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江南抒寫:有一種美味叫“春天”

作者王潔平

“桃紅柳綠簇春華,燕語鶯啼盡日佳”。春天的江南,景色已是美得讓人留戀,而江南春天的美食,更是令你垂涎。“美景和美食皆不可負也”!

江南抒寫:有一種美味叫“春天”

當你在太湖之畔賞花賞景的時間,可一定要把無錫春天的味道嚐個遍。作為一個典型的吃貨,總不自覺地把家鄉的美食向朋友們一一推薦:可香可鮮,可鹹可甜,妙不可言;更喜歡在柔軟的時光裡,品一種味道叫“春天”。

無錫春季的美食,由湖邊、山麓、田間的野蔬領先:香椿頭,馬蘭頭、枸杞頭、薺菜、蕨菜金花菜、豌豆苗、……一個個帶著泥土的清香,如春風撲面,躍入眼簾;誘得人們好想讓春且住,把這春天的美味留駐舌尖。

江南抒寫:有一種美味叫“春天”

“門前一株椿,春菜常不斷”。舊時農家院落、路邊、村頭,香椿隨處可見;現在馬山、大浮、宜興的山間還能驚喜發現。積蓄一冬能量的香椿淺碧輕紅,香氣氤氳。“雨前椿芽嫩如絲”,食用香椿頭最佳的時間,當是穀雨前。江南一帶,最討喜的吃法莫過於香椿頭炒雞蛋,葉嫩味濃的椿芽和香滑柔和的雞蛋纏纏綿綿,那是一口咬住,數日香留齒間。民間甚有“香椿炒雞蛋,肉魚都不換”的美言。

江南抒寫:有一種美味叫“春天”

綠葉紅邊的香椿頭既為春季第一鮮,百姓們樸素的智慧也把這道菜的搭配和做法發揮了極致……記得那天咀嚼著香椿炒肉絲,不禁詫異“怎會這麼嫩呢”?“急火快炒,不讓香椿變老”,大廚簡潔明瞭的回答讓我學到了一招。江南人家還喜歡“香椿頭拌豆腐”,雖不如小蔥拌豆腐那般“一清二白”,可那茶褐色洇在潔白裡,也是柔軟到你的心田。

江南抒寫:有一種美味叫“春天”

陽山的桃花此時正盛開得一片妖嬈,恰似一張張嫵媚的笑臉。遊人爭先恐後和桃花、菜花合影,曬照片,犯花痴的同時竟也沒忘了路旁田埂間隨處的野味,不一會便滿載薺菜而歸,嘻嘻哈哈的笑聲迴盪在鄉間。“三月三,薺菜當靈丹”;薺菜,也是江南人的心頭好。吃薺菜的法子同樣是五花八門。涼拌、熱炒、燒湯、做餡心……涼拌多與香乾相伴,對此,汪曾祺在《故鄉的食物》中就做了有趣的描述:“薺菜焯熟剁碎,香乾切成丁,入蝦米,同拌。此菜可作酒席冷盤,酒席上的涼拌薺菜都用手摶成一座尖塔,臨吃推倒…”,妙也。

無錫人喜素吃甜。把清香的薺菜和甜咪咪的年糕一起熱炒,當年味和春味相遇,就炒出了一盆香噴噴、油錚錚鮮香可口的“薺菜年糕”。燒湯則以薺菜豆腐羹首選;嫩豆腐切成小丁,薺菜切末,放點肉糜調鮮,勾芡,最後畫龍點睛“點”潑一勺豬油,一碗綠白相間、柔柔綿綿的薺菜豆腐羹就端在你的面前,那份香鮮,保你幾天以後還在回味留戀。而無錫人用薺菜和瘦肉一起做餡心也算是一絕了,薺菜餛飩、薺菜春捲都是應季應景的點心,似乎整個春天都“包”進了這一口“餡”裡邊。春季裡,無錫的餛飩店和大大小小的飯店都有薺菜餛飩供應,令遊客們“可圈可點”。而這時間,無錫人的早晨,則多是以一碗薺菜餛飩兩隻青糰子,開啟春日韶光裡的一天。

江南抒寫:有一種美味叫“春天”

“三月三,大蒜炒馬蘭,吃仔遊惠山。”。馬蘭頭也是無錫人每年春天必吃的一種野菜。農曆三月三前後,春雨細潤,馬蘭迫不及待地破土地面。對於這道葉青莖紅的野菜,家常吃法是大蒜炒馬蘭。這大蒜不是蒜頭,而是蒜莖和蒜葉,還需本地的小杆大蒜為上選。大蒜辛香,馬蘭清涼,兩樣同炒,特別爽口。馬蘭頭拌香乾,也是無錫人家的喜愛;做法與涼拌薺菜大差不離,只是還會加上些許香油、細鹽和白糖,讓口感不至生澀;而色澤誘人,在滿桌的時令菜餚中絕對是一道養眼的“風景線”。

說及加糖,一直是無錫人做菜的偏愛。“無錫菜有點甜”是公認一致的。醬排骨、老燒魚、梁溪脆鱔、肉餡油麵筋等幾道無錫菜的經典,緊芡包汁都帶甜,然而進嘴一嚼,不管是排骨,還是魚塊,肉裡面卻都是鹹的,吃著鹹甜柔和在一起的滋味竟出奇的鮮潔。

江南抒寫:有一種美味叫“春天”

