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amiro入股小米,騰訊投資的美容儀品牌,為何能成為下一個阿里巴巴

醫美是金礦,巨頭們都愛。

amiro入股小米,騰訊投資的美容儀品牌,為何能成為下一個阿里巴巴

作者 | 包穀

編輯 | 於沐

醫美賽道,正成為大廠爭奪的重心。

據天眼查顯示,近日深圳市宗匠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為騰訊產業基金旗下廣西騰訊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約11。75%。

宗匠科技正是美容儀品牌AMIRO的所屬公司。

也就是說,騰訊投資了一家美容儀公司。值得注意的是,AMIRO的投資方還有小米集團,早在2017年小米集團和順為資本就聯合投資了AMIRO。

近期,小米在醫美賽道也動作頻頻。據天眼查顯示,7月16日,

美容護理品牌inFace獲數千萬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由小米集團、順為資本領投。至此,inFace正式加入小米生態鏈。

amiro入股小米,騰訊投資的美容儀品牌,為何能成為下一個阿里巴巴

inFace融資情況,圖/天眼查

除了inFace,今年以來小米接二連三押注美容賽道,一時間“大廠+醫美”的話題又再一次掀起熱議。

從化妝品、美容儀、到醫美,“顏值經濟”“悅己經濟”時代的到來,高淨值的愛美消費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本投入,網際網路大廠們也看到了這一波紅利。

據艾媒諮詢資料顯示,預計到2021年,中國輕醫美使用者規模將增至1813萬人,市場規模將達到798億元,同比增長46.4%。

不止是小米,位元組跳動、阿里巴巴、美團、華為等大廠也透過各種方式入局醫美賽道。位元組跳動上新“小荷醫美”;阿里巴巴、美團則在透過醫美賽道爭奪本地生活領域;華為商城也研發上加大投入,接連上架多款醫美儀器。

在產業高利潤和使用者強粘性的吸引下,大廠們爭先恐後擠入醫美賽道。

不過它們各有目的。有的是為了佈局本地到店業務,加強自身護城河;有的為了IoT業務發展;有的是為了拓展新業務;有的則是為了流量變現。

那麼,這些大廠們如何佈局醫美賽道,前景如何?

1、大廠的醫美“野心”

今年以來,小米創始人雷軍似乎對醫美賽道格外關注。

除了近期透過順為資本投資inFace,今年初順為資本和小米移動還聯合投資了家用美容儀器研發商可思美;6月,小米集團和順為資本又聯合投資了一家洗臉儀公司“氧芬”。

可以看到,雷軍投資的3家醫美裝置相關企業,分別聚焦美容儀市場的不同細分領域,涵蓋了潔面、抗衰、緊緻、祛痘、淨膚、脫毛等眾多品類。至此,小米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的美容儀版圖。

其實,雷軍看好醫美賽道已久。

2017年11月,小米、順為資本就領投光電美容品牌——AMIRO的千萬級Pre-A輪融資。去年底,AMIRO再獲得1億元B輪融資,順為資本繼續跟投。

amiro入股小米,騰訊投資的美容儀品牌,為何能成為下一個阿里巴巴

AMIRO融資情況,圖/天眼查

不同於小米透過投資入局醫美領域,另一家智慧硬體廠商華為,選擇與相關企業合作,擴充自己的HiLink生態(智慧硬體)。

今年2月,華為商城上架兩款支援華為HiLink系統的美容儀,分別為Notime煥顏緊緻美容儀和Notime逆齡時光機,後者也覆蓋到射頻美容儀領域。

華為此舉,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壯大自己的HiLink生態,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售賣相關產品,為自己賺取相關營收,可謂一舉兩得。

當然,佈局醫美賽道的不止有小米、華為,還有些大廠選擇自建平臺,直接切入醫美領域。

近日,位元組跳動旗下的醫療板塊有了新動作,“小荷APP”上線醫美服務——“小荷醫美”。

小荷醫美的運營方式類似於美團大眾點評,將醫美領域細分為不同項,透過商家入駐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服務,而位元組跳動作為中間商促進交易。

amiro入股小米,騰訊投資的美容儀品牌,為何能成為下一個阿里巴巴

小荷醫美,圖/小荷APP

此次,位元組跳動入局醫美,可以說早已籌謀已久。

2019年,位元組跳動先試水醫療領域,推出了定位醫療+社群的“綠松果”APP。在初見成效後,方始在“醫療”領域尋求突破,而去年5月位元組跳動以5億元全資收購百科名醫,可以說將平臺生態基礎進一步加固。

