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從放心到修心的人生之旅

《西遊記》中孫悟空從石猴到鬥戰勝佛的人生長旅是追求自由的過程,也是尋求自我的過程。自吸取天地日月之精華破石而出,本身具備動植物精靈原有的形貌和習性的它,成精變怪後,也擁有了神性。可以說,在被壓五指山以前,孫悟空都是在與外界發生交往的過程中一味地放心,等閻羅殿勾生死簿後便是真正的“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而一路向西的取經之路,便是他放心後的修心之路。

唐僧作為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以強大的信念感成為了團隊的核心。作為離經叛道、不守規矩的代表者,“猴頭”從本質上來講雖然與唐僧截然不同,但並不代表他沒有指導個人行為的“道”,除去外在神奇能力的加持,我們似乎可以聽見他內心真正的聲音。

在第二十四回中,唐僧道:“悟空,你說得幾時方可到(雷音寺)?”悟空回:“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追求本身需要的不是既定的結果,而是路上變幻的風景與獨特的人生體驗,有人耽於幻想,有人半路放棄,有人埋頭苦趕地到達終點卻依舊一無所獲,這便是心境的特殊魅力,目標在眾人可到的前方,區別在你怎麼做。思維指導實踐,只要明白自己的本心,意志堅定地執行,那麼你傾盡所有尋找的東西,便會如撥雲見霧般出現在尋者眼前。這便是悟空說的:“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我們每個人都在進行著類似悟空的修行之路。個體帶有的與生俱來的天性、成長過程中的學習實踐,都是在有條件的“放心”,這期間的自由伴隨著經驗的積累與能力的習得,是個人成長的外化表現。等發展到一定階段,個體便開始注視自身,逐漸轉向內心深處,在“靈山”的指引下尋求最本真的東西。加繆曾經把《局外人》的主題概括為一句話:“在我們的社會里,任何在母親下葬時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險。”所以莫爾索最終也走向了死亡,但他的宣言卻是:過去幸福、現在依舊幸福。正是因為他不認同社會上的人格表演,堅持做最真實的自己,所以在臨刑的前夜,他完成了與虛假社會的割裂,也完成了修心的旅程。

孫悟空的修心之路,凸顯人之為人的本質,他能夠勇敢無畏地挑戰不合理的規則制度,大鬧天宮;可以在降服妖魔鬼怪後說出“向後來,再不可胡為亂信。望你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的勸導。不可否認,除去有勇有謀、尊師忠誠、無私無畏、堅韌不拔、積極樂觀等良好的品德,他也有著作為人無法規避的心高氣傲、爭強好勝等缺點,但人無完人,修心路途遙遠而漫長,個體雖無法成為聖人,但只要合乎自己內心的尺度,便是成功的自我提升。修心不等於兩耳不聞窗外事,它更多的是借鑑與相容。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枚“響噹噹”的銅豌豆是對自我人格的秉持,也是對所求之事的篤行。

放下包袱,就能開動機器。

(文/德本諮詢諮詢師 趙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