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渾圓樁練氣的三個關鍵環節

渾圓樁練氣的三個關鍵環節

站樁煉氣要做好三個關鍵環節,也是站樁由低到高歷經的三個不同境界。

一、姿勢正確 周身放鬆

渾圓樁在姿勢方面的要求與太極拳要求基本一致:雙腳開立與肩同寬、雙腳平行、外沿著力,嘴唇閉合、牙齒輕釦、舌頂上顎、雙眼微閉、下顎微含、鼻子呼吸,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塌腰、屈膝松胯,緩抬雙臂、與肩同高、屈於胸前……這些姿勢動作必須準確、全面做到,才能周身放鬆,經絡通暢,為氣的通行創造條件。反之,姿勢稍有差錯,就會導致一些關節不能放鬆,“氣”期無望。因為人的關節是經絡最狹窄之處,姿勢稍有誤差,經絡就會卡阻。而初練樁功之人,氣本就微弱,若關節稍有卡頓,氣就無法透過,也無法聚集,更不談通周天了。

初練站樁的人一般出現的問題,一是頸部和頜部不容易放鬆,主要原因是在理解“虛領頂勁”時過分強調“頂”字,因為要頂,所以脖子就伸得很直,自然頸部和頜部就會緊張了。事實上虛領頂勁是要求既要頭有上頂的意念,又要頸部放鬆。但這一要求,對初學者來說不能要求過高,也沒必要,只要求頸部自然放鬆就行了。二是沉肩墜肘難以做到,多做成“挑”肩“架”肘,或“夾”肩“束”肘。沉肩墜肘要求肩要沉肘要墜,腋窩還要空,要好像兩隻手完全不著力時,一端掛在肩上,另一端手腕懸吊在空中一樣才合要求。三是腿蹲得太低,導致站樁時間太短。渾圓樁的目的是煉氣,而不是練腿部力量,所以只要採用高樁,膝微屈就行了。

渾圓樁練氣的三個關鍵環節

二、深度入靜 意念引導

地上碼放在一堆的軟水管,若某處折了,水肯定過不了;反過來,水管雖通暢,但進水量太少,或水壓不足,水同樣無法透過這根水管。水壓怎樣提高?一般方法是把水聚集起來使其達到一定的高度。同理,站樁煉氣也一樣,只是做到姿勢正確、周身放鬆還不行,因為這僅僅解決了經絡通暢的問題,而未解決有沒有氣來和氣壓如何增大的問題。這也和我們常常看到的情況一樣,很多練了多年甚至幾十年太極拳的人,雖然也站了很長時間的樁功但卻沒有練出氣來,打出來的拳從姿勢動作上看非常鬆柔到位,可輕飄無力,自己也從來都沒有感覺到什麼內氣,內行常把他們練的太極拳叫太極操或太極舞,健身效果也大打折扣。那麼,如何才能練出氣並不斷提高身體裡面的氣壓呢?我們同樣可以借用上面提高水壓的辦法,先把氣聚集起來。而要聚氣還得藉助一種特殊的工具——意念和入靜才行。

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是有一些氣的,但由於身上的關節和穴位的阻隔作用,這些氣都分散在了身體各處,像一個個分開的氣囊,通常情況下是難以聚集在一起的。就像要把地上的一個個小水池的水聚集在一起,必須開啟一個個小池子的閘門,才能聚池成溪,聚溪成河,聚河成江海一樣,要想把身上的這些氣囊的氣聚集起來也必須開啟這些氣囊的閘門。那麼,怎樣才能開啟我們身上這些閘門呢?那就只能依靠意念和入靜才行。透過意念放鬆關節和穴位,導引氣沿同一地點聚集,不斷積少成多,氣壓就會越來越大,氣路就會越來越通。

用意念對氣進行導引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透過意念放鬆關節穴位,可由上到下放鬆頸椎、肩、肘、腕、胸、腰、胯、膝、踝等。二是對氣的執行路線的導引。又分兩種方式,一是意念身體內所有的氣最終都聚集到丹田或下腹部,二是配合呼吸意念氣的大致執行路線,即吸氣時意念氣在背後由下往上走,呼氣時意念氣在胸前由上往下走匯聚到下腹,但這點必須在逆腹式呼吸形成後才行,初學者只需意念氣到丹田後繼續慢慢往下走,過會陰,再往上到命門,穿夾脊……意念的氣行速度不能過快,約每秒2釐米左右為宜。

意念的導引作用的發揮,需要去除一切雜念,什麼都不要想,讓意念高度集中只關注在身體內部。但新的問題又會出現,那就是若意念過分強烈,或在某一方面過分集中,又勢必會導致身體其他部位的緊張,就不會有身體的完全放鬆。所以,意念的導引作用的有效發揮還必須依賴於人的深度入靜才行,只有在深度入靜近於睡眠狀態時,人體才會處於真正的全面放鬆狀態。但又不能睡著了,因為若睡著了意念也沒了,怎麼進行導引?所以,站樁的最佳狀態就是:既深度入靜,什麼都不想,尤其對身體外的一切意念幾乎無關注,做到一個很小的聲音就會被嚇一大跳的境界,又始終保持一絲微弱的意念,且用在氣的導引上,一次站樁沒有1~2小時是不行的。這對很多初學者來說確實是太難了,因為他們連入靜都難,又枯燥難熬,哪能堅持2小時?所以,沒有很強信心和毅力的人是難以成功的。這也是為何成千上萬的練拳之人都站過樁,但最終能練出氣的卻很少,而能打通大小周天的更是鳳毛麟角的一大原因。