此後,位元組跳動才涉足醫美,一切顯得有備而來。

跨界的網際網路大廠們都從自身業務和優勢出發,選擇加入醫美賽道,而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電商巨頭們,在醫美賽道也早已爭到了白熱化階段,但它們的打法也有區別。

京東,主要方向為品牌合作。今年618前夕,京東健康和新氧達成合作,新氧醫美官方旗艦店入駐京東,服務範圍包括北上廣深等十七座城市。今年618成績也非常亮眼,據京東官方資料,醫美品類訂單量同比增長220%,其中美白嫩膚類產品成交額同比增長230%。

淘寶,則是直播帶貨搶天下。如今,淘寶上醫美主播越來越多,逐成大流。在2021醫美·醫療行業峰會上餓了麼消費醫療總經理王亞軍表示,已經有近60%的醫美商家嘗試直播帶貨。

知名淘寶主播雪梨,正是帶貨醫美產品的成功代表。

據字母榜統計,

今年618大促期間,雪梨大推醫美套餐,直播間售價27999元的組合套餐(含熱瑪吉、fotona 4D pro等專案)銷售量超800件,銷售額超2000萬元;售價為25999元的組合套餐的銷量也超200件,銷售額超500萬元。如今,帶貨醫美產品的主播正越來越多。

可以看到,各個大廠無不表露出自己對醫美賽道的野心,而且各家都考慮了自身特點和優勢,揚長避短,從不同方向切入醫美賽道。值得注意的是,在醫美賽道上,雖然大家都在爭奪同一個蛋糕,但是又有著不同的心思。

2、大廠佈局醫美,各有心思

醫美行業憑藉著高客單價與高粘性,一直是醫療領域增長最快的分支之一,其不僅對企業GMV增長助力顯著,也能給企業帶來高額的營收。

大廠跨界入局,各家考量不盡相同。

本地生活領域,一直是大廠爭奪的重點,這是眾多巨頭紛紛瞄準的“第二增長曲線”。而醫美又歸屬“本地生活”類的“到店業務”。因此,對關注本地佈局的大廠來說,進入醫美賽道恰是不容錯過的好機會,比如美團、阿里。

美團在本地生活行業深耕已久,一直以外賣為中心,不停擴張本地生活版圖。而在醫美領域,美團主打“專業+靠譜”,目的在打通本地產業中下游的基礎上,透過平臺專業的鑑定篩選,提供合規商家,有效完善本地佈局。

美團在本地業務上主打的“補貼”政策,在醫美上也有體現。今年618,美團打造“變美狂歡節”,相繼推出“五折美上天”、“光子嫩膚88元起”等優惠,受到使用者熱捧,“福利環繞”、“趕緊囤”的呼聲不絕。

amiro入股小米,騰訊投資的美容儀品牌,為何能成為下一個阿里巴巴

美團醫學美容板塊,圖/美團APP

除自身造勢外,美團也藉助外部流量,如在快手等短影片平臺定向投放情景短劇,將醫美專案科普和平臺資源結合。在建立美團醫美認知的同時,也提高了使用者轉化效率。

其實,在本地生活領域,阿里也在尋求更多佈局。

2018年,入行門檻更低、貢獻了接近一半市場規模的輕醫美專案在國內流行開。這讓阿里看見了機會,自然不會錯過。

當前,在支付寶等阿里系平臺上,可以搜尋到各類醫美服務,均由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相關服務。

本地業務是不少網際網路大廠爭搶的大蛋糕,但也有其他大廠著眼別處,比如小米。

一直以來,小米不斷在各個賽道出擊,關注的都是它的IoT產業鏈,美容儀類的“小家電”就是它最近的目標。快速增長的中國美容儀市場,吸引了小米的目光。

據天眼查資料顯示,2016年以來,家用美容儀類企業,年度註冊增速超25%,目前我國有超過9700家相關企業。

amiro入股小米,騰訊投資的美容儀品牌,為何能成為下一個阿里巴巴

下注美容儀,同時也是小米對自己優勢的利用。國產美容儀品牌大多是從小家電品牌轉行,他們的產品在美觀和工程學設計上有明顯短板。產品設計恰好是小米的優勢,它的入局能快速抹平產品在美感層面的差距,實現雙贏。

