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蘇頌為官一生體恤百姓,為堅持正義連皇帝都敢頂撞

前言:宋朝自開國後不久就逐步走向沒落,其中的原因在於文武策略上的失當,同時也是此朝代皇帝流傳的自私思想所至。趙匡胤自從立國之後,害怕後世武將學他造反,連續拔高文人在朝中的地位及權力,而不斷削弱武官的力量及權力。這最終導致軍力像彈乒乓球一樣逐波下降,最終無論是北宋或南宋,全部亡於外敵之手。

這並不是說,宋朝的文官就一無是處。其實,宋朝無論是北宋或者南宋,都出過不少有名的文臣。他們也提出過有許多能提高國家力量的好方略。只可惜,要麼被皇帝否定,要麼最終沒能持續地堅持,最終半途而廢導致走回老路。在北宋中期時,就有一位大臣名叫蘇頌,對內對外都有好的意見,但其中重要的內容沒能被當時的皇帝接受。他為了正義甚至多次頂撞皇帝的旨意,結果意見雖好,但也並未能改變北宋逐步走弱最終滅亡的格局。讓我們重溫那一段歷史吧。

蘇頌為官一生體恤百姓,為堅持正義連皇帝都敢頂撞

北宋名臣蘇頌

蘇頌是什麼人

蘇頌於公元1020年12月10日出生於北宋時期的福建泉州府同安縣(即如今的福建省廈門同安區)。他自小聰明,且喜愛各類新奇之物,曾連續數月不下閣樓,將家中千冊典藏讀完,因此學識大增。自小就有的好奇心為他後來在天文、機械及藥理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基礎。

蘇頌的父親是集賢殿修撰蘇紳,其家庭是閩南的望族,他對各類經文籍都十分精通,由於自小就有的努力,在數學、天文、藥物、機械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在文學上,更是位高產的詩人,其詩作中有許多精美的好作流傳於世。公元1042年,22週歲的蘇頌進京趕考,一舉考中進士及第。從此踏入官途,開始了他轟轟烈烈的為官生涯。

蘇頌為官一生體恤百姓,為堅持正義連皇帝都敢頂撞

蘇頌出生於官宦世家

官途見真心

蘇頌在剛考中進士前幾年,按當時朝廷典制,只是當一些小官。直到11年後的1053年,他才被召到朝堂中,擔任館閣校勘,從此開始一段時間的編撰古籍工作。過了一年多,他的官位被提升到大理寺丞的位置上。在這段時間裡,他的收入並不高,但極力照顧好祖母和母親,此外還供養著姑長、姐妹以及外族中數十人的生活,還要按當時風俗及時地給他們操辦婚嫁。這樣下來,家中生活並不富裕,有時妻子兒女甚至吃不飽穿不好,然而一家人在一起,雖然貧困但也是和睦融洽。對此,當時的宰相富弼甚至把他稱作‘’古君子‘’。

蘇頌為官一生體恤百姓,為堅持正義連皇帝都敢頂撞

蘇頌的清廉是出了名的,被稱為‘’古君子‘’

再過了一段時間,到了公元1054年,蘇頌調任到太常禮院作同知一職。之後數年,他的官位反覆變動,但總體是提升的。直到1060年,提官擔任太常博士,並仍然兼任醫書校正官。一年後,朝廷開始讓他出任地方首長,到潁州擔任知府。一任知府還未完,公元1063年,他又被調回朝廷擔任‘’開封府界提點諸縣鎮公事‘’一職,這一職位權力要大於知府,因此是事實升官了。

在為官上,他開始表現出對百姓的體恤之情。那時宋仁宗去世,朝廷建造陵墓。負責建造的官員向地方徵收物資,但這些物資難以一時收齊,官府由此向百姓增加賦稅,百姓由此困苦不甚。蘇頌於是對這些官員們說:‘’先皇遺詔要我等務必從儉節約,怎麼可以強制下面各地方交納他們交不出的東西呢?‘’蘇頌為官的官聲遠揚,不久後就被調升到修起居注一職,並擔任制誥知事。1065年,他再被調升為三司度支判官。

蘇頌為官一生體恤百姓,為堅持正義連皇帝都敢頂撞

蘇頌體恤百姓

出使中記錄情報

公元1067年,蘇頌被皇帝派往遼國出使,身份是使臣的伴送使。出使中,一行人來到恩州,當晚驛館突然起火,蘇頌鎮定指揮救火,現在措施得當,救火有序進行,大火很快被撲滅,沒有給使臣造成損失,就連遼國使者也沒有受到驚擾。此事深得皇帝宋英宗稱讚。一年後,遼國太后生生日,蘇頌又被派去祝壽。之後於1069年、1077年、1082年,蘇頌又三次被派往遼國出使。

在這前後數次出使遼國中,蘇頌都十分用心且仔細地觀察並記錄下遼國的政治制度細節、其國家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及設施、遼國的地理圖形、民風民俗、外交情形等眾多交資情。回朝後,他詳細地把這些情節向皇帝反映,為對遼作戰提供第一手資料。

針對遼國的出使,蘇頌創作出不少詩歌,其中《前使遼詩》與《後使遼詩》,詳實地記錄下其走過的路線,並把沿途所風所聞也按事實記錄下來。後來,蘇頌按神宗皇帝的詣令對遼朝往來各種禮儀及檔案程式編寫了一部書籍,神宗為書賜名為《魯衛信錄》。此書留傳至今,為後世人們的研究提供了詳實的史料。

