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漢武大帝》當中漢武帝后來討厭衛青的原因是什麼?

不光電視劇《漢武大帝》,民間也有很多人認為,衛青後來成了漢武帝的眼中釘。證據一大把,比如漠北大戰後,衛青從此被擱置,巫蠱之禍衛家被滅門,衛子夫及衛太子的悲劇,甚至連霍去病之死也被看成漢武帝的陰謀。

《漢武大帝》當中漢武帝后來討厭衛青的原因是什麼?

至於理由嘛,歸納起來大概就兩點,一是衛青勢力太大,威脅到了皇權,二是漢武帝想換太子,所以必須廢掉衛氏一族。

網上搜一搜,類似煞有其事的分析一籮筐,看了讓人不禁發笑:難道寫文章之前,光憑想象推演,不仔細梳理基本事實嗎?

史書上,你找不到任何直接證據,表明漢武帝討厭衛青,所有的陰謀說,都是經不起推敲的臆想!

為了便於分析,我先按列一個相關人物和事件時間表。

衛青相關大事件時間表

《漢武大帝》當中漢武帝后來討厭衛青的原因是什麼?

建元二年(前139年),漢武帝17歲,衛子夫約15歲,衛青約14歲。衛子夫被漢武帝寵幸入宮。

建元三年(前138年),漢武帝18歲,衛子夫約16歲,衛青約15歲。衛子夫懷孕受寵,衛青入建章宮給事。

元光六年(前129年),漢武帝27歲,衛子夫約25歲,衛青約24歲。漢武帝兵分四路攻擊匈奴,其中衛青以車騎將軍身份,領兵一萬出上谷。這是衛青第一次領兵出征,也是四路人馬中唯一獲勝的隊伍。為此,衛青被賜關內侯。

元朔元年(前128年),漢武帝28歲,衛子夫約26歲,衛青約25歲。為太子劉據出生。同年,衛青領兵三萬出雁門,斬敵數千。

《漢武大帝》當中漢武帝后來討厭衛青的原因是什麼?

元朔二年(前127年),漢武帝29歲,衛子夫約27歲,衛青約26歲。衛青領兵出雲中,在河套地區大敗匈奴,漢武帝在此築朔方城,設朔方、五原二郡,一舉剪除匈奴對長安的直接威脅。戰後衛青被封長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戶。

元朔五年(前124年),漢武帝32歲,衛子夫約30歲,衛青約29歲。衛青率軍出高闕,俘虜右賢王的小王十餘人,人口1。5萬餘人,牲畜達千百萬頭。因此過後,衛青被任命為大將軍,統領全軍,加封6000戶,他的三個兒子都被封后,各食邑1300戶。

元朔六年(前123年),漢武帝33歲,衛子夫約31歲,衛青約30歲。衛青於二月和四月,兩次領兵十萬出征匈奴,分別斬敵三千和一萬九千。同時,17歲的霍去病第一次隨軍出征,率800騎兵,突擊數百里,斬獲2028人。

《漢武大帝》當中漢武帝后來討厭衛青的原因是什麼?

元狩元年(前122年),漢武帝34歲,衛子夫約32歲,衛青約31歲。6歲的劉據,被立為太子。

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35歲,衛子夫約33歲,衛青約32歲。這一年,首次出現衛青被閒置的狀況,由霍去病、公孫敖、李廣、張騫等人三次出擊匈奴。

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37歲,衛子夫約35歲,衛青約34歲,劉據9歲。漢匈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漠北大戰拉開帷幕。此戰過後,匈奴漠南無王庭,衛青和霍去病被同時任命為大司馬,行太尉之職。

元狩六年(前117年),漢武帝39歲,衛子夫約37歲,衛青約36歲,劉據11歲。匈奴拒絕對漢稱臣,漢武帝準備再次發動進攻,正當戰爭籌備中時,霍去病突然病逝,戰爭籌備被迫中止。

《漢武大帝》當中漢武帝后來討厭衛青的原因是什麼?

