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保溫保鮮有神功,相見恨晚的過橋菜秘籍

保溫保鮮有神功,相見恨晚的過橋菜秘籍

保溫保鮮有神功,相見恨晚的過橋菜秘籍

“過橋”技法不是雲南米線的專利。

傳說在清代光緒年間,有個秀才為了專心苦讀,以求中第,隻身搬往離家較遠的一間小島茅舍。他的妻子十分賢惠,每天要透過一盞長橋來到小島,為他送去飯菜。其中有一次,妻子為丈夫做了湯食,為了不使食材在顛簸路途中損失鮮美,她想了一個辦法,把雞和米線一起入罐燉熟,然後,一頭挑著切得很薄的生肉片和新鮮蔬菜,一頭挑著滾沸的雞湯,走過長橋,來到小島茅舍後,再將所有食材投至仍然滾燙的雞湯,燙熟食之。妻子日復一日不辭辛苦的照顧,和充滿智慧的烹飪,寬慰、激勵著秀才,使他日後終於金榜題名。而秀才妻子過橋為愛人送來熱米線湯的故事,也從此傳為佳話,成就了一道知名的佳餚——“雲南過橋米線”。

各地名菜對“過橋”烹法的演繹

原來“過橋米線”中“過橋”就是愛情故事裡的那盞“橋”?這未免太過通俗和浪漫了。當然,這僅僅是雲南人對“過橋”的解釋之一,如今,“過橋”更常被視為一種特別的烹飪技法,應用於各地菜式中,比如江蘇揚州名菜“將軍過橋”、四川小吃“過橋抄手”、杭州奎元館的“蝦爆鱔面過橋”等,在這些名菜裡,“過橋”擁有不盡相同的演繹方式,而各式烹法之間其實也不乏共通之處。

揚州:以“過橋”比喻食材二次入湯

保溫保鮮有神功,相見恨晚的過橋菜秘籍

將軍過橋,圖片來源:baidu

“凌晨還喜過橋鮮”,這是形容揚州人早餐愛吃麵條的俗語,其中“過橋”代指的正是他們吃麵條的方式。他們一般不在原本煮麵的鍋中直接盛食,而是另取一個空碗,單獨做一碗新湯,再將鍋中的麵條撈進這碗新湯裡。

除了“過橋面”,揚州還有一道名菜“將軍過橋”。“將軍”實際為黑魚的民間俗稱,因為黑魚彪悍兇猛,所以人們都稱它為“龍宮大將”,因此“將軍過橋”,就是用“過橋”技法烹飪黑魚,即所謂的“黑魚兩吃”。其做法是,將魚脊肉製成炒魚片,餘下皮、腸、骨架、頭、尾等一起製作湯羹,先將魚骨、魚腸入沸水略焯燙,去除腥味,再移入清水中另燒湯,吃的時候,將魚肉從一個盛器中移入湯羹之中,食材輾轉的這一過程猶如人從此岸前往彼岸,故名“過橋”,實在是生動又寫意。

杭州:一菜兩吃,移為面滷完成“過橋”

保溫保鮮有神功,相見恨晚的過橋菜秘籍

蝦爆鱔面過橋,圖片來源:baidu

杭州人愛吃麵也是出了名的,其中奎元館的“蝦爆鱔面過橋”更被譽為“杭城百面之冠”,聞名遐邇。“蝦爆鱔面過橋”是以“爆鱔面”、“鱔絲面”、“黃魚面”等經典杭州名菜為基礎衍生出的,其做法是把鱔片和蝦仁炒好後盛放一小盤中,一菜兩吃。可以直接配酒食用,亦可作面的輔料,即將鱔片、蝦仁夾入麵碗中,而後者這種移為“面滷”的做法,就叫“過橋”。

正宗的“蝦爆鱔面過橋”麵條要用無錫頭號麵粉,經人工擀制而成,並用麻油澆製,鱔魚片要用菜油爆至金黃彈脆,蝦仁則用豬油炒到飽滿鮮美,這樣三者融合時才能做到完美無缺。

重慶:主料夾入味碟而蘸食,謂之“過橋”

保溫保鮮有神功,相見恨晚的過橋菜秘籍

過橋抄手,圖片來源:baidu

四川重慶的著名小吃“過橋抄手”,麻辣辛香、細嫩爽口。其做法是先將抄手用沸水煮熟,盛入碗中,同時配備一小碟調味料。吃的時候,將碗內抄手夾入味碟蘸取味料而食,這種主料在盛器中的交替過程,被重慶人稱之為“過橋”。

“過橋抄手”的味碟是靈魂,一般是用紅油辣椒、小磨麻油、蔥花、薑汁、蒜水等調製而成。

韶山:用豆腐鋪就一座“白橋”

