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王安石與王韶宋神宗的左膀右臂

公元1067年,時年20歲的趙頊即位,歷史上稱為宋神宗。

王安石與王韶宋神宗的左膀右臂

(圖)宋神宗趙頊(公元1048年5月25日―公元1085年4月1日)

宋神宗很早就有勵精圖治、富國強兵的遠大抱負,夢想“用武開邊,復中國舊地,以成蓋世之功。”《宋史》記載,宋神宗“其即位也,小心謙抑,敬畏輔相,求直言,察民隱,恤孤獨,養耆老,振匱乏。不治宮室,不事遊幸,厲精圖治,將大有為。”但宋神宗即位之時,北宋的統治面臨內外憂患、財政睏乏的危機。為了富國強兵,挽救危機,在他的主持下,開始了一場空前絕後的大變法。而在變法過程中,王安石與王韶成為宋神宗實現理想最得力的助手,堪稱左膀右臂。

(一)

王安石,字介甫,他在鄞縣、舒州、常州任地方官時,政績顯著。宋神宗即位後,因久慕王安石之名,起初任命為江寧知府,不久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君臣二人相談甚歡,王安石期望宋神宗在政治上有所建樹,認為“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

王安石與王韶宋神宗的左膀右臂

(圖)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1069年(熙寧二年)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負責變法事宜,時年王安石49歲。在宋神宗的支援下,王安石以“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為口號和動力,開始變法。他先後推出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新法,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熙寧變法,也稱王安石變法。新法的實行,使得北宋的財政收入大大增加,社會生產力有了巨大發展,軍隊的戰鬥力明顯提高,北宋王朝又重新恢復了生機與活力。

與此同時,另一名得力干將王韶也映入了宋神宗的眼簾。

(二)

王韶,字子純,他初任新安主簿,後為建昌軍司理參軍。他在此期間遊歷陝西,訪採邊事,掌握了宋夏邊防的實際情況。1068年,39歲的王韶得知“天子智勇,有志於天下”時,便給宋神宗獻上《平戎策》三篇,詳細論述了攻取西夏之方略。《平戎策》寫道,首先收復河、湟之地,讓西夏腹背受敵;然後降服居住在西夏境土以南的吐蕃、羌人各部部落,斷西夏右臂;最後再攻取西夏。《平戎策》全面地分析了夏宋雙方的軍事狀況,提出瞭解決西夏問題的正確策略,得到了宋神宗、王安石的肯定和採納。史載,宋神宗“覽而奇之,召問方略”,王安石也“稱為奇策而聽之”。

王安石與王韶宋神宗的左膀右臂

(圖)王韶(1030年—1081年8月1日),字子純。

宋神宗隨即任命王韶主持開拓熙河之事務。王韶一到任,首先謀劃收復河湟。蕃部的俞龍珂在河湟一帶勢力最大,王韶審時度勢,只帶領數騎到俞龍珂的帳中,對俞龍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俞龍珂在王韶的勸說下,率其所屬12萬人歸順宋朝。

1072年七月,王韶派兵至渭源堡,擊敗羌人,進駐武勝,建為鎮洮軍。宋神宗改鎮洮之名為熙州,劃熙、河、洮、岷、通遠為一路,王韶知熙州。1073年十月,王韶率軍穿越露骨山,收復河州,緊接著攻下宕、岷二州,疊、洮二州的羌人首領紛紛投降。熙河之役,宋軍收復熙、河、洮、岷、疊、宕六州,拓邊二千餘里,使宋對西夏形成了包圍之勢,達到了讓西夏“有腹背受敵之憂”的戰略目標。捷報傳至京師,神宗萬分高興,解下自己身上的玉帶賜與王安石,以表彰他支援王韶的功績。

王韶每次取得勝利之時,王安石都寫信祝賀。得知熙河之役大捷的訊息之後,王安石更是作詩讚道:“熙河形勢壓西陲,不覺連營到漢旗。天子坐籌星兩兩,將軍歸佩印累累。”

王安石解內憂,王韶平外患,讓宋神宗一度看到了富國強兵的希望,感到夢想不再遙遠。

(三)