元豐五年(前106年),漢武帝50歲,衛子夫約48歲,衛青約47歲,劉據22歲。衛青病逝。

民間幾個傳聞的辨析

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將相關事件,和主要任務年齡對應羅列,就是因為很多人寫文章前,根本沒做這些分析,出現了很多離奇的“幻覺”。我們一一分析幾個常見的觀點。

第一個觀點:衛青被漢武帝故意冷落閒置

持這個觀點的人,證據無非是元狩二年的三次出征,都沒有衛青的參與,以及漠北大戰後,衛青再無出徵記錄。

其實單憑這兩個跡象,根本無法得出這個結論。元狩二年衛青雖沒有出征,但元狩四年的漠北大戰,衛青是依然是主力,他和霍去病甥舅倆,各領十萬人分兵出擊,絲毫不見漢武帝對他有貶抑的意思。

《漢武大帝》當中漢武帝后來討厭衛青的原因是什麼?

這一年衛青未出戰,很可能是兩個原因,一是刻意鍛鍊霍去病,培養新人;二是衛青的健康狀況出了問題。

至於漠北大戰制後,衛青再也未能出征就更好解釋了。其一,漠北大戰後匈奴遠遁,失去了主動進攻能力,漢軍如果主動追擊,需要貫穿漠北,難度太大,沒有必要,所以無仗可打,並不是衛青不被用,而是那期間就沒打過仗。

其二,唯一一次未遂戰爭,因為霍去病去世竟然終止了,以漢武帝的脾性,既然準備工作都做了,不會因為霍去病去世而終止,除非實在無人可用。也就是說,衛青很可能因健康問題,實在無法承擔重任了。

《漢武大帝》當中漢武帝后來討厭衛青的原因是什麼?

衛青十一年間,參與了七次大戰,尤其前七年,連年出征,健康受損也不意外,霍去病不也是健康問題,23歲就英年早逝了嘛。

第二個觀點:漢武帝有廢太子的想法

這個觀點更是無稽之談,或者說是把後期的事,硬拉扯到前期來。

漠北大戰那一年,劉據剛剛九歲,霍去病去世時,他才十一歲。那段時間,正是漢武帝對太子,寶貝得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時候。

劉據住在宮中直到成年(約十四五歲),漢武帝特地給他蓋了一座“博望苑”,任由他結交賓客。其實漢武帝最反感權貴養賓客,但是唯一對太子例外。

《漢武大帝》當中漢武帝后來討厭衛青的原因是什麼?

假如漢武帝有換太子的想法,最早也只能發生在元鼎五年之後。元鼎五年,平陽公主又向漢武帝進獻了一位美人——李夫人,李夫人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劉髆。人們從後來漢武帝寵幸李夫人,及李夫人的兩位哥哥李延年和李廣利,由此得出漢武帝想以劉髆代替劉據。

其實這個說法太想當然,夫人受寵不代表就一定會牽涉易儲。比如在李夫人之前,漢武帝很寵幸王夫人,王夫人生了個兒子,即漢武帝的次子劉閎。後來漢武帝分封劉閎,對王夫人說,你隨便給兒子挑地方。王夫人也不客氣,張口要洛陽。漢武帝一口回絕:那地方不行,換個地方。

可見,漢武帝很冷靜,絕不是感情衝動的人。即便漢武帝想換太子,那也是元鼎五年之後,離漠北大戰已經過去整整八年,跟衛青失寵被冷藏掛不上鉤。

《漢武大帝》當中漢武帝后來討厭衛青的原因是什麼?

第三個觀點:漢武帝可以打擊衛氏集團

這種說法最唬人,為了強化說服力,有人把巫蠱之禍強行與衛青、霍去病、公孫賀的家族悲劇掛上鉤,說出了幾個貽笑大方的結論:

1。衛青被滅族

事實上,巫蠱之禍只有衛青的長子衛伉捲入案中被殺,他的另兩個兒子,以及衛伉的家人都被受到牽連,滅族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2。霍去病被漢武帝害死

這更是憑空臆斷!霍去病是漢武帝一手培養起來軍事家,對他的信任程度和期望值,甚至超過了衛青。霍去病僅僅為國征戰了五年,就英年早逝,漢武帝甚至為此,不得不取消了元狩六年的戰爭,哪裡能看出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殺心?

