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觀《精英律師》有感:國產職業劇的精英們為啥整天只會談戀愛?

魯迅曾說“浪費別人的時間就等於謀財害命”。

眼下,又有一部所謂的職場劇,冒出來荼毒大家了。

《精英律師》

觀《精英律師》有感:國產職業劇的精英們為啥整天只會談戀愛?

這部由靳東、藍盈瑩、田雨、劉敏濤、鄔君梅等豪華演員陣容組成的現代劇新作,豆瓣評分僅有5.6。

《精英律師》被詬病的地方在於,作為一部律政劇,對律師的職業體現顯得十分假大空並且感情線無腦。

劇中的男主角羅檳,說自己作為一個知名律師,一小時的收費標準,在六千到十萬之間,諮詢費不低於五萬。網友紛紛表示沒有想到律師職業薪資能夠達到如此高價。

人設也是從來沒輸過官司的律師,有過度誇大之嫌。

兩人的感情線,因為女主過於傻白甜,完全淪為一出《霸道律師愛上小助理》。

觀《精英律師》有感:國產職業劇的精英們為啥整天只會談戀愛?

一直以來,職業劇都面臨熱度與口碑無法並行。從今年的職業劇來看, 《幕後之王》《築夢情緣》《我的真朋友》等評分都在6以下,最終都陷入“披著偶像劇外衣”的差評中。

一部部爛劇更引出了無數人關於職業劇現狀的討論,

我們真的拍不好職業劇嗎?

職場劇,指的是以職場話題和故事為題材的電視劇,例如大家熟悉的醫療劇、律政劇等。

近幾年,古裝劇市場低迷,職場劇頗為流行,這類題材往往試圖以個體故事來展現社會議題,討論行業話題、職業道德等問題。

隨著職場劇的出鏡率越來越高,醫生、律師,法醫等行業已經被拍過多次,於是,我們開始看到各種越來越“冷門”的職業被搬上熒屏。

比如《翻譯官》中楊冪飾演的法語翻譯,《談判官》中飾演的談判官,《南方有喬木》更是講述了一個專注於無人機研發的工科女的創業故事。

觀《精英律師》有感:國產職業劇的精英們為啥整天只會談戀愛?

然而,職業換了一個又一個,一看核心,怎麼都一樣呢?

無論是刑偵推理還是談判律師、娛樂時尚,發展到最後都是情情愛愛。

醫生不看病、設計師不作圖、銷售不拜訪客戶……工作五分鐘,戀愛兩小時。

甭管你是職場菜鳥還是職場精英,在國產劇裡只有一個任務——談戀愛。

我們看著光鮮亮麗的男女主角戀愛談了十幾集,還往往還是搞不清楚他們究竟是什麼職業。

在國內某些醫療劇裡,男醫生甚至拿著解剖刀來撩妹——給女醫生修眉毛。

觀《精英律師》有感:國產職業劇的精英們為啥整天只會談戀愛?

職場劇為什麼不能好好演職場,非要沒完沒了談戀愛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一個劇要想好看必須有足夠多的矛盾衝突,而愛情戲製造矛盾衝突真是太容易了,誤會啊、第三人啊,相信大家都能隨便想到。

職場不夠,愛情來湊,寫著寫著就戀愛了。

不是說職場劇裡不能談戀愛,但是在職場劇裡,情感往往是配角,不能喧賓奪主。

難道職場就只有愛情嗎?很多職場人日常吐槽禿頭了,加班到黑眼圈,根本沒時間談戀愛,這些鮮活的例子有無數個可以放到裡面。

就像石原里美在《非自然死亡》裡,每天灰頭土臉忙著解剖屍體,異常真實。

雖說劇中有兩個關係還不錯的男性角色,但感情戲永遠只是冰山一角,剛露頭就被刺激燒腦的破案環節壓了下去。

觀《精英律師》有感:國產職業劇的精英們為啥整天只會談戀愛?

而且沒有愛情職業劇就不好看了嗎?並沒有。

明明之前我們也有《重案六組》這樣感情線少到可以忽略不計,專注破案的刑偵劇。

還有雖然不是強情節,但靠著演員們鬥嘴嘮嗑,觀眾就能看得津津有味的《編輯部的故事》。

究其根本,還是由於國內電視劇市場只賺塊錢,更注重的是數量而非質量。

導演一年拍三四個劇,根本沒有時間體驗生活;編劇也沒有時間沉入到行業基層,只能閉門造車;演員更是無縫進組,哪有時間體驗生活……

整個影視圈都陷入了一種急功近利的狀態。

大多數國產職場劇的創作者沒有在行業裡真正摸爬滾打過,沒有紮實的行業基礎,沒有相關專業背景,只是自己簡單地體驗生活和採訪,所以寫出來的東西很難鮮活真實。

觀《精英律師》有感:國產職業劇的精英們為啥整天只會談戀愛?

這種編劇創作出的作品,很難引起共鳴,但是編劇們應該是都談過戀愛的,所以很容易把這種職業劇寫成一個戀愛劇了。

而這一現象造成的另一個後果,就是職業劇不專業。

美劇《實習醫生格蕾》對急診室醫生的刻畫精彩紛呈,每一集都專業的像紀錄片。

如此的專業態度,才有了女兒因為平日陪母親觀看該劇學到不少醫療知識,關鍵時刻獨自用CPR(心肺復甦術)救了母親的現實新聞。

而提起國內的醫療劇,至今為止依然沒有出現一部比2012年的《心術》反響更大的醫療劇。

因為編劇六六為了收集素材,常去醫院穿梭於各個科室,甚至和醫生一起查房以觀察他們工作時的狀態。

觀《精英律師》有感:國產職業劇的精英們為啥整天只會談戀愛?

