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你們討厭抑鬱症患者嗎?(馬思純)

你們知道馬思純嗎?

她是一位正兒八經軀體化的抑鬱症患者。

就是這樣一位備受疾病纏繞的真實患者,知乎有關她的某個話題下,被無數抑鬱症患者攻擊謾罵。

這些同類患者以自己單一的疾病經歷,否認她的抑鬱問題、否認她對抑鬱症

內心層面掙扎(犯病)

的表演,開除病籍。

她演內部與疾病的對抗,他們用抑鬱症對外的形態集體否認與嘲諷,宛如一場大型雞同鴨講,黑色幽默。

上千個答案的否定與攻擊。

無數的患者都被短片中的那些字句困擾,深受偏見之苦。多少病逝是源於這些說辭斬斷了最後的救命稻草。

「你別想那麼多就好了」「太脆弱矯情了吧」「這年頭誰不抑鬱啊」「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你們討厭抑鬱症患者嗎?(馬思純)

諸如此類的言語標籤長期困擾患者。而當馬思純,富有藝術化衝擊性的表演出,被這些話語誤解後患者內心的崩潰世界,現實的那些患者又指責她表演的不對,甚至說她中邪了。

不對嗎,真的不對嗎,你們沒有被這些話語傷到嗎?沒有為此崩塌嗎?

我在這些答案裡看不到傳說中抑鬱症患者的善良,看不到寬容,滿螢幕的輿論暴力。

所以,你看,抑鬱症患者也是人,普通人,非天使,他們會表現出不善的一面。

在疾病壓抑之下,更是會極端化、情緒化。

對於尚年幼、年輕的患者,因沒有控制情緒的能力,

控病能力不成熟,從而會顯得傾訴慾望非常強。

年輕不成熟之下,沒有邊界感,對親近之人表達傾訴欲,不自控的訴說。

傾倒情緒垃圾,對於被傾訴的人,形成一股撲面而來的負能量,倍感窒息,壓抑十足。

久了,身邊的人也容易因此崩潰。

所以,

這類抑鬱症患者

討厭嗎?(補充一下,不是群體,僅僅指部分)

你們討厭抑鬱症患者嗎?(馬思純)

答案:討厭呀。

這是最真實對負能量反應的寫照。

這其實是一種人之常情,並非是歧視。

客觀事實,精神疾患存在難搞的一面。

得這個疾病的人,往往有著極強的「我執」。

頑固,聽不進去不一樣的聲音,只要自己不認同或不喜歡的,極難被他們聽取,無法

求同存異。

極易對立不一樣的聲音。

所以,普通人是極難安撫到他們的,難以get到他們的點。

不知道怎麼說,才能讓患者滿意。

溝通之前,需要學習抑鬱症知識,瞭解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學習抑鬱語言的禁忌。

而這,不是極重要之人,誰會去費心學習?

造成了惡性迴圈,想關心他們,卻好心辦壞事,說多錯多,不知道哪一句就讓患者難受了。

疾病本身不是「作」的,抑鬱症原理與作、矯情無關。

但人裡確存在「作」的性格樣本。

這類本身自帶「矯情」的人,得了抑鬱症,就顯得一言難盡。會把疾病工具化,博同情、博注意力、獲得輿論道德制高點。

這其中並非只是抑鬱情緒,不少確實是確診的患者。

從而變成一件利器,道德綁架他人。甚至造成種種輿論或網路暴力,讓他人受害,僅僅是因為有抑鬱症,弱化不良言行,以疾病做擋箭牌。

以上諸如此類極難處理,招致討厭的情緒,是情理之中。

理解人們這型別的討厭,因都只是普通人。

患者也是普通人,會有傷害到他人的地方。

我們皆凡人,承認自己的平凡之處。

經過這樣的思考後,或許就有了理性,在掙扎過他人的討厭與偏見後,平常心看待他人的眼光。

你們可以討厭我喔,因為大家都不是聖人。

評論區有對馬思純的疑問,幫病友發個聲好了……

今年3月份,與節目組配合集體發的通稿「馬思純首談患抑鬱症」。

她承認過

焦慮症,通稿上也公開過抑鬱症。所以她多半

是抑鬱症+焦慮症,共病形態

。否則,難道是虛假營銷抑鬱症不成?不至於吧。

馬思純與節目配合的通稿。

不是抑鬱症,會發這樣的通稿嗎?

