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正是季節轉換之時,人們的身體也面臨換季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正是季節轉換之時,人們的身體也面臨“換季”。此時正是養生保健的重要轉折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自然規律,如果我們按這個節奏走,就會順應自然的運勢;如果不按這個節奏走,就會背離自然的運勢。按摩督脈預防傳染病。季節交替之際,感冒患病的人數常常直線上升,尤其是中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稍不注意就惹病上身。究其原因,一是春季氣候回暖,病毒、細菌容易滋長傳播;二是剛到春季很多人就迫不及待地脫下棉襖,而體質較弱者往往難以抵禦風寒而受涼生病。預防感冒,增強抵抗力才是根本。天氣轉暖後,市民要逐步增加戶外運動,吸收天地之精華來補充陽氣。老年人運動,以不出汗或微出汗為宜。如果運動量過大,會使津液消耗過多,損傷陽氣;此外,出汗過多,毛孔開洩,也易受風寒。鍛鍊時要注意,肢體不要過於裸露,以防著涼和損傷關節。

正是季節轉換之時,人們的身體也面臨換季

中醫認為,春季養生還可以經常按摩或者艾灸督脈和百會穴等,對預防冬春季傳染病和強壯身體有益。督脈位於人體背部正中,中醫學認為督脈是總管全身陽脈的經脈,稱之為“陽脈之海”。百會,正位於人頭頂的部位,可以說是人體陽氣最充盛的部位。

正是季節轉換之時,人們的身體也面臨換季

踏春賞花調暢氣血。人的情緒變化和精神類疾病也與季節有密切的關係。俗話說“油菜黃,癲子狂”。春天是精神病發病和加重的紅色預警期。春季易使肝旺而影響情緒,肝氣鬱結就悶悶不樂,肝火旺盛就急躁易怒。鬱怒傷肝還會導致周身氣血執行紊亂,其他臟腑器官受干擾而生病。中醫常說,“怒傷肝,思傷脾,氣生百病”,就是這個道理。人生氣發怒的時候氣血上衝,血壓升高,有的還會出現腦出血和生命危險。因此,春季養生要順應肝氣自然升發舒暢的特點,以養肝為要務,養肝又先要舒暢情致,防止避免精神疾病的發生。不開心時可約上親朋好友外出踏春賞花,遊山戲水,散步練功等,以此陶冶性情,使氣血調暢,精神愉悅,忘卻煩惱。有精神疾病的人要提前進行季節性防治,避免精神受刺激。

正是季節轉換之時,人們的身體也面臨換季

山藥大棗養肝健脾,我國有冬季進補的傳統,南方盛行的膏方近年在北方也開始悄然流行。有的人會進食人參、阿膠、甚至鹿茸等大補氣血之品。換季後,無論飲食還是藥膳都宜以平補為原則,大補的藥物和食物可逐漸減少。可選用清淡溫和的中藥材來疏肝養血、補益中氣,這些中藥材包括枸杞子、黃精、沙參、西洋參、麥冬、黃芪、當歸等,幫助養肝、補足體內陽氣。

正是季節轉換之時,人們的身體也面臨換季

中醫學認為,酸味入肝,攝入過多,很容易導致肝氣過旺,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這也正是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復發的原因之一。甘味入脾,最宜補益脾氣,以防止肝氣過盛而克傷脾土。所以春季進補應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養肝脾兩髒,防病保健。“甘味食物”首推大棗和山藥。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經常吃山藥或大棗,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如果將大棗、山藥、小米一起煮粥,不僅可以預防胃炎、胃潰瘍的復發,還可以減少患流感等傳染病的機率。

正是季節轉換之時,人們的身體也面臨換季

此時是消化道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多吃大蔥、生薑、大蒜、韭菜等辛溫食物,既能起到祛陰散寒作用,還可以殺菌消炎、預防消化道傳染病。不過有胃炎和消化道潰瘍的人,應少食這些刺激性食物。春季多風乾燥,很多人常被咽喉疼痛、口臭、便秘等“上火”症狀困擾,多吃點養陰潤燥的食物,如蜂蜜、梨、香蕉、百合、冰糖、甘蔗、白蘿蔔等,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健脾養胃可常揉按足三里,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扶正祛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