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重醫二院·聚焦前沿 |第43期 肝移植技術落地隨時開展 更多肝病患者將重獲新生

肝移植,作為治療各種型別不可逆急、慢性肝病的有效手段,近年來被廣泛接受,技術也越來越成熟。6月10日,重醫附二院正式獲批肝移植執業資格,成為今年重慶地區唯一一家透過肝移植資質的醫院,這意味著該院肝移植技術已成功落地。據悉,目前已有數十位終末期肝病患者進行登記,只要有充足的肝源,該院隨時都可為他們開展肝移植,讓他們重獲新生。

已有數十位患者登記

時刻準備開展肝移植

重醫二院·聚焦前沿 |第43期 肝移植技術落地隨時開展 更多肝病患者將重獲新生

寬敞明亮、空氣超級潔淨、使用面積超40平方米、各類手術器械及相關監測輔助裝置……走進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麻醉科器官捐獻與移植手術室,一想到這裡將是讓生命之火重新燃起的地方,大腦裡儲存的不再是瀰漫空氣中的血腥場景,而是一個個鮮活的有溫度的畫面:花生米鉗3把,膽管鉗3把,組織分離鉤2把,下腔靜脈阻斷鉗3把……醫護人員正在最後一次清點上百件手術器械,穿著手術服、戴著手術帽的醫生團隊已做好準備,隨時為麻醉好的患者實施肝移植手術,而那片靜靜躺在醫用水盆裡,柔軟健康、帶著鮮紅褐色的供肝正等著被移植到患者體內……

據重醫附二院肝膽外科主治醫師劉一鳴介紹,江南院區共有25間手術室,肝移植手術室設定在這層樓相對獨立的區域,採用的是I級潔淨標準,清潔、環境、空氣等都是嚴格按照要求配置。肝移植手術室左側是一間同樣大的介入手術室,預防在術中出現血管出血、胃腸道大出血等突發情況時,能第一時間透過介入手術緊急處理。肝移植手術室右側是存放體外轉流裝置等的倉庫,以便術中出現任何緊急情況時,能在最快、最短時間使用到相關器械、裝置。

重醫二院·聚焦前沿 |第43期 肝移植技術落地隨時開展 更多肝病患者將重獲新生

江南院區十一樓肝膽外科住院部設定了肝移植保護區,這裡有20張床位,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肝移植護理團隊負責,術後3天,一對一護理服務,肝移植術後的病人在這裡平穩病情後,就能轉入普通病房。

“雖然醫院肝移植執業資質是6月10日才正式發文,但在6月初公示期間,病人們得知這個訊息,就陸陸續續到科室來登記肝移植。”劉一鳴介紹,到目前為止,已有數十位患者進行登記,只要有肝源,醫院隨時都可為他們開展肝移植手術。

外科專業技術實力雄厚

為肝移植奠定堅實基礎

重醫附二院肝膽外科主任龔建平教授介紹,肝移植技術上世紀60年代在美國發端,1977年我國成功開展肝移植的嘗試後,從此揭開了臨床肝移植的序幕。所謂的肝移植,通俗的講就是換肝,一個人的肝臟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要用別人的肝臟來替換,這就是肝移植。透過手術植入一個健康的肝臟到患者體內,使終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得到良好恢復的一種外科治療手段。

作為醫學界難度最大的器官移植手術,有人將肝移植比喻為“毫米上的精雕細琢”。之所以難,在於肝臟功能及結構的特殊性。從功能來說,肝臟是人體負責代謝的重要器官,人不能缺少肝臟。而切除肝臟到再移植入新的肝臟,這個階段叫無肝期,對病人而言是最危險的一段時間,因此對手術時間有嚴格的要求,只有1個小時,並且越短越好。從結構來講,肝臟及其周圍佈滿了管道結構,肝動脈、門靜脈、肝靜脈、下腔靜脈、膽管和無數小血管錯綜複雜,就像“兩棵樹冠相對的大樹”,手術中必須一一對接這些血管。

而且肝的質地很脆,要從供體取下或分割,再“移種”到受體腔內對技術要求十分精準。靜脈、動脈、韌帶、膽總管等的吻合,需要在顯微鏡下,用頭髮絲般的縫合線一條一條地縫合。肝移植手術後的處理也非常複雜,很容易發生出血滲漏,引起膽道系統的問題,滲血可能滲到腹腔裡。此外,術後還要克服排異,風險之高,技術之難。

經過幾十年穩步持續的發展,如今,肝移植技術逐漸成熟並突破三個技術難關:血管吻合、器官儲存、移植排異,因此,肝移植在臨床上被譽為摘取“珠穆朗瑪峰”上“王冠的明珠”,能開展這個技術,能充分體現一家醫院肝膽外科的醫療技術水平。

龔建平主任介紹,作為重慶市臨床重點學科、重慶市微創外科中心,重醫附二院肝膽外科本身技術實力雄厚,對於像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腹腔鏡下右半肝切除術、腹腔鏡下左半肝切除術等被譽為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四級手術,都能高質量、常規化開展。

重醫二院·聚焦前沿 |第43期 肝移植技術落地隨時開展 更多肝病患者將重獲新生

從肝膽外科2017-2020年開展的手術資料來看,高難度高質量手術逐年遞增,近五年來四級手術佔比超過35%。這些資料背後彰顯的技術水準,為肝膽外科開展肝移植手術,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外引內培儲備人才