保溫保鮮有神功,相見恨晚的過橋菜秘籍

過橋豆腐,圖片來源:baidu

湖南湘潭韶山市也有一道名菜“過橋豆腐”,此菜由“怪味豆腐”變化而來,命名取意於形制,因為擺盤時,會將豆腐切片整齊排列在盤中,很像一座白色的小橋。“過橋豆腐”選用最為柔嫩的內酯豆腐為主料,搭配調好味的豬肉餡和雞蛋,上鍋蒸制而成。

擺盤方式比較多變,可以將肉餡置於盤底,再碼上一排豆腐片,將雞蛋打入盤中食材縫隙中;也可以將豆腐列於盤子中間,兩邊放上肉餡,打上雞蛋。和“過橋豆腐”異曲同工的還有“過橋排骨”等。

保溫保鮮有神功,相見恨晚的過橋菜秘籍

過橋排骨,圖片來源:baidu

常用“過橋”技法四大要點

雖然各地菜餚中的“過橋”方式有所差異,但可以看出,除了“過橋豆腐”、“過橋排骨”這類“象形菜”,大多數情況下的“過橋”概念(包括“雲南過橋米線”的做法),都指食材在不同盛器之間轉換的過程——主料單獨烹飪,再盛入新的食材、湯汁、蘸料裡進行二次組合,便是較為普遍意義下的“過橋”技法精髓。

將原料煮熟或者燙熟後,另配蘸碟蘸食的做法是“過橋”技法中應用最廣泛的。其最大特點是熱湯之上有一層油封頂,以起到保溫保鮮,鎖住菜品精華不流失的作用。如果把這種常用“過橋”技法加以細化,可以總結出以下四點要義。

原料切配

“過橋”烹飪方式不僅適用於鮮蔬、麵食等,應用於烹調河鮮、海鮮時,也能更大程度地保留食材原汁原味的鮮美。在初加工原料時,一般要切成大小均勻的薄片,根據不同食材的質感進行把控,以入滾湯時易於燙煮入味,同時軟爛程度適中為標準。

熟加工火候

在切配好食材後,一般還會進行初步熟加工,比如下入水或高湯中汆,或滑油處理等。這一步對火候控制頗有講究,汆燙原料時,肉類需要“小火慢燙”使其嫩滑,海鮮則需“大火快燙”才能保證爽脆。而滑油前,肉類通常會先醃製入味,再以溫熱油烹至微熟,菜類則煸炒至散發香味即可。

“過橋龍躉球”是一道經典粵菜,石斑魚肉質緊緻細嫩,經高湯燙煮,口感更彈滑鮮美,馮耀生師傅在處理魚肉時,先切成薄片,用鹽、糖、生粉、香油等醃製入味,再下入 150 度溫熱油中滑熟,為了使魚肉在澆湯時更加清爽,入碗前,馮師傅用熱水沖洗魚肉,去除多餘油份。

以新鮮明蝦為原料製作過橋菜,可以視為簡化版的“過橋龍躉球”,但在提煉食材的鮮美程度上做到了異曲同工。主料和輔料熟加工各有細節,如明蝦要先用開水灼頭至變紅,這樣可以均勻燙熟蝦肉,而不至於過熟;粉絲泡軟後浸在冷水中,保持爽滑勁道。

澆注高湯

汆好的食材放入碗中,再澆上高湯,是過橋菜的高潮和核心部分。傳統的高湯中含有較多油份,以便於在食材上層形成油膜,起到保溫保鮮作用。

而針對不同的碗底食材,也會匹配不同型別的高湯,如魚類原料,一般選用口感較清澈的魚湯澆注,才能最大程度烘托鮮美原味,魚湯可以用魚骨熬製,先將魚骨加油煸炒出脂肪,這樣熬出的魚湯色白味醇;其他海鮮類原料,可以用清湯澆注,最後搭配蘸料而食。蔬菜和禽類原料,則較多搭配雞湯、骨湯,熬製時可適量加入西洋參、枸杞、蟲草等滋補食材。

相比於傳統粵菜版本的“過橋石斑魚”,周祖旺師傅的星洲風味過橋石斑魚,湯汁更加香甜濃厚,洋溢著滿滿的南洋風情。星洲汁高湯的做法是,以清雞湯打底,加入鹽、濃縮雞汁、少許雞油,以及金瓜汁,再用生粉勾玻璃薄芡,調製濃郁,最後淋入幾滴花生油、適量胡椒粉。

海鰲蝦形體健碩,肉質飽滿,營養十分豐富,梁煥能師傅取其肉為主料,並用蝦殼製成高湯,可謂物盡其用,也能完整度極高地呈現出原湯原食的極致鮮美。

保溫保鮮有神功,相見恨晚的過橋菜秘籍

保溫保鮮有神功,相見恨晚的過橋菜秘籍

保溫保鮮有神功,相見恨晚的過橋菜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