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哪天過小年不是關鍵,關鍵是灶王爺地位很獨特,祭灶王爺要有糖

臨近過年,又一次南北之爭開始了,這次爭論的主題是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在我們的日曆上一般會對這兩個日期都註明小年,不過會加個字首,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臘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

哪天過小年不是關鍵,關鍵是灶王爺地位很獨特,祭灶王爺要有糖

除了一些少數民族的特殊習俗外,全國的春節日期都是統一的,為什麼在小年的日期上南北方會出現割裂呢?這件事情追究起來還要怪雍正皇帝。

小年是怎麼來的?

先來說說小年是怎麼誕生的?這還得從傳說說起,相傳世上本來沒有灶王爺,相傳當有個鄉紳姓張,家境不錯,娶妻之後嫌棄妻子不能生,於是就把妻子拋棄了,另外娶妻,他的妻子氣不過自殺,被一個樵夫救了,於是兩個人結為夫妻,這個張紳士好吃懶做,後來家道中落,以乞討為生,在臘月二十四這天乞討到了一戶人家,發現正是前妻,前妻不但過得和和美美,還生了孩子,這個張紳士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為心中羞愧,一頭撞到前妻灶臺上撞死了。

哪天過小年不是關鍵,關鍵是灶王爺地位很獨特,祭灶王爺要有糖

這一幕恰好被玉帝看到,認為他有愧疚之心,還有救,於是發了善心,封他為灶王爺,既有讓他“吃飽”的意思,也讓他時刻記住自己的灶王爺是怎麼來的。

灶王爺在每家每戶都有,玉帝規定每年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老百姓覺得對灶王一定要尊重,於是,民間就有了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

宋朝、明朝祭灶都是在臘月二十四,據範石湖《臘月村田樂府》記載:臘月二十四夜祀灶。《夢華錄》也有記載: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 都人至夜以酒糟塗抹灶門, 謂之醉司命,當然記載小年是臘月二十四的史料還很多,清朝以前,小年一直是臘月二十四,那麼為什麼到了清朝以及現代,北方小年變成了臘月二十三,而南方小年變成了臘月二十四呢?

到了清朝,最開始的小年也是臘月二十四,但是雍正皇帝卻獨樹一幟,當然也是為節約,雍正皇帝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彙報一下工作情況。為了節省開支,雍正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於是宮中的小年就變成了臘月二十三。

宮中都如此了,朝中的大臣於是紛紛效仿,在北京的官府衙門都在臘月二十三這天祭祀灶王爺,北京的老百姓也紛紛模仿,於是北方就逐漸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南方遠離政治中心,依然維持原來的傳統,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

灶王爺的原型是誰?

前文的傳說中,灶王爺是民間的人,但是在很多史料中也有記載灶王爺的原型,大致有三種說法。

一是炎帝。據《淮南子·禮論訓》: “炎帝作火, 而死為灶”。高誘注: “炎帝神農, 以火德王天下, 死託祀於灶神”。

二為祝融。許慎《五經異義》曰: “顓頊氏, 有子曰犁, 為祝融, 祀以為灶神”。

三曰黃帝為灶神。《太平御覽》卷一八六引《淮南子》雲: “黃帝作灶, 死為灶神”。

也就說除了第一個傳說,其他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但是估計在民間,人們還是喜歡那個傳說。

哪天過小年不是關鍵,關鍵是灶王爺地位很獨特,祭灶王爺要有糖

而對於灶王爺,民間還是非常重視的,畢竟灶王爺是要跟玉皇大帝去彙報的,“臘月廿四去( 二十四日) , 初一五更回”,為迎灶神“下界降吉祥”,年三十, 家家戶戶貼春聯時, 便在灶前貼上新的灶神像及“上天言好事, 下界降吉祥”的對聯和“一家之主”的橫批, 意為灶神作為一家之主, 監察全家善惡, 為人家所供奉。

除此之外,祭灶時要陳設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特粘),現在統稱麻糖。該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顧了吃,顧不了說話,上天后嘴被粘住,另外一層意思是灶王爺吃了糖以後,嘴巴會很甜,不要在玉帝面前說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