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一把鮮血一把淚,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一把鮮血一把淚,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河洛遺囑

據說司馬遷家世代相傳都是的歷史家和天文家。他的父親司馬談擔任了漢武帝的太史令,所以說司馬遷成為一代文學、史學大家不是偶然。司馬談早就有個願望,就是寫一本規模空前,貫穿華夏文明史的千年通史,但他感覺自己年事已高,力不從心,故而被兒子司馬遷繼承下來。為了兒子能順利承擔起寫下這本傳世鉅作的任務,司馬遷20歲時,被父親安排了一次為期兩年多的全國漫遊。身臨實地,研判歷史,收集了第一手資料。這次遊歷為司馬遷撰寫史記打下了堅實基礎,是非常典型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一把鮮血一把淚,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公元110年,司馬談隨漢武帝巡行封禪時,病倒在洛陽,司馬遷趕往洛陽父子會面。在為《史記》寫的“自序”裡,司馬遷詳細記錄了司馬談在“河、洛之間”對他說的那番語重心長的遺囑。

一把鮮血一把淚,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李陵事件

公元前99年,武帝派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李廣的孫子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陵帶步卒五千人深入浚稽山,遭遇了單于的部隊。在八萬匈奴騎兵圍困下,李陵奮戰八個晝夜,斬殺匈奴一萬多人,但最終寡不敵眾,不幸被俘。漢武帝本希望他能戰死,後來聽說他投降了,十分憤怒。但滿朝文武趨炎附勢,紛紛指責李陵的罪過。

一把鮮血一把淚,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漢武帝詢問太史令司馬遷時,司馬遷卻明確立場,盡力為李陵辯護。他說,“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可孤軍奮戰,走投無路之時,仍奮勇殺敵。雖然戰敗被俘,但投降絕對是為以後回漢朝做打算……”大家都知道司馬遷和李陵兩家關係甚好,而漢武帝的風格是無法接受漢軍投降的。這番言論讓漢武帝認為司馬遷不但袒護降將李陵,還諷刺自己寵妃的哥哥李廣利救援不力。於是,倒黴的司馬遷被打入大牢。

一把鮮血一把淚,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忍辱負重

司馬遷被關入大牢後,遇到了酷吏杜周,這個杜周是臭名昭著之人,什麼手段都用得出來。但司馬遷無論被如何折磨,都拒不認罪。一時間弄得皇帝殺也不是,放也不是。正在這時,從匈奴那邊傳來李陵為匈奴訓練軍隊的傳聞(當然,後來被證實不是李陵,而是李緒),於是漢武帝大怒,誅殺李陵全家,同時判了司馬遷死罪。據漢朝的刑法,死刑有兩種減免辦法:一是拿五十萬錢贖罪,二是受“腐刑”。司馬遷官職不高,沒有足夠錢財贖罪。但士族大夫們是寧死不接受採用閹割手段的腐刑,不接受這種肉體和精神摧殘。

一把鮮血一把淚,司馬遷和他的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