反觀其餘的醫療劇,《外科風雲》誤將正常的心電圖說成室顫;《青年醫生》裡醫生要求護士給他準備9%的生理鹽水,被眾人戲稱“醃鹹菜都行”。

其餘的職業也沒逃過,號稱反映“法語翻譯”生活狀態的《翻譯官》,全劇竟然幾乎沒有法語翻譯的同聲傳譯鏡頭,主演們說法語時連口型都對不上,十分敷衍。

而最讓諸多網友接受不了的是,是壓根沒有“翻譯官”這個稱謂,

完全是創作人員硬生生杜撰的。

“按照外國語學院翻譯分類,3年工作經驗以下的叫翻譯,有長期經驗的叫高階翻譯”,即使是在總理記者招待會上,出現的高階翻譯也是被稱為“譯員”。

如此的例子數不勝數,當觀眾真的將職業劇的劇情用在了生活之中,不知道會引發多少笑話。

另外,觀眾最怕國產職場劇中完美的人設。

觀《精英律師》有感:國產職業劇的精英們為啥整天只會談戀愛?

越塑造的成功,沒有缺點,就證明這個角色越虛假。

職場如社會,社會是最能體現人性的的地方。

觀眾想看的不是主角要麼強大要麼弱小的黑白對比,而是這遊走於灰色地帶的複雜。

職場劇最核心的應該是人的多面性,以及無時無刻不面對的選擇,才有血有肉才能讓人物更立體。

職場裡,有時是付出就有會收穫,但更多的時候確是努力也並不一定成功。

就像年度最佳韓劇《未生》,就是把現實的殘酷攤給觀眾看,將職場新人的血淚描述得準確細膩。

觀《精英律師》有感:國產職業劇的精英們為啥整天只會談戀愛?

如果說,職業劇的瓶頸在很難涉及太多行業內情,但這絕對不是國內編劇說寫不好劇本的藉口。

這個世界每座辦公樓中的每個窗戶都坐著形形色色的職場人。2019年即將完結,加班、領導、薪水……說起“我太難了”,背後都是一把辛酸淚。

小夥加班太晚騎車逆行被攔後痛哭、網易被爆對患絕症員工“暴力裁員”

……從來沒有哪一年,人們對職場上種種不合理現象的討論和討伐聲會像2019年這麼高。

觀《精英律師》有感:國產職業劇的精英們為啥整天只會談戀愛?

生活中多得是沒有背景,獨自到一二線城市打工的職場人。

他們有的靠自己的努力從職場菜鳥,一步步成長為一個團隊的領導;或是自己創業,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更多的,操勞半生,接受了自己是個普通人的事實。

哪有那麼多霸道總裁愛上我、或有貴人相助的童話故事?

基於現實的職場,我相信大部分人才能有共鳴。

然而到了國產職場劇中,就變成了不用熬夜趕方案寫word做PPT,不需要焦頭爛額地處理報表,遇到困難還有貴人出現。

妝容天天精緻,服裝一天一換,甚至還有霸道總裁送下午茶。

觀《精英律師》有感:國產職業劇的精英們為啥整天只會談戀愛?

主角的設定尚且如此,怎麼敢指望從她的經歷裡發現職場中的酸甜苦辣。

這樣的職場,未免顯得太過舒服了些,他們身上會出現996麼?

電視劇裡的職場是“Cindy,把今天下午要開會談論的收購方案拿給我看一下。讓司機下午5點準時在樓下等我。”

實際的職場卻是,“好的,保證完成。是是是,嗯嗯嗯今晚加班”。

這其實就是電視劇和現實生活的差異。

能夠貼近職場生活現狀的作品,或許才是真正落地的職場劇。

這樣的內容,沒有故事性嗎?拍攝不好嗎?編劇寫不出來嗎?

觀《精英律師》有感:國產職業劇的精英們為啥整天只會談戀愛?

其實,我是很看好職場題材的,有夢想有現實,有奮鬥有陰暗,是小型社會的縮影。

一方面可以靠行業不為人知的面貌去吸引觀眾,另一方面又可以讓觀眾看到職場人的共性。

賺錢養家的艱辛、勾心鬥角的同時,也有互幫互助的溫暖、職業責任感與自豪感。

人一生與工作相伴的時間如此之長,總有一些事值得去說,值得去寫,值得去演。

我們多希望有一部真正的職場劇,能取材於這最真實的生活,基於社會現狀,去刺痛或揭示一些職場中較為常見的問題。

例如女性在職場中會遇到的“性別歧視”、孕期影響、職場危機、包括行業向的醫患關係、犯罪心理等。

最新一期的《明星大偵探》,主題就是“職場的語言暴力”,連一個綜藝都能做到的事,國產職場劇怎麼還沒進步呢?

說到底,紮實與接地氣才是職場劇最應該做到的,就如同每一個行業,沒有哪個能隨隨便便一天入行便可站在高位指點江山。

最好的職場劇裡,一定裝著人生,

內容創作者,拜託你們用點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