確保肝移植順利開展

重醫二院·聚焦前沿 |第43期 肝移植技術落地隨時開展 更多肝病患者將重獲新生

除了臨床實力過硬外,肝膽外科優勢明顯,人才梯隊結構合理。據介紹,科室共有醫生33人,碩士以上學歷佔比100%,博士(後)有27人,高階職稱有13人,佔比39%;護理人員總數77人,本科以上學歷佔比67%,中級以上職稱佔比21%。為了強壯肝移植人才隊伍,肝膽外科引入了“外引內培”機制,配備了“重量級”的專家團隊。

重醫二院·聚焦前沿 |第43期 肝移植技術落地隨時開展 更多肝病患者將重獲新生

除了有擅長肝移植的肝膽外科學科帶頭人龔建平主任坐鎮外,特聘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肝臟移植中心嚴律南教授、湘雅二院肝移植中心齊海智教授、重醫大附三院肝膽胰外科主任別平教授、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李立教授等為顧問專家。同時,為了切實保證肝移植的順利開展,2019-2021年期間,重醫附二院肝膽外科派出多名醫師前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修肝移植技術,目前還有4位醫師在外學習。

近5年來,肝膽外科人才輩出,在肝移植領域科研碩果累累。各級研究專案3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8項,省部級專案15項,科研累計經費達1000萬元;發表肝移植相關論文30篇;獲省部級科研獎勵2項……隨著科研進一步開展,這些成果也有望轉化到肝移植臨床上,服務患者。

“不過,開展肝移植技術,離不開多學科、多平臺的配合支撐。”龔建平主任指出,除了有肝膽外科提供技術保障外,還需要感染與肝病中心、消化內科的聯合,麻醉科、超聲科、病理科、放射科、檢驗科、重症醫學科等平臺的支撐,以及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肝膽外科重點實驗室、配型免疫檢測室、臨床標本庫等科研實驗部的配合。因此,肝移植考驗的是一家醫院的綜合實力,以及各科室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

多年未雨綢繆嚴陣以待

推動器官移植事業發展

當然,此次重醫附二院能成功獲批肝移植資質,離不開醫院近年來的充分準備。龔建平主任介紹,心臟死亡器官捐獻是目前開展器官移植的主要渠道。由於公民自願捐獻器官數量較少,肝源稀缺,等待移植的患者較多,肝移植供需矛盾仍然存在。資料顯示,每年我市等待肝臟移植患者近千名,每年還在以5%的數量增加。為了給重慶終末期肝病患者帶來更多希望,自2015年起,重醫附二院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高度重視器官移植,將肝移植列為“一號工程”,舉全院之力支援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的開展。

2018年,該院相繼建立了院級器官獲取組織(簡稱OPO),移植技術臨床應用與倫理委員會,成立器官移植申報工作小組,並制訂了人體器官移植制度、肝臟移植技術規範、肝臟移植院感防控制度措施等,以確保肝臟移植工作合法合規發展。

同時,醫院大力開展心臟死亡器官捐獻宣傳工作。2018年完成捐獻27例,2019年31例,2020年26例……由於前期宣傳工作的紮實開展及醫院工作的切實推進,捐獻例數將越來越多。“我們將以此次獲得肝移植資質為契機,廣泛宣傳器官捐獻工作,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器官捐獻的意義,參與並挽救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龔建平主任表示。

器官捐獻工作有了一定成績,那就需要促進肝移植技術的落地。2018年6月底,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開業,醫院在江南院區肝膽外科病房設立獨立的肝移植病床20張,在中心ICU設定肝移植重症監護病床5張。下設器官移植配型實驗室、病理診斷室、資料管理辦公室等配套,總用房面積1550平方米。

真金不怕火煉,2021年3月,國家器官移植專家組對於重醫附二院肝臟移植資質現場評審。4月,為了助推肝臟移植工作的啟動與開展,該院邀請中南大學湘雅二院齊海智教授肝移植團隊訪問交流,指導肝臟移植準備工作。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目前,與肝移植有關的OPO工作管理、財務管理、肝臟移植技術管理、裝置器械等早已完善。只要有肝源,肝移植團隊隨時可開展肝移植手術,接待病人的檢驗。”龔建平主任強調,除了在本院開展好肝移植技術外,接下來肝膽外科還將繼續加強與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合作,向基層醫院提供技術幫扶和支援,共同推動全市器官移植事業健康發展。

就醫指南》》

1、原則上,急、慢性肝病經其他治療方法無法控制或治癒者,生活質量因肝病而嚴重下降時,均為肝移植適應症。比如終末期肝硬化、急性肝功能衰竭、終末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膽汁淤積性肝病、先天性代謝性肝病、肝臟腫瘤等都適宜接受肝移植。

2、隨著肝移植技術的發展,肝移植禁忌症也在不斷變化,如以往門靜脈血栓形成被認為是肝移植的絕對禁忌症,現已成為相對禁忌症。因此,具體是否適宜接受肝移植,建議聽專業醫生的權威建議。

3、可在“重醫附二院”官方微信公眾號預約掛號:重醫附二院渝中院區/江南院區-肝膽外科門診,預約任何一位醫生門診,諮詢是否適合接受肝移植,以及完善相關登記等資料。

4、當同意捐獻肝臟的公民去世後,首先由0P0組織獲取肝源將資訊錄入系統中,然後系統根據病人等待時間和病情的輕重緩急自動分配,接著醫生會按照順序與等待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