新法雖然得到宋神宗的大力支援,但由於觸及到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再加上新法自身存在的一些弊端以及變法過程中用人不當,因此,反對變法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御史中丞呂誨控訴王安石變法十大過失;韓琦上疏規勸神宗停止青苗法;司馬光三次寫信給王安石,列舉新法弊端,要求王安石廢棄新法;歐陽修上疏要求終止青苗法,並提出提前致仕;蘇軾認為新法操之過急,抨擊新法弊害;鄭俠繪製《流民圖》獻給神宗;後宮慈聖和宣仁兩位太后亦向神宗哭訴“王安石亂天下”……種種因素,使宋神宗也對變法產生了懷疑。在空前的壓力下,王安石被迫辭去相位。

1074年,熙河羌人復叛。朝廷有的大臣議論要放棄熙河,宋神宗為之寢食不安。四月,王韶日夜馳至熙州,率軍擊斃羌人叛軍七千餘人。其首領木徵乞降,王韶將木徵押送京師。神宗欣喜萬分,對王韶厚加封賞。這時的王安石已離開京師,得知王韶再擒木徵的捷報,高興地給王韶寫通道:“久未得來信,思仰可知,木徵內附,熙河無復可虞矣。”

1075年二月,由於朝中無人能主持變法大局,宋神宗再次啟用王安石任宰相。四月,神宗授王韶充樞密副使。當時,王韶被人稱為“三奇副使”,意為“獻奇策、奏奇捷、受奇賞”,戰功赫赫,名震朝野。

(四)

王安石復相後,由於變法派內部分裂嚴重,使王安石異常失望。從1076年春開始,王安石就因病屢次請辭相位。六月,王安石的長子去世,王安石悲痛欲絕,心力交瘁,已無精力過問政事,神宗只好同意王安石辭去相位。王安石的離去,讓宋神宗倍感失望,如同失去了一條最重要的臂膀。此後,王安石再也沒有回過朝廷,十年後,即1086年,王安石病逝,享年六十六歲。

王安石第二次罷相後,王韶也被貶。和歷史上的許多將軍一樣,王韶善於謀劃征戰、開拓邊疆,但躋身政壇,身處宦海之後,其言行則顯得非常稚嫩。但朝中一些人攻擊他在征戰過程中屢用兵事、勞命傷財之時,王韶竟然把過錯全部歸於朝廷,直接挑戰皇帝的權威,這讓宋神宗十分惱火。1077年二月,貶王韶知洪州。但王韶卻一錯再錯,自認為戰功顯赫,竟然在謝恩表上發了滿腹的牢騷,又被降職知鄂州。1081年,一代名將王韶因毒瘡病發逝世,享年五十二歲,宋神宗又失去了另一條實現其開疆拓土理想的臂膀。

作為宋神宗最主要的左膀右臂,王安石與王韶可謂支撐起了宋神宗革新的大幕,史書也大加稱讚,說王安石“公之施為,亦彰彰有效矣。用薛向、張商英等治國用,用王韶等治兵,西滅吐蕃,南平洞蠻,奪夏人五十二砦,高麗來朝,宋幾振矣。”對王韶讚揚道:“王韶以書生知兵,誠為不出之才,而謀必勝,攻必克,宋世文臣籌邊,功未有過焉也。”

(五)

王安石罷相後的第二年,也即1077年,宋神宗改年號為“元豐”,親自主持變法。但失去了王安石與王韶的宋神宗孤掌難鳴,元豐改制收效不大,並沒有達到目的。政治上改革成果不佳的宋神宗,決心在軍事上有所作為。1081年四月,宋神宗派兵大舉進攻西夏,但在靈州遭到慘敗。敗報傳來,宋神宗正值就寢,起床後繞床榻疾走,徹夜未眠,其心之痛苦可想而知。宋神宗並不甘心失敗,又於1082年再攻西夏,宋軍又在永樂城大敗,損失十多萬士卒役夫。宋神宗聽到訊息,“早朝,對輔臣慟哭。”

王安石與王韶宋神宗的左膀右臂

(圖)北宋版圖

此後,宋神宗身體狀況每況愈下,鬥志也漸漸消沉,在其最後幾年常常自語道:“朕好孤寒。”是的,此時還有誰像王安石那樣再為他進治國之大計?還有誰像王韶那樣再為他獻平戎之奇策?1085年四月,38歲的宋神宗帶著壯志未酬的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