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照搬精益生產為什麼不行?

本文作者「精益管理人」周洪濤,數字化企業經授權釋出。

照搬精益生產為什麼不行?

很多企業,看了西門子、ABB、豐田、海爾、南瑞繼保等一些國內外先進企業的車間現場精益管理後,透過心中默唸、手機拍照和討要一些精益生產方面的制度、流程、看板等資料,

回頭第二天就在自己的企業也按圖索驥地立了起來。

表格樣式、看板內容、獎懲制度、設立精益角,甚至連看板架子都是一模一樣的。

照搬精益生產為什麼不行?

可是,過去一年了,兩年了,自己車間現場紋絲未動,感慨,精益生產不適合自己這個行業。

但不久,看到自己的同行精益生產也搞得風生水起的時候,不得不令自己魔怔起來……

憑著自己從事精益生產多年,

也看過若干企業推行精益生產的酸甜苦辣和成敗榮辱,與同行交流一些箇中原因。

01

一把手領導不重視

決定精益生產成功與否的不是精益工具和手法,

而是精益文化與氛圍的確立。文化、氛圍誰負責,當然是這個組織的老大、一把手。

文化虛而不虛,氛圍在而不在,一把手對精益改善工作是參加還是參與,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把手經常去一線現場走訪嗎,看見某處改善了,會拍拍員工的肩膀鼓勵兩句嗎?

一把手會堅持參加員工改善創意的分享會嗎,會鼓掌歡迎嗎?一把手會參加改善積極分子的頒獎儀式嗎?

照搬精益生產為什麼不行?

在碰到精益改善之初短期陣痛時,一把手是鼓勵還是一葉障目?把精益生產當作組織一輩子的事情,還是當下權宜之計……

精益管理開展不成功的企業,不妨對照上述,捫心自問一下。

02

推行實施不得法

解決了文化與氛圍問題,下面就要談談精益推行的順序。

◉ 一是

召開精益啟動大會、掛橫幅,大張旗鼓的宣傳我們要推行精益生產了,不能養在深閨人未識;

二是

激勵先行,讓精益先行者得到鼓勵。頒佈精益改善激勵制度,張貼精益先進員工的大幅照片於企業最顯眼處,企業一把親自頒獎等等;

三是

試點先行。改革之初,遇到強大的阻力很正常,於是,人員、專案選擇就非常重要。挑選出相信精益管理的威力、願意挑戰自我的人員加入第一批改善隊伍之中;選擇能夠快速出成果、具有高度改革意識主管負責下的車間現場開展精益專案,尤為重要。

四是

以上所有過程需要一個久經歷練的高手帶路才行,隨時解疑答惑並監督施行。

03

簡單的小事未堅持

精益的工具和手法書本上都有,

看板的模式和填寫規則,在別的企業也已經看到、學到,為什麼自己還不能成功呢?

把別人的一整套流程、制度、看板照搬回來,為什麼還是不行,因為你不知道其中背後的小細節!

別人在現場豎3塊生產看板,你也依葫蘆畫瓢豎3塊。

可是你仔細去瞧瞧,人家看板已經豎立10年了,看板上的資料依然做到每天按時更新,

你才豎立半年,資料已經是3個月之前的了。看板還髒兮兮的,落滿灰塵。

照搬精益生產為什麼不行?

別人數年如一日

,每天堅持在現場就地討論、解決生產一線當天反映的問題,你能堅持幾個星期?

人家檢查現場6S、TPM、首末質檢可是有板有眼,堅持原則,剛正不阿,我們幾周之後就開展排果果了,莊家輪流做……

精益生產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都是一些小事,看板的維護、資料的更新、例會的堅持、檢查的認真、評獎的公正,

等等,需要一位德高望重和高層領導時時監督。

04

精益工具技術不專業

任何事物,都有著自己的一番小天地,釣魚有釣魚的技巧,摜蛋有摜蛋的講究,跑步有跑步的訣竅,精益生產也是。

照搬精益生產為什麼不行?

◉ 譬如說

6S

,搞生產製造的,恐怕沒有人不知道的。整理、整頓,工作現場,區別要與不要的東西,只保留有用的東西,撤除不需要的東西。做好標識管理,格物致知,這裡面就有若干技巧。

◉ 快速換模

是精益生產的核心,混流生產、小批次多頻次單件流實施的前提,域外時間準備,工裝治具設計技巧等成為精益生產從業者必備技藝;

◉ 看板管理

,看板有計劃看板、資訊看板、工序內看板等,這是實施拉動生產的硬控制手段,因為軟的指令控制不住;

◉ JIT及時生產

,只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不多一件也不少一件,追求無庫存生產方式,這是精益生產最高階生產方式。

◉ 當然還有一系列精益配套工具技巧,工時管理、TPM、TQC、計件管理、節拍、蜘蛛人、拉動、推動、單件流、SOP、首末檢、供應商管理、倉庫VMI管理、產銷協同、物料配送管理等等。

透過精益生產本身工作方法、

工具使用等技術層面上專業指導,幫助員工開展各項精益改善工作。

05

沒有處理好精益衝突

設想以下幾個場景:

◉ 某大領導:時間緊,物料不齊,先幹起來再說吧;

◉ 某大領導:資料一天維護一次太麻煩,改為一週一次吧;

◉ 某大領導:別搞精益這些花架子,乾點(他所謂的)實事;

◉ 某大領導:班組長必須上線計件幹活,每一個人必須來現的……

精益生產推進到深層次

必然會觸及生產上游環節營銷與研發,建立產銷協同機制S&OP,需求計劃大面積不準確,精益生產所推崇的JIT、單件流將無從談起;強化研產協同,改進產品開發流程,重視產品源頭工作,產品質量、成本、效率是設計出來的,不是生產出來的。

精益生產推進到深層次

必然會觸及生產下游環節供應商。推進精益供應鏈管理,構建供應商真正夥伴關係,加強供應鏈整體協同意識,減少牛鞭效益。

精益生產推進到深層次

必然會觸及企業其他服務或資源提供部門,如精益辦公、精益財務、精益後勤等,否則也一樣會嚴重阻礙企業精益管理的蛻變深化。

照搬精益生產為什麼不行?

如果組織一把手不能正確看待這些關聯問題,以為是精益生產沒事找事,那精益改善到此也就壽終正寢了。

於是,這家工廠,這個企業,繼續在逼仄的螺絲殼裡,踽踽而行。

另外,有必要重點提醒一下。在做精益之前,

組織必須先打掃一下當前的戰場:組織信任有嗎?組織公正有嗎?組織的承諾兌現嗎?組織同理心有嗎?

若沒有,還是先把這些做好,再開展精益改善吧;

否則,都分不清

是精益改善不成功,還是本來的文化就不允許開展任何一項管理變革!

幾十年了,為什麼豐田還依然是精益生產的鼻祖,因為我們學不到他們存在於空氣中的東西!

益生產不在於生產,在於精益;

精益不在於技巧,在於氛圍。

它反映出的是一個企業的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一種做事的態度。

看似簡單的5S,中國有幾家企業能夠十年如一日認真做下來的,

能夠堅持做下來的,背後全是管理心法!(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