她這個節目裡,說的就是抑鬱症。發的通稿集體統一「首談抑鬱症」。

節目裡的話。

拋開飯圈思維,她在我這個回答裡只是一個病人。

馬思純的發病軌跡(純個人分析)↓↓。

起初情緒問題or不被重視的輕微抑鬱→久了後進化到軀體化(這裡診斷為焦慮症也是沒錯的,急性焦慮爆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接著她治療,穩定軀體化→軀體症狀平復以後,接下來就是抑鬱症了。

最難搞的是隨之而來的抑鬱症。

焦慮症與抑鬱症往往共存出現,

這是國內外的共識

,文獻與臨床皆有說明,

共病臨床資料高達百分之七八十,各類文獻研究樣本資料同樣資料極高

。焦慮症久了便伴隨抑鬱症。

焦慮症治療期漫長,且易復發,所以最後久了往往出現抑鬱症

,兩者如影隨形,交錯發生。

隨手插播文獻資料,來自知網。

隨手再貼個知乎精神科醫生的話,與我一樣的比喻。

抑鬱久了伴隨焦慮,焦慮久了伴隨抑鬱。兩者雖然是不同的病,但像孿生兄弟(評論區高抬貴手,別槓了,請多看文獻或諮詢醫生)。

圖上這些都是焦慮症/抑鬱症五花八門的

軀體化症狀表現。

很多人不理解她對抑鬱症的表演。

那是大多數患者裡沒有經歷過這種程度變化多端的抑鬱症,且抑鬱症

人前人後完全是兩個人

人前表現正常,人後犯病崩塌。

不是大眾化、美化後的抑鬱症,不是詩意、善良平靜抑鬱症。

抑鬱症的殘酷性不僅僅只是心境抑鬱,想自殺。

還有很多軀體化,讓人身體每個系統出現問題,大腦、四肢、腸胃、心臟等等。頑固難治癒。

與焦慮症共同交錯發病,更是痛苦到極致。

在真實的病痛之下,再揹負那些「矯情」「脆弱」等外界的言語誤解,她就崩潰了,表演了崩潰。

嚴重的會失去味覺,還有馬思純這種眼睛看不見……

會眩暈,會暈厥,會不吃不喝進食障礙,會木僵到一動不動。

抑鬱症之間也有參差。

那些只是心境抑鬱障礙的年輕患者,可能無法理解生理與心理雙重疾病折磨的崩潰……

所以,你們讀不懂她表演的崩潰。

我也曾在醫院精神科的住院部,親眼見過像馬思純表演的那樣崩潰到一塌糊塗的抑鬱病人。

那是真的人間疾苦。那個姐姐崩潰的那叫一個悽慘,一種對疾病的絕望與無能為力。

抑鬱症痛苦程度不一樣,你沒有經歷過,便不要輕易否認疾病在她身上的表現。

同是患者,相煎何太急。

焦慮症也是病人,就算只是焦慮症,存在與抑鬱極高的共病性,日後共生出抑鬱症是醫學預估之中,又何謂草草否認她。

5月27日更新。

評論區還有對馬思純表演對錯的糾結,我寫一下我的解讀,其餘不做回覆了。

很多患者對她的表演,好像誤解特別深。

1、這個劇本展示的是內心(犯病的樣子),不是人前的抑鬱症,

因為短片裡沒有出現其他人物,沒有與外界的聯絡,整個短片都是自己與自己掙扎,病來時的煎熬。

2、黑白色,代表患者自我掙扎時的

內心色系

3、自己與自己掙扎,那些誤解的聲音「想多了」「沒什麼大不了」諸如此類,長期困擾患者,

形成偏見之苦,讓患者一個人偷偷的崩潰。

4、自己與自己掙扎,想死,又掙扎不要去死。跳樓,又自己去拉回來,抓住墜落想死的自己。

在死與不死之間做著拉鋸戰。

5、短片末尾,色彩從黑白轉化成了彩色,這是在說

她贏了這次的內心犯病的掙扎,她說服了自己活回來,於是,她笑了

這個笑出來後的樣子,是生活中患者對外表現出的樣子,彩色那是正常人的樣子。

她活回正常人的模樣了。

總結:表演的是患者內心的世界,可以說很真實。很可惜,很多患者get不到,因為那個樣子是

內心層面的

內心的痛苦沒有那麼平靜

,於是很多人就說表演的不對。

可能很多人的抑鬱症真的沒那麼多激烈的掙扎與痛苦吧,那真的是一種幸運。

評論區好好說話。不少我都回復了,但一上來態度極衝,閱讀理解歪的評論會被刪除,保護評論區答主有責。

你們討厭抑鬱症患者嗎?(馬思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