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德州“南上沿"的文化世家

文|馬惠彬

德州“南上沿"的文化世家

原德州“柳湖書院”東有條與小竹杆巷相通的小道,就在這個不起眼的小巷裡隱居著,德州城著名的馮氏家族。也許是“柳湖書院”的文風,也許是董子精神的指引,馮家出了兩名舉人和一名進士;也可能是運河的滋潤,馮廷櫆成了全國著名的浪漫派詩人。

多才多藝馮沛

馮氏家族原系山東即墨人,明初隨軍入德州左衛。其始遷祖馮仲選一生務農,後移居“南上沿”。從馮沛開始他家進入德州城文化仕宦行列。

馮沛、字雲生,清·順治八年(1651)中舉。王士禛在《故孝廉馮君諱沛墓誌銘》中讚揚馮沛曰:“君少卓犖負奇,疎眉廣顙而多頰,人呼曰‘髯仲’。從遊故太常卿王公都之門,稱高第弟子。明末天下亂,避地衛河之西,葺園廬,讀古書。暇則攜漁具臨流終日,凡緯蕭、織箔、漁網、蟹籪,手自為之,悉皆精妙,見者以為涪翁、漁夫之流也。順治八年(1651)中舉人。”

又說:“常蓄小伶度曲,時時召親故置酒高會,或圍棋博簺,跌宕自喜。晝引賓客,夜則燃燈視書,一過目終身不忘也”。

《清稗類鈔》中說馮沛:“性豪侈,晝引賓客,夜則燃燭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也”。

馮沛不僅是有地位的舉人,而且,他還有編席、捕魚、自制樂器等民間的傳統技藝,又有譜曲、填詞、唱戲的功夫。

在不少的史籍上曾記有:德州城曾有個“爆棚馮”。即每當他演出時,為演戲而搭建的蓆棚都會被觀眾擠壞。故他高中進士的兒子馮廷櫆,曾為其作詩描寫劇場的火爆:“柴市東頭古道場,乘春兒女竟焚香。茶坊酒肆蘆棚下,高歌吳歈賽藥王”。

德州城有民間傳說:某次徽班進京演出,在德州城演出時,演出不到中場,臺下觀眾走了一多半。班主感覺他們的演出應該場場爆滿,誰知出了這般光景。第二天,他便問飯鋪裡跑堂的,我們的戲演的怎樣?跑堂的說:“你們的戲沒有‘爆棚馮’演得好?”班主帶上禮物拜會了馮沛後就離開了德州,從此再不來德州城演戲了。

田雯贊馮沛曰:“效嵇阮(嵇康、阮籍)之狂歌,兼韋房(韋應物、房玄齡)之詩酒,有齊謳激盪之聲,有魚龍曼延之戲,於是風流雅韻,名播青齊矣”。昔日秦少游, 今日馮廷櫆

馮廷櫆,字大木,德州人。康熙二十一年進士,授中書。他繼承了父親智慧:“幼號奇童,讀經史諸書,寓目不忘,義理了徹,別具會心,鄉先達驚其才,鹹稱……奇童之號。長而好學,高才絕俗,詩文均超逸,不類反響”。可他中進士為官後,性情孤高寡合,“官閒無事,維枕籍書卷”,唯獨與青州著名詩人趙執信常在一起吟詩唱和,曾因同賦《諸葛銅鼓詩》而名噪京師。

康熙二十六年(1687),馮廷櫆奉旨赴湖廣主持鄉試。試畢,他登黃鶴樓,觀俯江、漢之流,南望瀟湘、洞庭,慨然遠想詩意的大發,故期間他作詩近百篇,達到了他一生創作的高峰。

康熙二十九年(1690),馮廷櫆任滿返回京都。後在館閣任職十餘年後,致仕迴歸故里,仍居住在狹窄的“南上沿”故宅裡。後來,因感到在家(南上沿)孤獨且生活貧困難忍,便獨自起身回京城,想繼續入朝為官謀生,哪知他趕到京倉後,在與昔日文友們聚會回家後,因煤氣中毒而死在家中,享年51歲。對此,京城的文學界各界人士無不感到悲痛,如康熙朝著名相國,陳廷敬當即嘆息道:“夜過東陽界,朝行衛水濆。青春方浩浩,白髮任紛紛。山遠留殘照,川長宿去雲。閒心逐流水,今日為思君”。 趙執信賦詩曰:“素土戀知己,衰年感同心。悄悄如見夢,惻惻還聽琴。戶外波盪潏,庭中山嵌崟。綿邈三十載,空天落遺音。向夕微雨過,悲風生竹林。當時文酒侶,滿目成漂沉。嵇調恍一接,阮樽誰復斟?浩然望雲海,獨發懷仙吟”。

馮廷櫆的詩孤峭與趙執信亦相類,歿後多散佚。其孫馮德培搜輯其詩五百篇,名《馮舍人遺詩集》現留世。

詩壇盟主王士禛悲痛欲絕地說:“昔秦少游死,東坡先生嘆世無復有如此人。今大木死,世豈復有如此人哉!”

代表作品:張華宅水沒方城蔓草肥,司空舊第滿斜暉。人亡劫火群書散,屋老秋風一劍飛。廣武勳名憐寂寞,式乾諫事記依稀。如何少目《鷦鷯賦》,卻到封侯不解歸?

首屈一指風雅馮淑清

馮淑清系馮廷櫆的元孫。學術淵源,才華雋逸。乾隆四十五年(1789)舉人。有詩人評價他“刻意聲律,所造獨身,盧見曾、宋弼之後,德州風雅首屈一指。然負郭蕭條,硯田為業。”

清·光緒《德州志略·馮淑清傳略》記載:“馮淑清,字性之,春臺號也,德州衛人。高祖廷櫆與青州趙執信齊名,稱二妙者。淑清承其家學,有雋才。為諸生時,周永昌太史器重之。中乾隆四十五年(1789)舉人,官商河縣教諭。平生行誼端方,言笑不拘,暮景頹唐。二子馮橋、馮榴,均亡,身後無為之表彰者。然至今鄉人劇談稱先正,必首推馮性老雲。”

張鵬展在《國朝山左詩續鈔》中收錄馮淑清的詩六首。在傳略中說:“所作詩文辭賦,皆沉思渺慮,務造幽微。而清真雅正,往往與先輩相頡頏,卒後家貧子弱,舊有手訂詩稿數卷,已亡失於破箎中,得二百餘首,皆片紙草書,多失題者”。

可見“南上沿”馮氏家族的名仕們,為德州城的文化事業做出了貢獻,但整個家族一直就在狹窄的“南上沿”,過著貧困潦倒的生活。“士不得志,漁於水,樵于山,佯狂於世,無不可者,惟不可挾媚道以事人。吾聞之趨勢者,市井之行也;阿意者,妾婦之道也。一或失身,萬事瓦裂,慎之哉。”

他家就沿襲著馮沛為其奠定的家風而祖輩流傳。

德州“南上沿"的文化世家

馬惠彬,男,1944年生於德州市德城區橋口街,大學文化,企業退休員工。由於生在運河邊、長在德州城,對運河、對德州歷史有著特殊的感情,故2005年退休後,便介入了對德州地域歷史及德州運河文化的研究,先後寫出了有關德州歷史和運河文化的文章350餘篇200萬餘字。先後在各種報刊雜誌和書籍上發表了260餘篇。寫出了各種型別的詩詞歌賦等近300餘首,在各種報刊雜誌和書籍裡發表了百餘首。已出版《德州史話》 一、二集,《北廠志》《橋口街志》《水獸旱船》等書籍。

壹點號 玉河微瀾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