除了業務佈局之外,有的商家則意在“流量變現”,比如位元組跳動。

據國盛證券研報顯示,中國為全球最大醫美市場,2020年市場規模1386億元,預計2025年增至2801億元,五年CAGR 15。11%。

以19-49歲城鎮女性為基數,使用者滲透率分別提升6.30%/15.32%/20.25%,對應消費人數為1192/2895/3827萬人。

如此龐大的消費群體,對於大廠來說也是極大的誘惑。

流量,正是位元組跳動最大的護城河。為了充分利用流量優勢,尋求變現通道,醫療、教育、房產,這三個領域是位元組近一兩年的選擇。

去年中旬位元組佈局大健康領域,此次進軍醫美,正是後續操作。

目前,從SKU、合作醫美機構、覆蓋城市看,小荷醫美尚且起步,與新氧、美團等平臺差距明顯,但發展空間大。另一方面,如果“小荷醫美”業務後續加入到抖音本地板塊的優惠團購中去,或許又是一個新的營收增長點。

大廠佈局醫美各有心思,他們都希望能夠獲得愛美人士的青睞。

3、大廠看上愛美人士

美麗是一項永恆的事業,也從來都不缺愛美之人。

隨著國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外在形象,也願意在美容上花更多精力和時間。對不少人來說,打扮靚麗能愉悅自己。

據艾瑞諮詢在2020年中國美妝護膚消費者統計中,關於護膚,每日護膚超20%,每週護膚過4次的消費者比例超30%;關於美妝,每日化妝的消費者比例為9.6%,每週化妝超4次的消費者比例為15.1%。

無論是“悅己主義”還是“悅人主義”“精緻女人”的標籤越來越受大眾追捧,助長了美容行業的飛速發展。中國數以億計的愛美人士正締造一個個造富神話,高客單價的“醫美”也已經成為風口浪尖的熱詞。特別是,Z世代初抗老潮的來臨,這個注重個人體驗,不懼超前消費的群體,正成為醫美市場巨大的潛在客戶。

amiro入股小米,騰訊投資的美容儀品牌,為何能成為下一個阿里巴巴

目前,醫美行業極其火爆,新氧資料顏究院資料顯示,2021年2月,醫美消費整體交易規模是去年同期4倍,其中面板美容消費規模同比增長超過900%。

不僅是女性,男性也越來越愛美。

當男性開始使用防曬霜甚至口紅等產品,中國的男性美容市場即迎來爆炸式增長。

歐睿資料顯示,中國男性美容市場在2019年增至158。9億元,2020年達到170億元左右,這或將成為未來幾年最令人興奮的增長領域之一。

大廠不可能錯過這一風口,尤其是“暴利”聞名的醫美行業。

醫美行業有多賺錢?

以隆胸為例:填充材料奧美定,材料成本1.6元,一次隆胸手術的費用高達3萬元。膠體隨時間侵入乳腺組織,消費者身體逐漸變化,需定時取出填充物。“奧美定取出”又成了醫美機構的常規業務。如此業務疊加,醫美帶富了一批又一批早期入行者。

那大廠具體如何分羹?

一方面,靠整合醫美上下游產業鏈獲得高收益。

amiro入股小米,騰訊投資的美容儀品牌,為何能成為下一個阿里巴巴

醫美產業鏈分上中下游:上游是原料生產商和藥械供應商,技術壁壘高,毛利甚可達90%。中游主要為各大醫美機構,競爭激烈,而獲客主要靠下游平臺。醫美行業魚龍混雜,正是痛點所在,也是大廠的機會。

大廠入局醫美,可以融合中下游產業鏈,透過資源整合,將醫美產品和醫美服務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標準化,嘗試解決中國消費者對本土醫美機構的信任危機。同時以第三方身份,撮合交易,收取廣告費和交易抽傭。

另一方面,大廠還能靠醫美使用者的高粘性,吸引消費者到其他業務板塊。

相比新氧等垂直領域玩家,大廠業務廣,發展空間更多元。透過醫美業務吸引到的使用者,可以

引流到平臺其它業務,這又將帶來巨大的潛在消費力量。

可以說,醫美賽道是個風口,不管大廠是投資已有品牌還是親自下場,這個賽道已經越來越擁擠,能吃到多少蛋糕,還要看誰跑得更快,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