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壓垮成年人的最後一棵稻草是什麼

1

最近開始追一部比較火的側重經濟犯罪的電視劇《獵狐》,看第一集就讓我印象深刻,不是因為主角,而是一個小配角錢程。

劇中錢程籌集了大量員工的資金投入了股票市場,沒想到一夜虧空,本錢更是無法追回,因此負債累累,員工堵著自己門口要錢,最後因為兩千萬跳樓自殺。

令我感到惋惜的是,警察的勸說、妻子的哀求都打不動他,而且在錢程跳樓的最後一剎那,劇中主角王凱明明已經抓著他的手了,他還是有生還的可能,但是他還是跳了下去。

王凱在劇中感慨地說:他有勇氣去死,為什麼就沒有勇氣活著呢?這也是我想問的,為什麼呢?

為什麼沒有勇氣去活呢,因為他的思維具有侷限性。他只看到了欠債兩千萬的壓力,員工堵著他家門口,覺得這筆鉅款自己無法償還,無法承受,可能無法想象未來的日子。

但是人生還有比生死更大的事嗎,俗話說得好,好死不如賴活著。不管欠多少錢,只要有一口氣,總歸會全部還清,努力掙錢還就是了,輕易結束自已的生命,又對得起自己的妻兒嗎,你覺得自己一死了事,可是自殺了,就以為可以不拖累家人了嗎?

同樣的,楊建群這個角色後續的發展也讓人惋惜,劇中警方在掌握了足夠的證據對克瑞和新高科利用股評師操縱股市的嫌疑人展開抓捕,嫌疑人都基本歸案,然而王柏林卻能逃離成功。

為什麼他能夠在警方的嚴密佈控下全身而退呢?因為他給經偵支隊隊長楊建群打了一個電話。

因為這個電話楊建群才得知,妹妹楊建秋雖然在自己的勸說下退還了之前五十萬的“居間費”,但她卻又從趙海青手裡“借”了三百萬,用於買房和幫自己的妻子堵股票的虧空。另外她還是新高科違規放貸的經手人,如果那筆鉅額資金追不回來,她將難辭其咎。

警察的責任使命,和妹妹的血肉親情,如何抉擇?楊建群的思維鑽入了死衚衕,只想到了對妹妹的愧疚,替妹妹遮掩犯罪,協助王柏林潛逃海外。他為什麼不主動自首,爭取寬大處理嗎?要知道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任何犯罪最終都將受到懲處。

大好的前程,因為一時的私心而毀於一旦,不得不讓人感慨,思維的侷限性真是害人不淺。

2

拿我自己來說,我26歲有了自己的小寶寶。開始的時候我根本無法適應自己角色的轉換,也難以接受自己成為媽媽這個事實,覺得才生完寶寶的那段時間自己快崩潰了。

也可以說大寶剛出生的時候我是懵的,才結婚一年,性子沒剎住,我和老公存款也沒有,掙多少花多少。

那段時間真的好焦慮,寶寶哭,我哭。她白天睡覺我不想睡,晚上她不睡我又熬不住了,一會拉屎一會尿尿的,半夜還鬧,這個時候老公又在外地上班,我越想越委屈,父親的角色在哪裡,為什麼我生的她,帶她的重任還要是我。

當時我的想法是極端的,經常無緣無故地和老公吵架,發脾氣,吵到狠的時候甚至想到了離婚。我當時覺得生活沒有了意義,天天都是圍繞著小孩,覺得再晴朗的天空也都是灰色的。

什麼時候我轉變了呢,我一個閨蜜點醒了我,她是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她告訴我,我的想法是不完全正確的,只侷限在了孩子身上,只侷限在了對家人的不滿意上,沒有從自身找原因。

生小孩本身沒有錯,每個人都是如此長大的,我的父母也曾如此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我的婆婆白天給我端吃端喝的,給我和寶寶洗換洗的衣服,這些我都忽略掉了,我的老公每天辛辛苦苦掙錢養活我和寶寶,哪怕半夜我不高興跟他影片,他也從不抱怨,我只想了自己。

而且老公是要工作,負責一家的開支,他也是從小夥子變成孩子的爸爸的,可能也沒適應角色的轉變,我得跟他溝通,讓他理解,不能一味地埋怨。

現在回想起來,我還很感謝閨蜜,是她的指引,讓我擺脫了情緒這個魔鬼,站出來面對解決問題,走出了新手媽媽的抑鬱期。

壓垮成年人的最後一棵稻草是什麼

3

為什麼我們會被侷限性的思維左右呢,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美國心理學家喬治·凱利曾經提出過“個人構念論”的觀點。個人構念即由個人過往的見識、期望、評價、思維等等所形成的觀念。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不同,個人構念自然也因人而異,因此個人構念就代表他的人格特徵。當你的認知能力很低時,腦海裡的個人構念就會趨向於單一,缺乏彈性。並且在自己的閉環思維裡走不出來,越來越缺少判斷力,漸漸的,還變得非常敏感、過度自尊、拒絕學習。

當你的認知能力高時,見識的多、經歷的多、有獨立思考能力時,你就會獲得越來越多的知識和經驗,你的個人構念就會越豐富、越飽滿。因此在遇到問題時,自己想出來的解決方案就比較片面狹隘,具有侷限性,但是自己卻覺得這是最正確的解決方案。

壓垮成年人的最後一棵稻草是什麼

4

成年人的世界裡哪有那麼多的隨心所欲,有的只是權衡利弊。生活天天都在繼續,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有無數顆稻草,而這些稻草有可能隨時都會壓下來。

而我們要做的是什麼呢,在面對事情時,多思考多冷靜,不要讓自己的思維進入死衚衕,要正視自己的想法有侷限性。面對困境,不要輕言放棄,堅持一會再堅持一會,換個角度,我們要相信,那根稻草,只要運用正確它會讓我們的生活開出來一朵美麗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