《漢武大帝》當中漢武帝后來討厭衛青的原因是什麼?

3。衛青的勢力太大

衛青在軍中威望確實很高,但是衛青為人低調,非常懂得君臣之道,更懂得自守,他是歷史上罕見的,在功勞和名譽面前不迷失,始終保持謙遜低調的君子。平時衛青連門客都不養,連李敢這種級別的部將,都敢對他動拳頭,這哪是有勢力的人?

其實在漢武帝手下,沒有人能培養個人勢力。衛青對於漢武帝的價值,就是作戰指揮,雖然掛了個大司馬,其實軍權都在漢武帝手上。所以,衛青只能說有威望,談不上勢力。

綜上所說,衛青被漢武帝忌諱、冷藏,甚至打壓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

為何會有漢武帝嫉恨衛青的傳言

《漢武大帝》當中漢武帝后來討厭衛青的原因是什麼?

那麼,為何很多人認為,漢武帝后期對衛青不感冒了呢?

1。《史記》記載的“缺損”

司馬遷是漢武帝同時代的人,大約去世於徵和元年,他的《史記》,記載了部分漢武帝一朝的歷史,但是並不全面。比如衛青漠北大戰之後,十幾年時間基本空缺。再比如劉據沒有個人傳記,巫蠱事件之前的記載過於簡略。

最嚴重的是,《孝武帝本紀》這篇最關鍵的著作,裡面全是漢武帝信鬼神的記錄,“正經事”一件也沒有。有人說這是司馬遷故意迴避,怕受到政治迫害。也有人說這篇本紀就不是司馬遷所作,是後人增補。還有說,原版的《孝武帝本紀》被漢武帝毀了。

《漢武大帝》當中漢武帝后來討厭衛青的原因是什麼?

所以,這段歷史的缺損,導致很多史實不清,只能從《漢書》等資料中尋找答案。

2。受巫蠱之禍的干擾

假如沒有巫蠱之禍,肯定不會產生那麼多爭議,有了巫蠱之禍,很多人從結果向前倒推,認為他們之間存在必然關係,因此導致牽強附會。

巫蠱之禍發生時,衛青已經去世十六年,這個期間,政治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很多事根本不存在必然的關聯性。比如說衛青的勢力,即便衛青當時再有勢力,去世十六年後還能發揮多大效用?漢武帝有怎麼能料到二十多年的事?

3。把《資治通鑑》當歷史

《漢武大帝》當中漢武帝后來討厭衛青的原因是什麼?

《資治通鑑》是一本難得的“歷史參考書”,之所以用“參考書”這個詞,是因為它本就不是史書,它是司馬光個人對歷史的解讀,以政治得失的評述,給後世君王一面參考的鏡子。

所以,他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修改史料,只要能表達個人思想即可,而不是拘泥於事件的絕對“真實”。

司馬光在他的《資治通鑑》中,完整展現了太子劉據,是如何在奸佞的誣告,和漢武帝的猜忌下,一步一步走向毀滅。司馬光其實借這個“故事”,警告後是君王,儲君之位有多微妙,皇帝如果被奸佞包圍,必然導致皇家父子的骨肉相殘。

把衛青牽涉其中的一段話,是這麼記載的:

《漢武大帝》當中漢武帝后來討厭衛青的原因是什麼?

“上覺之,謂大將軍青曰:‘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大將軍頓首謝。皇后聞之,脫簪請罪。太子每諫征伐四夷,上笑曰:‘吾當其勞,以逸遺汝,不亦可乎!’”

這麼一寫,就把巫蠱之禍與太子早年失寵掛上了鉤。同時,也給了那些臆想的推論一個存在的空間,這都是被《資治通鑑》誤導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