渾圓樁練氣的三個關鍵環節

三、呼吸改變 走向成功

電線中要有電流透過,必須要有兩個條件,一是要有電路閉合通暢,二是要電廠有電且能提供足夠的電壓。水管中要有水流透過,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要有暢通的管道,二是要水廠有水且能提供足夠的水壓。同理,經絡中要有氣通行,也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要有暢通的經絡,二是要“氣場”裡有氣且能提供足夠的氣壓。第一個環節做好了,只是保證經絡的暢通,不能保證經絡中有內氣透過,還得有“氣場”提供氣和足夠的氣壓。那麼,“氣場”在哪裡呢?就在我們的下腹部,又稱丹田、氣海,氣就儲藏在這裡。那氣壓又怎樣提供呢?得靠呼吸,但不是一般的呼吸,而是逆腹式呼吸,又稱嬰兒呼吸。

人的呼吸大致分兩種,一種是胸式呼吸,一種是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又分順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順腹式呼吸是吸氣時腹部變大,呼氣時腹部變小;而逆腹式呼吸則相反,吸氣時腹部變小,呼氣時腹部變大,這和剛出生的嬰兒的呼吸是一樣的,所以又稱嬰兒呼吸。站樁練氣就必須藉助逆腹式呼吸提供動力,一是促使精氣轉化,二是透過對丹田的擠壓讓丹田產生氣壓。那麼,為何採用胸式呼吸和順腹式呼吸不行呢?是因為丹田在腹部,胸式呼吸顯然不能為其提供動力,而順腹式呼吸只有吸氣過程可對丹田產生擠壓,呼氣時就基本上無擠壓作用了,相當於順腹式呼吸產生的作用只有逆腹式呼吸的一半,也不夠理想。因此,站樁練氣的關鍵和秘訣就是改變呼吸方式,掌握逆腹式呼吸方法。

逆腹式呼吸的形成不能急於求成,必須經過循序漸進和較長時間的練習才成。

首先,進行腹式呼吸練習,主要練習呼吸的深長細勻。深,就是指每次吸氣和呼氣時讓胸膈膜上下移動的幅度儘可能更大些,到最後幾乎能達到下腹部;長,是指每次呼吸的時間儘可能拉得長些,一般呼吸時間是每次4秒鐘左右,要拉長到每次8秒、10秒甚至更長;細,是要求吸氣、呼氣在單位時間內的氣流量儘可能小些,達到氣若游絲的境界;勻,是指吸氣、呼氣要儘可能均勻些不能時快時慢,尤其不要出現憋氣現象。深長細勻的呼吸方式有利於配合意念對氣的導引。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腹式呼吸就能形成。

接著,進行逆腹式呼吸訓練。方法是每次都先用胸式呼吸大吸一口氣,然後呼氣時儘量往腹部沉氣,沉得越深越好,但注意不要憋氣。這實際上是在練習胸膈膜的延展性,有人又稱其為動程,動程越大,表示胸膈膜上下起伏能力越強。初練者,胸膈膜的動程較差,只能下沉到上腹部,隨著練習的深入,胸膈膜的動程越來越大,當練習者感到氣能沉到下腹部,且外觀上每次呼吸時小腹部出現鼓脹時,就標誌著逆腹式呼吸基本形成了。

渾圓樁練氣的三個關鍵環節

注意,練習呼吸的改變,不能刻意動用腹肌參與,必須讓呼吸順其自然地進行,這樣形成的才是真正的逆腹式呼吸,否則,形成的根本不是逆腹式呼吸,而是形式上的吸氣腹部變小,呼氣腹部變大,就像某些影片展示的那樣,貌似而不是。實際上,內氣並非呼吸的空氣,而是產自腎,由精而化,丹田也並非在腹腔內,而是在腹腔外。練者需運氣時,透過呼吸引起下腹腔內的氣壓變化,進而引起丹田(類似氣囊)內氣壓的變化,達到氣在丹田裡聚、放的目的。煉氣到了高階階段,即周天通後,逆腹式呼吸時,在外觀上腹部已看不出起伏變化現象,整個腹腔就像是一個打氣筒,胸膈膜就是活塞,這樣才能透過呼吸使丹田從氣源中抽取出內氣,再壓向全身。否則,若腹部隨呼吸而起伏的話,就好比打氣筒的外殼是柔性材料做的一樣,呼吸是根本帶動不了周身內氣的執行的。練者切記。

逆腹式呼吸的形成並不意味著內氣已產生和周天已通,上面講了,它只是煉氣需藉助的一個工具而已。內氣的產生和周天要通,在逆腹式呼吸形成後,還必須將上述“一”“二”兩個環節切實做到位,尤其要把意念與逆腹式呼吸有機結合,用意念引導關節和穴位的放鬆再加上逆腹式呼吸提供的動力,催使內氣的聚、放,去衝開一個個關卡。

之所以說“呼吸改變,走向成功”,除了逆腹式呼吸是煉氣通周天的唯一工具外,還因為上述環節中,它是保持最久的一個環節,因為“一”“二”環節到了周天通後,就沒有那麼重要了,練者不必一定要站著練了,行、走、坐、臥都可以煉氣,也無需一定要入靜了,可以一邊聽電視、甚至一邊與人簡短對話,一邊煉氣,完全不受影響,煉氣者只要有煉氣的想法,口腔一閉合,舌頭一抵住牙齒,逆腹式呼吸一啟動,周身的內氣就開始運行了。但無論如何卻一定要有逆腹式呼吸的參與,內氣的執行才最佳。所以,練成了逆腹式呼吸,基本上就可以說離成功就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