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逝水流年】家鄉野菜香徐 朝

【逝水流年】家鄉野菜香徐 朝

久居縣城,對鄉間的野菜逐漸淡忘。往年清明節回到老家為老人上墳,來去匆匆,今年清明節前,我和老伴商量,在家裡小住幾日。家鄉春來早,田野到處綠意盎然,閒暇時在村外的田埂上散步,看到道路旁、河渠邊的蒲公英葡蔔在地綠的喜人;苦菜不到開花的季節,清晨,尖尖的小葉上掛滿了水珠;曲曲菜像嬰兒的胳膊伸著往上長。這些活生生,鮮嫩嫩的野菜,勾起我多年來深藏的味蕾記憶。

蒲公英,我們老家叫“婆婆丁”。大多生長在墳地、路旁、河渠邊或撂荒地,起初生長出寬寬的葉子,匍匐在地,這正是人們挖它的最佳季節。記得兒時,由於生活困難,食不果腹,我就和娘、姐姐揹著小筐頭,拿著小鐮刀,去地裡挖蒲公英,回家後,母親把它洗乾淨,用開水焯一下,再撈到涼水中,然後把水擠掉,切斷,放入香油、鹽、蒜泥等佐料拌一拌,就是美味的冷盤,好吃極了。現在,這菜成了飯店的上品。廚師把它摘乾淨洗好後,切成斷,與玉米麵摻和在一起,放在竹篳子上上鍋蒸,掀鍋後淋上點兒香油、拌上蒜泥一調和,滿屋噴噴香,我們當地人稱為“拿糕”(地方土語),深受廣大食客的歡迎。正如左河水在讚美蒲公英詩中寫道:“休言無用低俗賤,宴款高朋色味佳。”,隨著蒲公英的生長,開始向上長出一根長長的莖,隨後生長出花蕾,這季節人們去採摘蒲公英花蕾,晾曬乾後泡水喝,以預防高血壓、糖尿病。

苦菜,五六十年代,我村東有1000多畝鹽鹼地,長滿了苦菜、曲曲菜、鹽蓬菜、蒲公英等野菜。早晨起個大早或下午生產隊收工後,我和娘、姐姐就去鹽鹼地裡挖些較嫩的苦菜。回家後,娘把苦菜洗乾淨後,蒸紅高粱、山芋面菜餑餑、菜糰子,吃起來是那樣的香。說起苦菜能治病,我是親眼目睹了,有一次姐姐在挖苦菜時,不小心鐮刀砍破了手,鮮血直流,嚇得我直哭,娘說:“沒事兒,你們等著。”只見娘拔幾棵苦菜、青青菜,摘下幾片菜葉,放在嘴裡咀嚼一會兒,然後吐出來,捂在姐姐被砍破的大母手指頭上,不一會兒就止住了血,姐姐的臉由陰轉晴,笑著說:“娘,不疼了,咱趕緊挖菜吧。”記得一年夏天,爹為多掙工分,在生產隊上加班幹活,日積月累上了火,突然牙疼起來,俗話說“牙疼不算病,疼起來真要命。”疼得我爹寢食難安,儘管這樣還得下地勞動,全家人看在眼裡,疼在心上。這事兒被鄰居桂蘭大娘知道後,來到我家說:“朝兒他娘,趕緊把苦菜葉切碎,放上鹽,讓朝兒他爹就著乾糧吃一碗,再給他泡一碗苦菜花水,晾涼了再喝下去,把肚腸開啟,一拉肚子火就下去了。”早晨我爹連吃帶喝,上午拉了幾次大便,下午牙就不那麼疼了。有詩云“獻身喜作醫人藥,無意芳名遍萬家。”

曲曲菜也叫苣蕒菜,我們老家叫“曲茄菜”。它生長環境適應性很強,曲曲菜比苦菜葉厚,這種菜比較苦,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雖然苦,但人們還是比較愛吃,況且曲曲菜本身就是入藥的。每到3至6月份都可以採挖,曲曲吃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涼拌,可以蘸醬,也可以和肉剁在一塊包水餃。我兒時,每逢春天放學後,就和姐姐去村東鹽鹼地裡挖曲曲菜,回家後孃做兩道菜和一道主食。第一道菜的做法和涼拌蒲公英的做法大體一致,但吃起來味道不同。第二道菜是,連根帶葉沖洗乾淨後,把自家做的老黃醬用開水泡開攪勻,整顆的蘸醬吃,味道美極了。我娘風趣地說:“曲曲菜蘸醬,身體健壯,越吃越胖。”娘為調劑生活,粗糧細作,用榆面摻和紅高粱面,用曲曲菜做餡蒸小蒸餃,等掀鍋後,一個個小蒸餃像小胖豬似的紅的發亮,我們蘸著醋和蒜泥吃,香、甜、苦、酸、辣五味俱全,在那個年代堪稱美食。正如楊加深七絕巜曲曲菜》中寫到:“閒生鄉野在凡塵,採拮嘗未苦出身。未入人間名利市,故留元味古時淳。”

隨著人們生活的提高,人們都注意養生,都知道野菜有預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清熱瀉火等功能,就連城市裡的人們也利用節假日回農村老家去溝溝河沿挖野菜,我和老伴在家的幾日挖了三兜蒲公英、苦菜、曲曲菜,回到縣城後,享受著家鄉野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