.工作年限不等於能力

公司對職場人的要求更多是增量而不是存量,不管是升職加薪還是授予期權,那些不斷成長的人機會明顯更大。

熬年頭成了老員工未必意味著能力的提升,反而因為對組織、團隊、流程的熟悉導致進入舒適區,溫水煮青蛙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機會。

而隨著工作年限的提升,薪資收入的確會水漲船高,這點在大廠尤其明顯。

能力不提升,薪資卻不斷提升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你成為了職場的奢侈品,價效比越來越低、被替代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狀態。

2.不斷跳出舒適區

身邊有不少在大廠工作多年遭遇天花板的朋友。有一些想跳到小一點的公司去拼一把的,我都會非常支援。

在大廠積累了一定實力,瞭解了規範的管理、團隊運作之後。去創業公司hold更大的職責,可以高速提升認知和能力,也算是強迫自己從安逸的環境中走出的一種方式。

人的本能都追求安逸舒適的狀態,一旦陷入進去並且適應,其實就陷入了舒適區。

2015年我在360就是這種狀態,經過幾年的奮鬥打拼,部門的產品技術都已經成體系,產品線也趨於穩定,每天做做管理,跟進點小問題就下班了,拿著高薪和期權還沒多少挑戰,相信這種工作很多人會羨慕。

一開始我也覺得很爽,但時間長了突然驚覺我的能力在退化。於是我很快陷入苦惱之中,思考半年,我選擇了跳出來創業。雖然最終並沒有成功,但也讓我積累了商業、產品、運營等能力。

而這些能力,恰好幫助我輕鬆跨越中年危機,有了更多的職場選擇。

站在原地,看不到新世界!

3.重視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大廠螺絲釘們都有個很大的特點:天天處理重要且緊急的事情,拿程式設計師來說:編寫業務程式碼、除錯、上線、解決線上BUG,工期緊起來基本用本能在做事。

能不能留出時間來做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很關鍵。

比如能不能把自己寫的程式碼研究透了?或者不斷重構改善程式碼質量?或者引入新的設計模式,在程式碼設計上下點功夫?再比如工作外的提升,能不能學習下各種開源原始碼。能不能看看日常呼叫的底層元件究竟是如何實現的?甚至自己搭建一個,除錯執行玩一玩?

做這些事情,短期內可能對工作產出沒有任何幫助,也不能讓你升職加薪,做的時候還會感覺到很難進步。

但大家要明白: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比如技術上的精進、產品上的積累等等。一開始都很緩慢沒進展,跟蝸牛似的,突然間就如同雄鷹展翅一飛沖天。

說到這裡,又要祭出一熟悉的圖了:

阿里十年經驗等於零!

堅持做「重要不緊急」的事情,直到突變線的來臨。

4.關注其他人做的事

很多讀者問過我一個問題:洋哥,你是如何同時掌握技術、產品、運營、商業等能力的呢?

覆盤下我的經歷,有一個點很重要:在工作中不光要耕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也要關注其他人在做什麼,是怎麼做的。

這也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同職能的其他同事,通過了解他們的工作,你可以知道你的「盲區」。

「盲區」很可怕,很多陷入愚昧山峰停滯成長和發展的朋友,很大原因都是因為有大量盲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阿里十年經驗等於零!

當你知道其他人用不同的方法更高效的解決了問題,你一定會反思改進。

第二個層面是不同職能的同事,你瞭解他們在做什麼,其實是一種高效學習。

比如程式設計師多和產品聊聊天,瞭解下互動為什麼要這麼設計,這個功能究竟滿足了什麼使用者價值。

這會讓你不用實際做產品,就具備了一定的產品業務Sense,能快速擴大你的Scope,具備這種能力會讓你的職場發展勢如破竹。

很多技術人職場追求的終極目標是擔任CTO,如果一個CTO沒有超強的產品業務Sense,極容易成為背鍋俠,最終黯然離開。

5.不設邊界,實現躍遷

在職場,不要給自己設定邊界:可以找直屬領導要求更具挑戰性、成長性的工作、也可以主動幫助同事解決問題、還可以多看書實踐最佳化手頭的工作。

張一鳴在剛工作的時候,就從來不給自己設定邊界。

看看他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自述:

“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後,對於大部分同事的問題,只要我能幫助解決,我都去做。當時 Code Base 中大部分程式碼我都看過了。新人入職時,只要我有時間,我都給他講解一遍。透過講解,我自己也得到成長。所以,我很快從負責一個模組,到負責整個後端系統,一開始帶一個小組,後來帶一個小部分,再後來帶一個大部門。”

在工作中透過不設邊界,不斷突破舒適區進入學習區,進而把學習區變成舒適區,這個時候一個小的躍遷就發生了,無數個小的躍遷之後,大的躍遷隨即而來。

這個時候你也就擺脫了螺絲釘的命運。

最後的話

我在讀者群也和大家探討了這個問題。很多人悲觀的認為80%甚至90%的人都會是螺絲釘的宿命。並且當個螺絲釘也並沒有什麼不好。

請相信我,人性的懶惰超過你的想象。但凡能認知到問題的存在並真正開始去反思改變,恐怕你就超過了80%的人了。

避免成為職場中的螺絲釘並不困難,避免十年經驗等於零,其實只要你開始行動起來。

希望我的讀者朋友們,都不要甘於做螺絲釘,靜靜等待生鏽被替換的結局。

阿里十年經驗等於零!

掃碼加好友,加入海歸Python程式設計和人工智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