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貧血的人,日常吃什麼肉好?

雞肉、牛肉、羊肉、豬肉等肉常出現在大眾的餐桌上,面對性味不同的肉類如何吃才健康呢?

貧血的人,日常吃什麼肉好?

善吃雞肉長肌肉

雞肉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善溫脾胃、益肺氣。雞肉可治療食慾不佳、腹瀉等脾胃疾病以及虛勞羸弱、氣短乏力等氣虛的症狀。另外,雞肉還可補氣血,促進孕婦產生乳汁。

雞肉作為禽肉,與畜肉(牛肉、羊肉、豬肉等)相比,在脂肪成分上有明顯的差異。雞肉中脂肪酸含量較低,約為 6%~9%,並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因此,相同重量的雞肉含有比畜肉更少的油脂及熱量,可減輕心腦血管負擔。對於需要補充蛋白質、增加肌肉量的健身人群,也可將雞肉作為首選的蛋白質來源。

貧血患者和牛肉最“合拍”

牛肉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脾胃、益氣血的功效。脾胃是運化飲食精微和水液的臟腑,脾胃受損會使水液停聚,從而出現水腫或是氣血虧虛導致四肢無力。牛肉可透過調養脾胃,用於治療胃脘痞悶、消瘦乏力、水腫等疾病。

牛肉可提供大量優質蛋白,100克牛肉中蛋白質含量高達20克左右,並且脂肪含量較其他畜肉低,也適合需要增肌的人群食用。

此外,牛肉還有著優秀的補鐵效果,新鮮的牛肉顏色深紅,富含血紅素鐵,是人體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因此,適量攝入牛肉對改善缺鐵性貧血問題效果甚佳。

羊肉適合“寒冬”食用

羊肉味甘、性熱。《名醫別錄》記載,羊肉能治療“虛勞寒冷”,對食慾差、腹瀉、陽痿、寒疝等虛寒疾病有所幫助。

《金匱要略》中的經典名方“當歸生薑羊肉湯”就是運用了羊肉補氣養血、祛寒止痛的功效,治療腹中綿綿作痛、喜溫喜按、面色淡白的虛寒症狀。在寒冷的冬天,來上一頓熱氣騰騰的羊肉火鍋,絕對是驅寒“良藥”。

作為畜肉,羊肉同樣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但相比於豬肉、牛肉,它的肉鹼成分比較高,鈣、鐵、鋅等微量元素含量也更高、更易吸收。肉鹼是把脂肪酸運送到線粒體產生能量的物質,還能促進酮體的生成以供應身體所需能量,起到節省體內葡萄糖、糖原及蛋白質的作用,從而避免肌肉降解導致代謝能力下降。

注意:平常動不動就“上火”,經常喉嚨痛、牙齦痛的人群不適宜吃羊肉。

豬肉肥甘,乾瘦人群吃著“潤”

豬肉味甘鹹、性平,入腎經,重滋陰養腎,對於因腎精虧虛導致的消瘦有較好的改善效果。此外,豬肉擅長養血潤燥,可用於治療血燥引起乾咳、消渴、便秘等症狀。

大多數人對豬肉最深的印象就是脂肪含量高。其實豬肉的脂肪中含有較高的不飽和脂肪酸,適量攝入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幫助。但如果超量吃肥肉,則會加重身體的負擔。

《本草備要》強調,豬肉雖然能滋潤臟腑、充養肌膚,但進食過多容易助熱生痰。所以,著涼感冒或感冒初愈、素有痰熱的人群應該避免食用。