“鹹出頭,甜收口”。無錫菜那點“甜”,其實是為了這一口“鮮”。前幾天,外地來了朋友,午餐桌上上了一盤炒“金花菜”,他們從來沒見過,有點好奇“這是什麼菜?怎會如此鮮?怎麼有點甜?”我說:這就是“草頭”,學名“苜蓿”,無錫人叫“金花菜”;炒菜時除了放鹽和生抽外,還會滴兩滴白酒,再添許白糖。加點白糖便是為了“吊”出這一口“鮮”。那些朋友不一會就把一盆金花菜吃得底朝天,直呼“鮮”、鮮”,還想要添。也許他們著實感受到了江南春天的味道如是鮮,無錫人的日子這般甜。

扯了無錫菜的甜,還得回到說無錫春菜的鮮。“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南齊書》上記載周顒回答惠太子“菜食何味最勝”的問題時如是說。這樣的美味無錫人自然是不會放過的。早春二月天,翠綠的頭茬春韭一上市,無錫人就急忙買來嚐鮮。主婦和大廚們深諳烹調韭菜之道,急火滾油,快炒起鍋,俗稱“十八鏟”,意思是用鍋鏟翻炒十八下即可起鍋;稍微過火,韭菜就顯老焉。韭菜雞蛋、韭菜螄螺等都是江南常見的吃法,不但味美,還有著“九加一”——十全十美的寓意在裡面。

江南抒寫:有一種美味叫“春天”

說到韭菜螄螺,無錫人有“清明螺,賽肥鵝”的說法。“螄螺”實際上應該叫”螺螄”,有趣的是無錫人把它倒過來稱為“螄螺”。螄螺一年四季都有,但只有清明前後的螄螺最好吃。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潛伏在泥中休眠的螄螺紛紛爬出泥土;此時的螺肉肥美,炒熟後的螄螺肉味道介乎魚味和肉味之間,但比魚味醇厚,比肉味鮮美。

江南抒寫:有一種美味叫“春天”

尋常人家吃螄螺,早先只需去河浜、塘邊、橋洞等溼地“摸”、“拾”,出去轉一圈就有下酒菜了。如今想吃螄螺大都只能去菜場買了;高興的是日前有朋友跟我說:,最近在湖邊、河浜一些地方又可“摸”到螄螺了。在炒螄螺之前,養清洗淨的螄螺還必須剪去尾部,因為沒有誰有本事能把實心屁股的螄螺肉吸出來矣。吃螄螺可是技術活,無錫人把這叫作“嘬(zuo)”,也許是吸吮螄螺肉時的象聲字吧。“嘬”螄螺時需要嘴和舌頭的默契配合,用巧勁——勁小,肉出不來;勁大,會把螺尾吸入口。當下正是吃螄螺的好時節,一家老小圍坐一桌有滋有味地“嘬”螄螺,“嘬”著家鄉的老味道,品著生活的好味道。不少外地來客,特別是北方朋友,體驗著這獨有的江南一鮮,有的學會了““嘬”,有的則用牙籤“挑”,新鮮、滿足的模樣溢在眉間。

江南抒寫:有一種美味叫“春天”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底魚蝦肥……”,隨著江南的春潮,無錫人的餐桌上又添上了魚鮮。“菜花黃,土婆壯”,土婆魚即塘鱧魚,紅燒、糟溜、燉蛋……土婆魚做法很多。“桃花流水鱖魚肥”,聽著詩句就讓人垂涎;無錫人擅用鱖魚,如糖醋鱖魚、清蒸鱖魚、松鼠鱖魚、網包鱖魚,道道水鮮各式風味。說鮮還是翁公魚,就是昂刺魚;雪菜翁公魚、翁公魚燉蛋,無錫人形容能把眉毛鮮到掉下來。白魚、白蝦和銀魚,“太湖三白”也。為保護生態,現在太湖禁捕了;湖上白帆點點捕魚歡的景象已是少見,然內塘飼養的白魚還能吃到,點一道“清蒸白魚中段”,那個“肥”啊,著實肥到心間。“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到江陰吃河豚也是春季裡的打卡地。雖然同是長江禁捕,但河豚村裡餵養的河豚同樣肉嫩脂肥,鮮味一點不減。踏青在江邊,吃一餐河豚宴,才算不曾辜負這鮮美的春天。

江南抒寫:有一種美味叫“春天”

“頭角嶄嶄露,江南四月時”。前幾天寫了一篇“又到春筍上市季”,引得不少朋友點贊、轉發,熱議著“醃篤鮮”這道網紅時令菜。無錫人喜歡的“醃篤鮮”,就是採用宜興山間春筍的嫩芽,配以鹹肉、鮮肉(大都會選五花肉),一鍋“篤”(燉),“篤”出聲音“篤”出鮮。那般鮮,用無錫人老話說真是“鮮到打了耳光也不肯放下”。“民以食為天,遊以食為先”,人間芳菲四月天,“醃篤鮮”是無錫人家家家戶戶的必吃,也成了遊人們男女老少的必點。吃的是春天的味道,“點”的是快樂的心情,誰都不想錯過這有滋有味的好時節。

江南抒寫:有一種美味叫“春天”

“等閒若得春風顧,不負時光不負卿”,無錫的春天,是踏青賞花“品”出來的,也是大快朵頤“吃”出來的。最是一年春好處,有一種美味叫“春天”,有一種美好叫“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