蘇頌為官一生體恤百姓,為堅持正義連皇帝都敢頂撞

神宗皇帝為書賜名為《魯衛信錄》

為正義三次拒絕皇帝旨意

在古時,皇帝的旨意必須無條件執行,抗旨意味著死亡。然而蘇頌卻抗旨了,而且不止一次,而是連續三次抗旨。當時,皇帝要任命李定去當太子中允、並擁有監察御史的權力。這事公文發到蘇頌那裡,被他給扣下了,拒絕草詔釋出這個任命。皇帝后來又連續兩次發了同樣內容的命令,結果一樣,被蘇頌給扣了下來。宋神宗對這位竟然敢連續抗旨的臣下大為憤怒,把蘇頌找來斥責他說:‘’輕侮詔命,翻覆若此,國法豈容!‘’

對此,蘇頌早就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因此對皇帝解釋三次抗旨的原因:第一,李定此前只是小官,如果因為皇帝的愛好對其加以破格提拔,那麼這就違背了法令。這會引起官員任命的程式,會引發以後的混亂,因此第一次的命令被他扣了下來。而官吏的任命必須依法而行。第二,李定不時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貢獻,達不到破格提拔的要求及標準,不能因為他讓皇帝高興了就去破格提升他的官位。第三點原因在於,對於官員的任用,本來應該先放在皇帝身邊考察一段時間,如果確有真本事,到時再提拔不遲。現在還沒有對他進行考察,不適合立即提拔他。

這些理由是充分的,意見也很忠懇。可是皇帝聽不進去,結果還是把蘇頌撤了職。

蘇頌為官一生體恤百姓,為堅持正義連皇帝都敢頂撞

三次抗旨後,蘇頌被撤了職

竭盡所能,造福百姓

蘇頌頂撞抗旨,被撤職的時間並不長。畢竟當時的皇帝宋神宗並不是昏君,不久後又讓他回來當官了。公元1071年,蘇頌被授予了婺州知府,兩年後轉任亳州知府。到了1075年,又改回去當應天府的知府。

蘇頌為官一生體恤百姓,為堅持正義連皇帝都敢頂撞

蘇頌一生為民作主

不久後,他被任命當淮南轉運使。當時到處饑荒,百姓們哀鴻遍野,災民塞道,慘況令人痛心。蘇頌就此向皇帝呈書,請求朝廷對百姓們救濟,他在奏書中寫道:‘’臣竊聞近日甚有近北災傷人民流移往鄰路州逐熟……今並淮諸郡,……必致物價騰踴……彼時須煩縣官賑救,……臣以為存恤之法,莫若先平物價……使之常食賤價之物,則不覺轉移流徙之為患也。‘’這其中,他在表達希望朝廷在荒年對災民進行賑濟,而且想到了物價會提高很多,因此提出平抑物價的方法,並想到讓災民安居樂業,可以看出,蘇頌心中對百姓是十分體恤的,而且目光很是長遠。

北宋中期,極重理佛,全國上下都在大建寺廟,對此皇帝宋神宗對寺廟有求必應,濫賜匾額,這加極大地加大了寺廟的修建數量,百姓負擔由此大幅加重。對此,蘇頌再次進書皇帝:‘’臣欲乞朝廷明立條約,今後不許特創寺院宮觀。‘’建議對違法修建的寺院進行拆毀,並讓這些寺廟的僧侶還俗從事勞動。如此一來,百姓的負擔減輕了不少。

蘇頌為官一生體恤百姓,為堅持正義連皇帝都敢頂撞

北宋中期濫建寺廟,加重百姓負擔

蘇頌對民眾是十分關心並盡力體恤。對此,宋神宗是很清楚的。公元1076年,蘇杭區域再冷色出現大災荒。皇帝稱‘’蘇頌仁厚,必能拊安吳人‘’ ,於是讓他赴杭州當知府。蘇頌每到一處當地方官,都竭盡所能,造福於百姓。像上面的例子有很多,因此深得百姓愛戴,後世人們在多處為他建祠祭拜。

蘇頌為官一生體恤百姓,為堅持正義連皇帝都敢頂撞

蘇頌深受百姓愛戴,人們建象記念

結語:蘇頌是位好官,他不僅在為官上政績顯赫,在其他方面,比如機械、藥理、文學等眾多方面,他也博學多才,也有很大貢獻。

公元1086年,蘇頌受令檢驗太史局等的各種架渾儀。此物製造方法已經失傳,沒人懂得它的製法。蘇頌經過仔細研究,並尋訪各種古冊,最終修復成功。

到了嘉祐初期,蘇頌受皇命主持校對並編撰醫書。他指導眾人,並親手創作,最終完成了醫理書籍的編寫。

在文學方面,蘇頌詩作眾多,其中僅收錄進《蘇魏公文集》裡的就有詩歌587首,其中的長律多達1400餘字,這些詩歌作品中有許多名篇佳作,並流傳於世,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

從上述描寫,我們知道蘇頌身上有著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清廉、忠貞愛國、體恤民眾、敢於對堅持原則。而在個人能力上,他博學多才,是位深深值得後世人們學習的榜樣。

蘇頌為官一生體恤百姓,為堅持正義連皇帝都敢頂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